搶抓協同發展機遇 強化項目承接功能 「濱城」高質量發展開新局

網信濱海 發佈 2023-02-07T01:25:32.760727+00:00

作為我市「一基地三區」城市定位的核心區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功能區,濱海新區處處勃發著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氣象。

  兔年伊始,春回大地。作為我市「一基地三區」城市定位的核心區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功能區,濱海新區處處勃發著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氣象。

  天津港火力全開、晝夜繁忙,滿載的貨輪有序進出,春節假期228次船舶作業的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5.2%;太重(天津)濱海重型機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工人們加班加點打造大國重器,全力生產世界最大的「臥式鋁擠壓機」;正月初七一上班,先進計算與關鍵軟體(信創)海河實驗室助理南松輝就和同事們開會部署新一年的科研工作;不久前,明治乳業天津工廠在經開區正式投產,牛奶、酸奶等產品今後將覆蓋整個北方市場……

  大項目建設「不打烊」、大平台發展「加速跑」、企業生產不停歇,濱海新區以全力衝鋒打頭陣的姿態,圍繞落實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部署,搶抓協同發展機遇、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努力繪就新時代美麗「濱城」「實景圖」。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做好非首都功能承接地

  重大項目是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抓手。為進一步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去年以來,濱海新區持續強化重點工業項目庫動態管理,加強項目扶持力度,推動力神動力電池、中石化LNG三期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總投資1848億元的高端裝備及先進位造產業園、電科產業園等258個項目開工;總投資7869億元的騰訊高新雲數據中心等643個項目加快建設;總投資1706億元的中環半導體矽片等194個項目竣工投產。

  這些重大項目不僅有效推動了新區產業結構優化,同時還從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服務京津冀雙向發力,縱深推進京津冀三地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據統計,僅去年一年,新區共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項目62個、總投資620.82億元,引進北京在津新設機構360個、註冊資金928.63億元。

  作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載體,截至目前,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以下簡稱「濱海中關村」)已經累計吸引北京來園企業837家。「隨著三地協同不斷推進,近幾年北京來的企業數量穩步提升。」濱海中關村辦公室副主任邢其冬對記者說,「今年,我們將繼續緊抓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的契機,以京津協同促進優勢要素快速聚集,深化與中關村、中發展集團的合作,將北京作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主戰場,圍繞主導產業布局,促進更多的北京地區優質項目向科技園聚集。」

  「圍繞打造先進位造研發基地核心區,強化項目承接能動機制」是新區發展的發力點。濱海新區發改委協同室主任於朋成對記者表示:「我們將緊盯央企一級總部、二三級功能性總部及機構,側重大院大所、科技企業,高位推進、精準招商,吸引石化、能源等類型的央企功能總部布局新區。」

  據了解,今年濱海新區持續謀劃落地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儲備259個項目,總投資達1453億元,包括推動空客二線、萬達濱海文化旅遊度假區等223個新項目開工,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核心研發基地、聯想創新產業園(天津)項目等209個項目竣工投產,以重大項目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創新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協同發展縱深推進中,濱海新區著力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做好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產業創新、科技體制創新文章,提升研發轉化能力,大力培育「近悅遠來」的創新生態。

  目前,在濱海中關村註冊的4053家企業中,七成以上都是科技型企業,主要涉及生命大健康、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據統計,近4年來,濱海中關村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年複合增長率為126%,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年複合增長率達121%。「我們要充分發揮科技園創新鏈產業鏈協同發展優勢,促進創新要素加速流通,把長板做長、增量做大,協同打造北方地區自主創新能力最強的策源地。」濱海中關村辦公室主任陳強表示。

  作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成果轉化的專職機構,同時也是濱海新區新型研發機構「標杆」的清華電子院一直推進自主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其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研發的「微納結構光電子晶片關鍵製備工藝及應用」項目獲得2022年度天津市技術發明特等獎。截至去年底,清華電子院在津孵化聚集科技企業數量已突破120家,其中,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4家。

  於朋成表示,濱海新區將圍繞打造我國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進一步強化創新協同引領機制。「把央企下游的研發、物流、科技等服務板塊引到濱海新區。針對北京科研教育機構,開展精準招商,為重點產業做優做強提供智力支持。利用京津兩市合作共建的協同創新共同體平台,構築研發創新在京、產業轉化在濱、應用場景在津、大循環在港的深度協同新模式,加快建設國內一流的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園區。」於朋成說。

  硬舉措提升軟實力

  向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看齊

  市場主體是營商環境最直接的體驗者。近日市委、市政府實施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專題會議指出,濱海新區要著力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努力打造市場化改革新高地、開放平台升級版,充分激活市場主體,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2021年落戶新區的志鼎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翔頗有感受:「優質的營商環境、全方位高效的服務,才能讓企業全身心發展壯大,安心紮根這裡貢獻力量。濱海中關村幫我們導入了更多優質資源,幫助企業不斷挖掘濱海新區的數字資產項目,逐步形成產業聚集。」去年4月投入運營的天津海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敬環對記者表示:「新區有很多科技領軍企業,創新氛圍濃厚,示範帶動效應明顯。我們聚焦海水資源化開發利用,已經與袁隆平科研團隊、天津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開展了深度合作,搭建起教學科研與技術研發有效銜接的平台載體。」

  為方便企業跨省辦事,濱海新區先後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東城區、西城區、豐臺區、海淀區,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唐山市曹妃甸區等地就300餘項政務服務事項建立「跨省通辦」聯動機制,並推動實現北京、天津、廣州三地經開區268項政務服務事項通辦。目前,新區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均設置「跨省通辦」窗口,提供7×24小時自助辦理服務,企業獲得感不斷提升。

  在政務服務不斷提高效率的同時,新區對科技型企業擴大生產的配套服務也在跟進。上個月,我市首個成規模M0新型產業用地項目——天津濱海—中關村北塘灣數字經濟產業園(以下簡稱「北塘灣產業園」)正式啟動,未來將以生物醫藥、智能製造及科技服務為主導產業,融合研發、中試、檢測、無污染生產等新型產業功能及其配套設施建設,滿足創新主體研發、小試、中試全鏈條的孵化轉化需求,實現科技園打造京津冀創新成果轉化新高地的遠景目標。

  在北塘灣科發公司副總經理劉鳳看來,濱海中關村內很多科技型企業正由早期孵化邁向高速成長階段,這個時候就要有相當規模的產業用房來適應發展需要。最早一批落戶濱海中關村的企業致導科技成為北塘灣產業園首批簽約的企業之一,從無人機單一航電模塊生產到如今的整機製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致導科技廠房擴容需求迫切。「春節過後,產業園一期10萬平方米用地已進入試樁階段,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產業用房建設。截至目前,已經有12家企業簽約預租預定。」劉鳳說。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吸引優質企業落地,著力打造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的引領區,濱海新區定下新目標,進一步落實「製造業立市」和「製造強區」戰略部署,到2027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預計突破1.5萬億元,年均增長6%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5%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5%以上,全力打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來源:濱城時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