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皇室貴族的「新年鮮衣」

北青網 發佈 2023-02-07T13:14:10.045706+00:00

敦煌莫高窟二二〇窟初唐壁畫中身著袞冕禮服的帝王古代的人們也和今天一樣,趁著新春佳節之際要換上新衣,適時放鬆一下,同時向親朋好友表達美好的祝願。

敦煌莫高窟二二〇窟初唐壁畫中身著袞冕禮服的帝王

古代的人們也和今天一樣,趁著新春佳節之際要換上新衣,適時放鬆一下,同時向親朋好友表達美好的祝願。但古代沒有「春節」這樣的說法,而是將正月初一定為「元日」,在這一天裡以國都為中心,皇帝要舉行盛大的「元日大朝會」,百官外邦朝見天子,成為皇家最重要的「拜年儀式」。大家著正裝,進行獻禮也要做「述職報告」,這時人們的服飾具有符號意義,象徵等級森嚴的禮儀制度。

「大朝會」最早從夏商周時期的進貢制度演變而來,發展至唐、宋,制度及規模愈發完善。在元日的儀式活動中,上至天子下至百官都有一套嚴格的輿服制度。在正式場合,天子要穿禮服戴禮冠,「袞冕」是皇帝用於祭祀、朝會等儀式的禮服。我們在影視劇中常常看到,在大型的宗廟祭祀等慶典活動中,皇帝戴著前後垂著白珠的禮冠,這種禮冠叫做「冕」,12個白珠一組,一組為纓。上穿玄衣、下著纁裳,玄纁是象徵天地的顏色,取自自然。「玄」指黑中帶紅的顏色,「纁」指黃中帶紅,類似於日落時的顏色,所以自古中國將「玄纁」視為天地間的高貴之色,在古代盛行了千年之久。衣著上繪繡著象徵著皇權至高無上的十二章紋,是中國帝制時代的標誌。十二章紋分別指十二種紋樣,有日、月、星辰、群山、龍等,分別賦予不同的美好寓意。

服飾在歷朝歷代一直都是體現等級制度,鞏固政權的方式。唐王朝對「元日朝賀」的禮儀十分重視,元日大朝會成為維護皇權統治根基,構建等級制君臣關係的重要方式,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在唐代明確了朝賀禮舉行時依據官品來規定官員及命婦的具體穿戴。從隋唐開始逐步形成品服制度,意思是官員按照官品來穿不同顏色的官服,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綠色,九品以上服青色,命婦服飾顏色隨夫之色。我們可以根據品服制度判斷官員的等級,所以有了「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這樣的感慨。如今這樣的品服制度我們同樣能從影視劇中看到端倪,不妨試試根據官員服飾顏色,觀察劇中人物地位的變化。

宋代元日朝賀禮沿襲唐開元之制,舉行的具體禮制到規模,都與唐代大同小異,《東京夢華錄》記載,文武百官「皆冠冕朝服,諸路舉人,解首亦士服」,所以在新年的第一天裡大家都穿「正裝」。宋朝人無論男女都酷愛簪花,喜愛在喜慶的節日裡把自己裝扮得春光明媚,所以宋代的元日朝會不同以往的是,儀式上開始流行簪花禮。所謂簪花禮,就是天子按照官序品階賜臣僚花朵,官階最大的宰臣樞密使賜大花十八朵,欒枝花十朵,往下樞密使同簽書樞密使院事賜大花十四朵,欒枝花八朵,依此按品階延續。宴會結束後,文武百官皆簪花返家,簪花的多少象徵著他的榮耀。與唐王朝相比,宋代的元日朝賀禮顯得更富有詩意,簪戴花朵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禮儀行為,在新年裡極易展現出喜慶的景象,朝廷也想營造出君臣同樂的和諧氛圍。同時,簪花禮也側面反映出宋都城的開放格局,彰顯出皇權的至高無上。文並圖/子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