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古代最大的「假日經濟」

嘉興正春和文化 發佈 2023-02-07T13:14:16.660581+00:00

文 | 郁震宏元宵節,中國古代的狂歡節,背後是一種「假日經濟」。16世紀朝鮮李朝的《象院題語》介紹中國四大國定節假日:過年放假五天,冬至、端午各放一天,元宵節最長,十天。數據最直觀反映了其受重視的程度。來自網絡元宵的高潮,在正月十五的晚上,萬人空巷,熱鬧。

文 | 郁震宏

元宵節,中國古代的狂歡節,背後是一種「假日經濟」。

16世紀朝鮮李朝的《象院題語》介紹中國四大國定節假日:過年放假五天,冬至、端午各放一天,元宵節最長,十天。數據最直觀反映了其受重視的程度。

元宵的高潮,在正月十五的晚上,萬人空巷,熱鬧。熱鬧到什麼程度,唐朝韋述的《兩京記》寫到一個細節:「有足不躡地、浮行數十步者。」人擠人,竟然把人擠了起來,懸空移動幾十步,有點滑稽,比現代大都市裡的公交車還擠,所幸沒有記載人員踩踏事故,可見古人的安保措施做得不錯。

《水滸傳》裡,有一回《宋江夜看小鰲山》。元宵佳節,宋江到清風鎮上看燈會,花榮派了幾個兄弟保護,《水滸傳》說他們「四五個人,手廝挽著,來到大王廟前」,英雄好漢尚且要挽著走路,可見那時的元宵節是何等的鬧猛了,要是我,大概會被擠成油條。《紅樓夢》開篇,寫霍啟帶著英蓮去看元宵燈會,一個不小心,英蓮就失蹤了。我們讀《兩京記》、《水滸傳》,便可明白其中原因。

元宵重在「宵」,夜生活。夜裡的標配,自然是月亮和花燈。元宵,如果下了雨,不見月亮,燈會照常。劉辰翁《意難忘-元宵雨》說:「角動寒譙,看雨中燈市,雪意瀟瀟。」倒也別是一番風味,無月而有燈,是元宵;有月而無燈,就談不上元宵了。

當然,元宵總還是晴天為好。李清照《永遇樂》說「元宵佳節,融合天氣,次第豈無風雨」,雖然年紀大了,她還是怕下雨。趙師俠《洞仙歌》寫一個懷春的女子,元宵節的下午,便早早地化妝:「換鞋兒,添頭面,只等黃昏。」迫不及待,可惜到了黃昏,「恰恨有,些子無情風雨」,下起雨來了,所以叫它「無情風雨」。她,哪裡是為看花燈?

古代的元宵節,金吾不禁之夜,男男女女,都是自由人,戀愛也是自由的,女子出去,不為燈,只為人。男人何嘗不然,劉辰翁《卜算子》坦白從寬,直奔主題:「不是重看燈,重見河邊女。」燈不燈,其實不打緊,就像賈雨村說的「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

戀愛中的男女,不重看燈,倒是實情,「花市燈如晝」,初戀紀念地,不過為好記罷了。但是做燈的人,卻要靠此為生,生活不容易,元宵節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假日經濟」,背後包含著餐飲、旅遊、手工藝、遊戲業、雜劇業、歌舞業等等,當然,制燈是大宗,也許相當於現在的月餅產業。

宋朝時候,制燈產業發達,著名的產地,有兩浙、福州、徽州。兩浙的燈,稱為「浙燈」,《武林舊事》叫它「蘇燈」。宋神宗熙寧二年,下旨開封府,壓低浙燈的收購價格。蘇東坡好良心,馬上反對,說:「賣燈之民,例非豪戶,衣食之計,望此旬日,陛下為民父母,唯可添價貴買,豈可減價賤酬?」他算的是經濟帳,老百姓怎麼活?

也有算所謂「正能量」帳的,這樣的人,古今都有,比如隋朝的柳彧,上書隋文帝說,元宵節夜裡,「男女混雜,穢行因此而生」,有傷風化,因為這個,他請求皇帝取消節日,皇帝倒跟他想的一樣,元宵節就此取消了幾年。可想而知,這背後有多少的手工業者、民間文藝者丟掉了飯碗,真所謂「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好的東西,總是禁不掉的,這個道理很簡單,元宵節照常繼續,一直至今,就足以說明。到了宋朝,尤其發達,所以趙翼說:「上元張燈,實盛於宋。」宋朝元宵燈會,首都開封最熱鬧,從正月十四到十八,五天,所以歐陽修說「青春何處風光好,帝里偏愛元夕」,李清照也說「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便是《水滸》裡的清風鎮,元宵夜裡的盛況,也是「人間天上」。

隋唐固然也有燈會,但到底不如宋朝激棍。就像曲子詞一樣,雖非起於宋,但總以「宋」為最馳名的品牌,故稱「宋詞」,燈也一樣,單范成大《上元紀吳中節物》詩里,就寫到了蓮花燈、橋燈、犬燈、鹿燈、梔子燈、大方燈等,還有大滾球燈,大概就是現在說的「滾燈」,臨平、海鹽都還有;還有一種馬騎燈,蓋即「走馬燈」是也。

有了燈,便會有燈謎,從前有說王安石是「燈謎之祖」的,大概也只是攀附,燈謎的興盛,實在明清。宋朝人的書里,好像還沒有記載,《東京夢華錄》有「沙書地謎」,在地上用沙寫謎語,寫在燈上的,還沒有流行。燈謎,舊時以揚州最為發達,專門的書有好幾本。清初浙江人毛際可,也寫過一本《燈謎》,尤侗引用過幾則,不過都太文雅,現在人猜起來很不容易了。

光一盞燈,當然不夠。古代的元宵節,還是一個「百老匯」,歌舞、雜劇、蹴鞠、猴戲、雜技,什麼都有。《水滸》有一回《李逵元夜鬧東京》,宋江一行,訪美女李師師,去天漢橋看鰲山,樊樓飲酒,節目排得特別滿,哪像英雄好漢?怪不得李逵看不慣了。

還有元宵美食,周密《武林舊事》寫了幾十種,除了韭餅,我大多不曉得是什麼東西。范成大、周密都寫到一種「鎚拍」,說口味「脆美」,大概是油炸食品。當然最流行是湯圓,過去叫「牢丸」、「丸子」,宋朝人要避欽宗皇帝的名諱(趙桓),改叫「糰子」,或者「圓子」,浙西人至今還叫圓子,這個「圓子」,真算是一道宋韻了。

元宵月圓,十五夜,重在團圓,所以圓子、月餅,寓意一樣,好口采。我喜歡曹雪芹最有趣,他寫甄士隱一家,中秋節賈雨村不辭而別,元宵節英蓮失蹤,三月十五房子被燒,對甄士隱來說,這三個團圓夜,沒有一個是好的。曹雪芹都安排在十五日,大概是故意的,至少我讀來,覺得要破除數字的迷信,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其實並不在乎什么元宵,什麼中秋,開心第一!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