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南詩社創始人之一(鄆城縣最後一位進士)李體仁

老虎69090 發佈 2023-02-07T13:41:06.116657+00:00

李體仁,字心海,鄆城呂莊人,約生於1847年,光緒二十一年三甲一百四十六名進士,與曹縣陳繼漁同年,李體仁「弱冠受知於宿松陳昇甫師,招赴德平縣署讀書,極蒙賞愛」。

李體仁,字心海,鄆城呂莊人,約生於1847年,光緒二十一年三甲一百四十六名進士(鄆城縣最後一位進士),與曹縣陳繼漁同年,李體仁「弱冠受知於宿松陳昇甫師,招赴德平縣署讀書,極蒙賞愛」。中進士後,他「宦陝十年,補授蒲城,歷署高陵、南鄭」。李體仁在蒲城任上,製造過一起震動整個陝西省,影響到全國慘案。光緒末年,同盟會在陝西省已經有所發展,蒲城常自新、李桐軒為早期同盟會成員。常、李二人在蒲城縣第一高等小學堂擔任教習,並在學生中傳播革命思想,發展同盟會組織。光緒三十三年,蒲城縣成立教育分局,常自新任會長。他組織宣傳隊,利用集會日和各種機會對學生進行革命教育,這件事引起了知縣李體仁的注意。李體仁堅決反對發展同盟會,光緒三十四年農曆九月二十二日,他因學生強烈要求學校自治,並搬遷學校而對學生進行了逮捕和拷打,企圖從學生口中得知革命黨的信息。常自新也一同被捕。李體仁對學生的拷打、審問致使一名年齡最小名原斯健者因傷勢過重不幸死去。李體仁還用假造的文件為據隔除了常自新的舉人頭銜,隨後對常自新進行了拷打。這件事史稱「蒲案」。

「蒲案」發生後,高等小學堂教習陳會亭(潼關人,同盟會會員)趕赴省城,向有關方面告發了此事。消息很快傳開,引起了廣大師生的強烈反應,大家紛紛集會聲援。十一月八日,陝西省教育總分會召開周年紀念會,陝西師範學堂總代表寇遐、高等學堂總代表馬驤在會上提起「蒲案」,再次引起了眾人的激憤,繼而眾人要求大會討論「蒲案」問題。大會最後通過了三項決議:「一、各學堂一致罷課,聲援受害師生。二、推選代表向巡撫衙門請願。三、要求清政府嚴懲李體仁,不達目的,誓不甘休」。之後西安各界在臥龍寺為死難學生原斯健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在此案中沒有被捕的李桐軒把「蒲案」寫信告訴了自己在北京讀書的兒子李約祉、李儀祉,二人立即拜見了蒲城在京官員周政伯等人,陝西籍官員商議決定聯名上奏,請求懲處李體仁。在日本的陝西籍留學生也聽說了此事,並立即採取行動,有署名「大無畏」者在《夏聲》雜誌第八號發表了《事感言》,以示義憤。最後,陝西巡撫恩壽迫於壓力向皇帝上《撫部院恩壽奏蒲城令李體仁濫責擅押請革職不准援例捐復片》,李體仁被革職,全文如下:

「再值此振興學校研求教育之際,凡有地方監督之責者,宜如何提倡維持俾端風化。即有童蒙新近偏矩越規,亦應誘掖提撕,繩之以正,從未聞刑驅迫臨之以威者。茲查有蒲城知縣李體仁褊急操切,擅押濫刑。始因教育會不明許可權侍勢生非,繼競牽涉學堂借端停課。任監督者斥退解散,自有定章。乃李令體仁不辨是非,輒即差拿多人,濫責擅押,以致士論譁然。事經藩學兩司先有所聞,即將李令稟請撤任,委員查辦得實,詳請奏參前來,複查無異。且查李體仁夙負噓聲,此次辦事荒謬,實有出於情理之外者。若非查辦迅速,幾至釀成重案,僅於撤職不足蔽辜。相應請旨將蒲城縣知縣李體仁即予革職,不准援例捐復,以為貌飾朴誠,心實殘酷,欺世盜名者戒。其蒲城縣教育分會及學堂另行招考,並將管理教授各事宜。應如可認真整頓之處,由學司督飭地方官照章辦理。所有查明蒲城縣知縣李體仁濫刑擅押從嚴參辦各緣由,理台附片陳明,伏乞聖鑒。謹奏。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奉硃批:著照所請該部知道,欽此。」

從此奏摺看,陝西巡撫恩壽認為學生也有「偏矩越規」的行為,李體仁只是「褊急操切」導致了慘案。被革職後李體仁在大梁客居了三年,回到家鄉。李體仁與陳繼漁等同時加入曹南詩社,是詩社最早期的成員。

李體仁的同年拔貢、好友曹垣撰寫:李中義公紀德碑記(李體仁紀德碑)[碑文]如下:

誥授中議大夫,候補知府,陝西既用知縣,歷任高城、蒲城、南鄭知縣,丁酉陝西鄉試同考官,光緒乙未進士心海李公紀德碑

李公諱體仁,心海其字。於鄆稱賢豪間人。幼貧,奇才,多蒙達官賞識。通藉後作宰於陝,以能吏稱,大憲疊委要差,無不倚以為重。嗣以學堂生滋事,公不與依□,罷官歸里。值巨匪擾鄆,請兵剿防,鄆得以安。後又有匪圖城,公集團防禦,餉絀力窮,暫避他方,染病歸來,竟致不起。鄆之人念公保衛桑梓之德,擬勒石以揚其休。余與公交之厚、知之深。共推程君荊山詣余屬序,余雖不文,惡容卻諸。

心海,余乙酉拔貢同年也。夙耳其為人以誠。試事獲與之交,見其奇氣俠行,心焉折之。詩、古文,詞敏而且工。吾曹之夙擅文譽者,咸推公為巨擘中雋。後以憂朝考,汪柳門宗師延為記室。旋經陳雋丞中丞挑補尚志堂學長。戊子服闋進京,補朝考捷於順天。又丁承重艱,家居,主曹縣書院講席,人們稱盛。甲午公同年曹縣徐大史督學河南,公入幕襄校。乙未上公車進京,以既用分陝到省,即差委回匪肅清案,保直牧。丁酉分校鄉闈,撤棘後得厘差,滿辭。續委其不苟得如此。庚子京師俶擾,調陝西軍入衛,統帥吉甫升中丞委公總辦文案,蓋知之素也。兩宮幸陝,隨升帥回省,時余供職樞垣,列在扈從。我曹宦京者,若張翊臣、姚釋筠兩太史,李華夫農部,馬崧生駕部,俱以隨扈至陝,朝夕與公晤。良友久闊,茲聚殊非偶然。公旋補蒲城令,蒞事未久又調闈,差竣留撫院文案。壬午春,委代高陵。五月檄到蒲城任。在蒲三載,卓著治聲,凡積穀與興修志、清獄諸大政,罔不畢□□,蒲人德之。丙午調南鄭,不一載,復歸於蒲。先是公已以賑案得知府敘花翎加三品銜,即擬過府班,未及晉引,又飭回蒲三年矣,斯時學堂初立,學員學生不諳事,動以私干。公據法飭拒,竟逢其怒,糾眾罷學。公加責事聞於上,陝撫恩竟以此入彈章,並堵捐復路,公於是浩然去矣。新政之舉本違素心,公嘗求教於升,第以殉道相免勖,今此罷官,允符夙志,我同人咸亟稱之。

去陝歸里,過汴留二載。洎國步已□□急回鄆,杜門謝客,不預世務,惟與故友相酬唱,亦自翛然。奈土匪蜂起,閭里不寧,不得已出,與邑紳辦鄉團,並請兵剿防,實皆為保衛桑梓計仁,如供軍籌餉、置械,所費大巨,濟以家資,終歸不給,團復解散,匪患益無可支持。戊午避居濟寧,而聞家裡之慘被匪禍者,大痛於心,遂得警悖疾。迨稍平旋鄆,公竟齎志歿矣。

每憶公之為人,慷爽多大略,與人交□□無款曲,尚義輕財,淡於榮利,內行尤篤謹,家族未有間言。接鄉黨鄰里胥以誠,更坦率無城府,遇大疑大難,尤以身肩。初不以退隱相諉,乃未 施竟致不祿,可哀也已。

余自閩歸來,期與公一晤,竟不可得。此承屬為文,因樂道其休美。公之行誼宦跡,志乘在所必傳。而道左隆碑,人口膾炙,其流播更為久遠。且余於公執交之雅,亦可藉貢其悃忱雲,是為序。

清授中議大夫、在任升補道、福建福州府知府、前工部郎中、軍機處行走、光緒辛卯舉人、乙酉拔貢、定陶年如兄曹垣頓首撰書並題名,時年七十有一。

李體仁曾做《述德詩》一首,並有小注,涉及蒲城之事:「水以浚源遠,樹以培根榮。醴泉與芝草,豈果無因生?嗟此微薄質,齔齒瞻屺傾。慈幃不我鞠,顧影傷煢煢。貽謀秉祖訓,護養如孩嬰。束髮出就傅,扶杖手送迎。朝餐分盤饌,夜課伴短檠。未曙蹴兒起,敲火聽雞鳴。中原久喪亂,繼已洪濤驚。家室轉徙苦,未輟誦讀聲。成童掇泮藻,擔簦事長征。潁川雅愛士,廣廈託庇宏。經籍付王粲,中郎賞鑒精。(弱冠受知於宿松陳昇甫,師招赴德平縣署讀書,極蒙賞愛。)遊子濟濼遠,倚閭朝暮情。苦心天不負,有志事竟成。諄諄老人語,在耳猶分明。硯田幸有獲,拔萃冠群英。衰顏稍慰望,奄忽歸佳城。小子托餘蔭,後先奮鵬程。花分桂林艷,香擷杏苑清。長安快走馬,喬木頻遷鶯。百里愧謳祝,十年濫簪纓。(宦陝十年,補授蒲城,歷署高陵、南鄭)恨未及身見,空揚沒世名。片雲忽掩翳,皎月失晶瑩。(因公去官)荒徑待彭澤,夷門溷侯贏。(僑寓大梁三載)遇順關澤厚,負戾由才輕。莞枯閱半世,歌泣訴九京。歸來理初服,牖戶聊經營。種桑供王稅,釀黍足春觥。階植茁蘭桂,庭樹粲紫荊。先業防失墜,傳家仍讀耕。恩勤感明發,長歌淚縱橫。」李體仁對自己的德行還是頗為標榜的,對於被革職一事只淡淡注一筆「因公去官」,並且去官之事被形容為「片雲忽掩,皎月失品瑩。」陳繼漁、徐繼孺、謝焜、李經野均有和詩,對李體仁之德持讚揚態度,李經野《題述德詩後》云:「吾生邀黃虞,聖教亦無力。異學瓦缶鳴,豈但齊孔墨。兼愛已無父,尚安及祖德。風俗孰移易,詩亡王跡息。吾宗獨追遠,數典何抑抑,平生克樹立,始終關學殖。示我述德詩,上追靈運筆,讀罷再三嘆,令人滋謹飭。我願取此冊,以為薄俗則。民德由此厚,治豈有他術。」

李經野、徐繼孺、陳繼漁等都是受民眾讚揚的好官,獨李體仁犯案去官,可是李經野等人對於李體仁的評價卻沒有因為「蒲案」而降低,可見這些人都持痛恨革命的政治態度,革命學說自然是「異學」。

李體仁在詩社的前期作詩較多,大都集中在《曹南詩社唱和集》的前三卷,後面就很少有詩作被收入《唱和集》,其最晚的詩歌出現在第十一卷,時間在民國六年。

曹南詩社由李經野創立於清宣統三年四月,是清末民初山東地區一個重要的文學社團,主要進行古、近體詩的創作,民國七年詩社漸衰落。李經野與徐繼孺、陳繼漁、姚舒密、李體仁等人關係極為密切,他們是詩社的靈魂人物。曹南詩社有成員64人。《曹南詩社唱和集》是曹南詩社成員作品的結集,共十二卷,收詩1696首。其中共收錄李體仁詩38首。

1.宣統三年春,曹南詩社為李經野題《廉州禱雨圖》,以讚揚其執政廉州之政績。徐繼孺、李體仁、陳繼漁、姚舒密、扈於高皆作《題廉州禱雨圖》詩。

2.宣統三年四月十八日,徐繼孺、陳繼漁、李體仁、姚舒密同游齊魯園,眾人分韻作詩。

3.宣統三年秋,李經野至開封,姚舒密、陳繼漁款待。李體仁有《自汴東歸寄別》詩二首,有句云:「秋風吹徹開封城,落木蕭蕭動客情。知時維秋季。

4.民國元年冬,李體仁自開封來曹,陳繼漁招飲,徐繼孺、李經野、姚舒密皆赴宴。

5.民國四年秋,農曆乙卯九月,李體仁至曹縣,四日於李經野之榴花別墅宴飲。乙卯九月八日,李體仁等人又至徐繼孺三一園集會宴飲。九月初九,李體仁等又至觀稼亭遊覽,後歸李經野榴花別墅宴飲。李體仁將離開曹縣時恰逢大雨,未能離開,在姚舒密處又耽留一日。

《曹南詩社唱和集》李體仁心海詩匯總如下:

卷一(16首)

次前韻·李心海

紅塵踏遍客未歸,白髮催人早拂衣。流連汴水一游眺,旅夢常繞故園扉。南州高士神交久,秦晉分符各奔走。昔慶彈冠王貢儔,一朝歸耕沮溺偶。謫仙天才亦吾友,睥睨古今雄抱負。為問深山松下童,誰識舊日雲中守。雙屐北游謁山靈,黌山蒼翠接玉京。終南佳處非捷徑,一聲長嘯追孫登。廿載分飛判南北,梁園釃酒壯行色。夜雨剪燭西窗前,箇中三昧問孰得?

寄悔齋次韻·李心海

孑然文獻在中原,撥火編書石室溫。騷雅家傳風月富,河人仰斗山尊。霓裳舊曲縈春夢,雲水浮光落酒樽。芳草王孫遠遊去,棲遲何必戀衡門。

寄莘夫·李心海

故人寥落似晨星,別後滄桑幾度經。對月曾傾燕市酒,看花記上曲江亭。十年雲水鶴鷗夢,一色家山齊魯青。舊恨新愁言不盡,鴻飛千里又冥冥。

和莘夫次前韻·李心海

吟囊苦似阮囊慳,惠我佳章可起孱。騷客逸情空水月,羈遠夢繞雲山。幾家桃李成新蔭,廿載風塵洗舊顏。聞道臨簧春事好,長途車馬去閒閒。

和悔齋次前韻·李心海

漫言詩興杜陵慳,追躡高風力已孱。半世浮名嗟逝水,一生耽好有名山。林邊過雨花爭艷,夢裡懷人月照顏。翹首雲霄孤鶴影,空教泛泛對鷗閒。

次前韻二首·李心海

逍遙塵世小遊仙,笠屐東歸首夏天。千里雲山尋己遍,一囊風月貯無邊。高河鴻爪成陳跡,燕濟鶯鳴話舊年。會少離多增客感,永朝且賦白駒篇。

銜杯又譜陽春曲,舊是承明著作才。四海風塵誰玉汝,中原文物嘆觚哉。尚余杜老草堂在,未許梅仙壯志灰。此去著書多暇日東山游屐望重來。

送悔齋歸里·李心海

王粲遠遊去復來,半天紅雨送春回。北山蠟屐詩成帙,東洛銅駝劫化灰。幾樹曉風花滿地,他鄉舊雨酒盈杯。梁園賓客今重聚,拔劍高歌斫地哀。

前題·李心海

漢唐史傳浩如淵,儒吏聲績各爛然。吾宗健者有謫仙,異事可補循良篇。一麾出守嶺海邊,下車伊始理戎旃。四郊多壘迷烽煙,沴癘上騰陰陽愆。滌滌頓改舊山川,十日不雨溝瘠填。聞道廉山有甘泉,欲向山靈乞滴涓。齋沐步禱攀層巔,曹掾坌息奔隨肩。真宰上格蒼昊憐,沛如甘露灑大千。須臾溝澮水淪漣,丹荔生樹秧插田。山花野草紛爭妍,荒崖窮閭解倒懸。此事歌詠入管弦,垂之丹青永其傳。喜雨亭記金石鐫,東坡輝映相後先。我披此圖興欲顛,風流猶見太守賢,綴以蕪詞志殷拳。

游齊魯園分得魯字·李心海

漂泊吾生豈無涯,壯歲游齊少居魯。浮沉宦海十五年,故鄉風物哪可睹。橫風吹下大梁城,台池寧謂非吾土。選勝同尋婪尾春,翠柏半遮辛夷塢。入門路疑是桃源,龍槐蟠屈枝幹古。落花滿徑野菜香,欄外紅藥蕊初吐。亭榭高低壓牆陰,隙地還借篁條補。登堂小憩煎雲腴,四座風生揮談塵。侯嬴已老魏尚閒,雪苑況逢舊賓主。人事變遷幾滄桑,林泉自娛鶴鷗侶。回首濟水燕山游,何期車笠得重聚。會當歸築庾信園,相對魚竹共酌醑。

悔齋自汴旋里,久無詩,作此寄懷·李心海

塊然逆旅身,素少同心客。沽酒醉夷門,杖頭錢掛百。鄰唯遲二仲(謂釋筠、愚軒),友常虛三益。孤雲出東山,遊春偕雙屐。梓里鷗鶴群,梁園鴻雪跡。百感入吟觴,十日傾肝膈。范陽好林泉,匝月窮幽僻。飽餐黌山霞,仍飛王喬舄。婪尾花正開,重來數晨夕。錦句盈賀囊,奇光返趙璧。白駒不可留,美人秋水隔。遙望孺子台,近接梅福宅。戶牖空八荒,坐臥淫六籍。名山君研朱,落月我夢白。欲飛岱峰旁,恨無凌雲翮。空谷金玉音,早晚付星驛。好借黃絹辭,一豁塵胸窄。相思路漫漫,野樹粘天碧。

讀胡侍御疏·李心海

風濤卷海塵翳天,爰居退避老鶴眠。丹霄萬仞下鸞鳳,戛然一鳴遏雲煙。西江文章邦衡起,茫茫古今雙國士。長沙有淚憂厝薪,少陵無酒澆塊壘。遺籍掃地成秦灰,駭浪掀天皆洪水。搥碎黃鶴尚奮拳,力盡蒼生猶敲髓。百感填膺氣不揚,獨灑忠憤叩天閶。陽城疏比豐城劍,詞鋒萬丈騰光芒。書生腹中羅兵甲,老吏筆底挾風霜。天鑒盡許言無罪,太息一國病若狂。我讀諫草氣猶豪,引杯看劍歌聲高。舜簫雅管久閉響,春秋一編寓貶褒。揚韓鴻藻留元氣,文山椒山相薰陶。烏台直聲動山嶽,雲霄翹首見羽毛。七別詩成乞骸骨,巢許高揖謝夔皋。千秋公論青史在,莫問東流水滔滔。

東歸寄莘夫並簡悔齋·李心海

梧岡集鳳林巢鶴,一枝寄棲各有托。三匝繞樹明月中,夜半叫徹南飛鵲。少年意氣輕浮雲,濟水燕山滿屐塵。黃槐遍踏九秋路,紅杏晚探上苑春。長風吹送到天涯,走馬一看長安花。畫策曾斷飛狐口(庚子從軍駐紫荊關),百里鼠雀摧角牙。種樹空餘十年蔭,皓月翻教片雲遮。盧生有夢醒逆旅,賈傅無淚哭長沙。一從棄置閉間門,三載鴻泥印梁園。時和鄒枚曲三疊,相逢贏亥酒一樽。坐看堂中巢燕樂,臥聽海上波鯨翻。晨星寥落知己感,鄉思繚繞羈客魂。歸期訂約待黃菊,悵望佳人隔空谷。他日閒雲逐倦鳥,問訊只在東山麓。

愚軒為余談蟻斗,甚奇,戲為此歌·李心海

陳子眼界空八荒,獨立階前觀斗蟻。指揮數萬沙蟲軍,陣雲變化參臏起。蕞爾一垤新啟土,蝝生繁衍分門戶。誼關同室赴急難,也知合群御外侮。奔騰如馬氣不衰,白戰安用寸鐵持?分馱千粒爭饋運,路穿九曲來援師。微命不惜掃穴死,梭織往來決雄雌。世上夢境酣未醒,一任衝波鷸蚌爭。少年城東介雞斗,半閒堂中蟋蟀鳴。鵝鸛魚麗(?)空排陣,望風卻走草木驚。逕須檄下槐安國,一葦渡來蟻千億。盪決莫笑吾軍墨,會看蠻觸皆逐北。

自汴東歸寄別莘夫二首·李心海

秋風吹徹大梁城,落木蕭蕭動客情。雲水他鄉回晚棹,乾坤何地著柴荊?問天搔首空攜句,有子蓬頭待力耕。種菜澆花生計足,泉流汲取在山清。

扁舟一葉掛帆去,採藥仙蹤尚未回。風卷羈愁空汴水,秋隨別夢到燕台。家山雲臥松杉老,關塞霜清鴻雁來。寂寞異鄉重九節,今年黃菊為誰開?

卷二(6首)

和悔齋次韻·李心海

別來不復作詩歌,世事真同醉夢過。滿地煙塵埋櫪馬,夕陽宮殿吊銅駝。親知寥落天涯隔,騷客聯吟秋夜多。老我閒身甘自棄,艮前風月興如何?

前題用杜子美韻·李心海

千年鬱郁徂徠松,生氣遠出壓嵩少。騰拏健筆走龍蛇,丹青不數韋偃妙。歲深溜雨皴霜皮,盤空老鶴巢虬枝。直排風雷參天立,旁覆洞壑低蔭垂。赤松仙侶甘寂寞,科頭箕踞巾懶著。百尺飛濤瀉岩腳,坐看玉虹天半落。此景我從泰山見,重藉霜毫畫吳絹。故鄉林泉分一段,偃蹇荒山蓬麻亂,懸之彤廷作楨幹。

蘭封道中·李心海

尼父經行地,儀封識舊名。沙深迷古道,堤斷見荒城。原草知風疾,秋田帶雪耕。天寒途又梗,何事賦長征?

次韻酬愚軒·李心海

客至如逢久旱霖,當筵對酒發狂吟。榆壇坫誰賓主,海岱風雲變古今。世事茫茫成幻夢,塵寰落落幾知音。得朋更ト西南去,欲訪喬松入碧岑。

次韻酬莘夫·李心海

經年一見十觴醉,雪夜虛窗最憶君。郊藪鳳麟今渺渺,邊庭鷸蚌日紛紛。潁川六策空奇計,長吉一囊余錦文。離緒千端筆難訴,哪堪鼓角暮天聞。

由曹適汴次韻酬莘夫送別·李心海

小丑終年恣跳梁,寶刀誰試刃如霜。投林恨少雙飛燕,行路紆於九曲腸。荀席夜開樽酒綠,嵩雲曉望遠山蒼。一時咳唾成珠玉,應許吟箋貴洛陽。

卷三(3首)

述德詩·李心海

水以浚源遠,樹以培根榮。醴泉與芝草,豈果無因生?嗟此微薄質,齔齒瞻屺傾。慈幃不我鞠,顧影傷煢煢。貽謀秉祖訓,護養如孩嬰。束髮出就傅,扶杖手送迎。朝餐分盤饌,夜課伴短檠。未曙蹴兒起,敲火聽雞鳴。中原久喪亂,繼已洪濤驚。家室轉徙苦,未輟誦讀聲。成童掇泮藻,擔簦事長征。潁川雅愛士,廣廈託庇宏。經籍付王粲,中郎賞鑒精。(弱冠受知於宿松陳昇甫,師招赴德平縣署讀書,極蒙賞愛。)遊子濟濼遠,倚閭朝暮情。苦心天不負,有志事竟成。諄諄老人語,在耳猶分明。硯田幸有獲,拔萃冠群英。衰顏稍慰望,奄忽歸佳城。小子托餘蔭,後先奮鵬程。花分桂林艷,香擷杏苑清。長安快走馬,喬木頻遷鶯。百里愧謳祝,十年濫簪纓。(宦陝十年,補授蒲城,歷署高陵、南鄭)恨未及身見,空揚沒世名。片雲忽掩翳,皎月失晶瑩。(因公去官)荒徑待彭澤,夷門溷侯贏。(僑寓大梁三載)遇順關澤厚,負戾由才輕。莞枯閱半世,歌泣訴九京。歸來理初服,牖戶聊經營。種桑供王稅,釀黍足春觥。階植茁蘭桂,庭樹粲紫荊。先業防失墜,傳家仍讀耕。恩勤感明發,長歌淚縱橫。

夏日遣興·李心海

閉門日習靜,閒愁一笑遣。謠諑噪耳鳴,付諸吠雪犬。消夏臥北窗,狂態恣袒跣。呼童拭吟箋,拈筆興不淺。周孔嗟道衰,蛛網掛墳典。兒童知耕耘,饑寒庶可免。園中種菜蔬,戶外絕軒冕。含飴弄童孫,晚飯當鼎臠。友書答常遲,人事冀漸轉。夜坐矚乾象,浮雲自舒捲。

即事寄莘夫並呈悔齋、釋筠、愚軒·李心海

布衣草笠早歸耕,鄉味飽諳不稱情。水旱並臻艱粒食,田園無計避科征。蟻封遍作萑苻澤,蝸角紛興蠻觸兵。多難倍增離索感,愁聽騷客頌河清。

卷五(2首)

贈愚叟·李心海

曹南山斗儒所宗,桃李遍栽桑梓地。風塵鞅掌二十年,誰復執經來問字?陶令歸去陵谷移,故國禾黍空墮淚。況值異學聒耳鳴,鍾鐸無聲簧鼓肆。子輿氏沒昌黎死,疇樂啫口觸世忌。獨奮大力狂瀾,淵源直欲接洙泗。絳帳近設黌宮旁,從游何止七十二?說經論文忘眠餐,闡道遑計身勞瘁。鹿洞鵝湖有前規,朱陸辨駁參同異。後起何遽讓古人,舜跖一間爭善利。移山莫笑愚公愚,井學自副平生志。紛紛靡亂今撤旗,且為杏壇樹一幟。

晚坐和鈍士·李心海

暑虐身常健,時荒道不頗。庭昏棲鳥靜,天曠壞雲多。香燼隨螢落,涼飆帶雁過。欲尋安樂處,卻羨邵公窩。

卷七(2首)

遣懷次前韻二首·李心海

滿園松菊掩柴扉,今是幡然悟昨非。秋雨人隨紅樹老,家山身傍白雲歸。逍遙晚食烹香蕨,寥落晨星指少微。花甲已周成底事,聊同寸草答春暉。


何人剝啄叩荊扉,齟齬空嗟吾道非。天外吟龍隨劍掣,雲邊去雁帶書歸。閒身老覺詩情淡,對客時嫌酒力微。欲就重陽看菊約,愧無雅調繼元暉。

卷八(3首)

次前韻·李心海

露冷秋清客到初,劇談絕勝遠遺書。菊松舊識陶三徑,丘壑重尋漢二疏。今歹霜寒對酒,昔年雨雪賦同車。吟箋裁就重陽近,古調何須字句梳。

次前韻·李心海

一別竟三載,蘭言臭味真。秋高詩興遠,襟素酒痕新。剪燭談今雨,閒雲寄此身。黃花誰是主?到處有芳鄰。

前題·李心海

主人有家釀,開樽鬱金香。佳肴出廚饌,情真味彌長。列坐四五人,風流舊龔黃。中有彭澤令,鬢髮各已霜。吾生本如寄,歡會能幾場?且為劉伶醉,豈效阮籍狂?今古棋一局,憑誰吊興亡?放懷忘拘忌,俗氛滌胸腸。謫仙癖詩酒,豪氣吐虹光。吟箋寫古意,使我神飛揚。提筆天地窄,四顧空茫茫。東籬著秋色,攜手掇晚芳。

卷九(3首)

奉和釋筠別後見寄·李心海

有約當春初,相見及秋暮。離懷千萬端,握手一吐露。燕京初識君,探杏對衡住。獨摘上苑花,瓊宴最先赴。旅館縶劉簀,過從不計數。汾水動秋風,喜詠皇華句。風霜滿灞橋,惆悵送別賦。河山局未殘,何取學下務。高岡鳳一鳴,直聲世所惡。五馬下浙西,天遙忠誰訴?讀禮返舊廬,彌天生煙霧。我愧荷甑人,墮地哪復顧。玄都千樹桃,看花懷前度。渭川水東流,歸帆疾若鶩。戢翼來梁園,故知他鄉遇。樽酒重論文,苦中尋樂處。塵世無桃源,漁郎誰問渡?神州況陸沉,投足更無路。月明烏夜飛,三匝空繞樹。曹南新ト鄰,幸多他山助。沮溺事耦耕,初心兩不負。客來近重陽,就菊期未誤。雞黍出田家,廚饌勞部署。驚坐恣雄談,態笑狂奴故。主人堅留賓,祝天三日澍。夜雨連床吟,瓣香心自炷。流連動經旬,行樂及暇豫。乘興謀北游,徵車難再駐。歷下友如雲,計時應延佇。願作地行仙,年年同會晤。佯狂了餘生,守拙安吾素。

奉和莘夫別後見贈·李心海

幽人結廬城市間,門外車馬卻闃然。著書吟詩一千卷,雌伏何須羨鵬摶。與君結識廿年前,燕山灞水同盤旋。我服鹽車長安道,君亦載鶴翔南天。一官敝屣何足戀,故鄉風味思鱸蓴。歸來陵谷皆變易,後來居上如積薪。記從大梁重攜手,四載不復共晨昏。荊棘遍地歡會少,胸中滿貯十斛塵。今年一訂黃花約,相見各道肺腑親。雞黍盛陳迭賓主,把盞十日醉平原。入座舊是霓裳客,西山遠招鸞鶴群。鍇鉉放歌葉風雅,仲舉伏榻夜染翰。鄴仙襟抱獨奇絕,點綴秋光入毫端。逸興飆舉旋高去,出郭同尋笑佛村。觀稼亭古恣眺望,歸路人影夕陽殘。主人張燈出家釀,哪辨清聖與濁賢。龍山佳會今宛在,愧未作賦補吟箋。詰朝驪歌將就道挽轡投轄意纏綿。詎料寒風吹夜雨,白駒又詠食苗篇。姬傳愛客重借榻,剪燭西窗盡餘歡。蓬山相隔僅咫尺,緣會偏教一日慳。但期年年共踐重陽約,身健誰復笑駑頑?別後感君瓊瑤寄,如聞當筵笑語真。安得移家廬峰下,長與太白作比鄰。

次韻酬悔齋·李心海

任教人世呼馬牛,聲價何損韓荊州。寥落晨星知音少,自開三徑遲羊求。永夜思君愁不見,長子御車發廩丘。乘興遠訪戴安道,有約詎能半途休?眼前世事不可說,徒聞海客談瀛洲。陽春白雪和者寡,聊學巴曲共唱酬。相逢唯拼十日醉,留客何須仗石尤。四座狂言忘禁忌,齊語未許楚眾咻。濁世浮沉茫無際,譬如滄江泛芥舟。返魯刪詩訂雅頌,壯懷無復夢東周。此身將隱文焉用,編摩聊消歲月憂。虎嘯龍吟震俗耳,豈效棲鳥鳴啾啾!雲章遠隨鴻雁至,伸紙一讀散千愁。苦無金丹換凡骨,空向天台問阮劉。東坡高情賦水月,相期賡續赤壁游。會合但敦車笠好,清談無取垢面囚。大雪嚴寒三友在,莫謂顧影竟無儔。百年未盡且行樂,浮生一夢感蜉蝣。與君看花當晚節,霜枝爭艷老圃秋。會當論文重把盞,安排曲生酒早。

卷十一(3首)

次前韻·李心海

舊夢聯翩上玉堂,老來雅度尚汪洋。吟詩獨繼風騷韻,作史兼夸學識長。書仿張顛稱草聖,人登荀席勝蘭香。與君重訂東籬約,一笑相逢累十觴。

次前韻·李心海

避地桃源渺,艱難寄此生。事牽遊興減,病去老身輕。歡樂處堂燕,閒關出谷鶯。嵩高徒在望,仰止不勝情。

聞王鏡堂歿,詩以哭之李心海

人生如寄只須臾,弱個遙聞事可吁。門下多才三俊渺,江南薄宦一身孤。故鄉早遂還山夢,濁世難容抱道軀。指點少微星隕處,殷勤訪舊一驚呼。

參考資料:政協曹縣委員會點校《曹南詩社唱和集》、政協鄆城文史委編《鄆城文獻考略IV》、政協蒲城縣委員會文教衛體委員會編《蒲城文史資料第十輯》(1998年10月出版)、趙晨博士《曹南詩論考論》,一併致謝!

作者:孫智敏 曹縣第三中學高級教師,政協菏澤市第十六屆委員,鄉土文化愛好者,頭條號:老虎6909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