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之釋摩騰,漢明帝永平求法和洛陽白馬寺

東街閒談 發佈 2023-02-07T13:55:00.203017+00:00

釋摩騰,又名攝摩騰,原本是中天竺人(古代印度劃為五區,稱為五天竺。中天竺指的是中古時期印度全域的中央部分之諸國)。釋摩騰長得儀表俊美,氣質非凡。他通曉大小乘的經義,常經常雲遊四方,宣講佛家精義。


釋摩騰,又名攝摩騰,原本是中天竺人(古代印度劃為五區,稱為五天竺。中天竺指的是中古時期印度全域的中央部分之諸國)。釋摩騰長得儀表俊美,氣質非凡。他通曉大小乘的經義,常經常雲遊四方,宣講佛家精義。

他曾經前往天竺的附庸小國,為當地百姓講授《金光明經》,正好趕上該國的敵國侵犯邊境,釋摩騰說:「佛經中說:『若能宣講經文,就會受到神靈庇佑,使百姓安居樂業。』如今戰亂將至,難道不正是昭示佛法慈悲的時候嗎?」

於是,釋摩騰孤身前往兩國對陣的前線,以絕大的精神毅力,勸阻雙方。最終使二國握手言和,為當地百姓免除了戰亂之苦。釋摩騰也因此聲名遠播。

到了東漢永平三年漢明帝晚上睡覺時,忽然夢到一個巨大的金人從西方飛來,降落在殿前。漢明帝很高興,認為這是吉利的徵兆。第二天上早朝時,漢明帝就向群臣說了自己的夢,詢問金人是何方神聖?群臣都沉思不語,太史傅毅博學多識,說:「臣聽聞西域有一位得道大神,其名為佛。陛下所夢的神靈,想必就是這位佛吧。」

於是,漢明帝就派遣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前往天竺,尋訪佛法。秦景等人到了天竺之後,尋訪當地名僧大德,得知釋摩騰的大名,就請他到中土傳播佛法。

釋摩騰本來就有弘揚佛法的宏願,於是同另一位印度高僧竺法蘭一起,不辭勞苦,橫渡流沙,跋涉萬里,來到了東漢都城洛陽。

漢明帝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在洛陽城西門外修建了佛寺給釋摩騰和竺法蘭居住,這就是中土佛教的肇始,這件事在歷史上也被稱為永平求法

釋摩騰翻譯了後世廣為人知的《四十二章經》,是現存最早的漢文佛經,為佛法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傑出貢獻,後來釋摩騰圓寂於洛陽。釋摩騰居住的寺院,就是現在洛陽城西雍門外的白馬寺

關於白馬寺的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釋摩騰和竺法蘭從天竺西來時,是用一匹白馬馱著佛經和佛像來的。取回的佛經則收藏於皇室圖書檔案館「蘭台石室」中。這就是「白馬馱經」的故事。寺廟建好後,為紀念白馬的功績,就取名為白馬寺。

另一種說法是,相傳天竺有一位國王不信佛法,大肆毀壞佛教寺院,只有招提寺還沒被毀壞。夜裡有一匹白馬繞著寺塔悲鳴不已。國王得知後大受觸動,下令停止會毀壞佛寺,並將招提寺改名為白馬寺。之後佛寺取名就多以白馬為名。(出自《高僧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