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墊資的項目就像是毒品,一旦沾上,想要甩就甩不掉了!
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很多做工程的人前幾年還是可憐兮兮的。僅僅幾年時間,人就大變樣了,車變成了豪車,人也變得特別有自信。不過又過了幾年,豪車又賣掉了,人也沒有以前那麼自信了。
大家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工程是有周期性的,在行業特別好的時候,哪怕我們只是包了一個小工程,也能賺到不少錢,這也是很多人能在幾年之內翻身的主要原因。可是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資金就很難流轉,工程人的資金鍊就容易斷,這也是有些人賣房賣車的主要原因。
其實工程行業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墊資。如果你想要拿到這個工程,那麼你就要有一定的資金先墊進去,等工程結束了,招標單位會把工程款發下來。行業景氣的時候,招標單位會將資金準時發放下去。這是最好的結果,也不會產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了。行業不景氣的時候,招標單位就會延遲支付這筆費用,這也是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的主要原因。
此外,工程行業很容易讓一個人快速富起來,又快速倒下去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槓桿。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現在中標了一個1000萬的工程,需要墊資800萬元,最理想的狀況下,能賺200萬元。
如果我們真的有800萬元還好,可現實是我們可能只有100萬元,剩下的700萬元怎麼搞呢?
要麼是貸款,要麼是民間融資。如果沒有東西抵押的話,很難從銀行貸到款,倒是能從民間融資。假設這個項目可以在3個月內完成,理想狀況下,甲方驗收通過就要撥款,前前後後一共需要4個月。那麼我們可能就會給出2分利的高息來吸引民間融資。4個月時間的利息支出是56萬元,這個工程算下來能賺144萬元。其實也很不錯了,畢竟本金只有100萬元。
這種墊資的項目怕就怕甲方出現問題,資金遲遲不給你轉過來,高額的資金利息就會讓你徹夜難眠。本來能賺100多萬的項目,隨著甲方的拖拉,可能會讓你將100萬全部虧進去。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做墊資的項目呢?
原因就在於其中的僥倖心理。舉個例子,假設我們之前只是工地上的一個工人,後來你發現只要你能組織一批農民工來干工程,你就能賺5倍的錢。於是你開始轉型做包工頭,一年能賺50萬元左右。
當你手裡有了100多萬之後,你的心裡開始痒痒的,想要單獨包一個工程來做,一個項目做好之後,就能賺100萬了。雖然這個工程需要你墊資200萬元,你的內心有點忐忑,但是你最終還是賺到了這100萬元。
於是乎你開始了包第二個、第三個工程,久而久之,你會將墊資這件事的風險全部忘掉,畢竟自己以前也遇到過突發情況,最多就是少賺點嘛。
到了最近幾年,當你想要一年賺1個億的時候,你墊進去了2個億,其中一大部分是借款,可是突然間,甲方毀約了。雖然自己打官司贏了,但是甲方沒有錢,這真是典型的「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如何讓自己的財富一步一個台階,不出現巨大的回撤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去做需要墊資的行業,或者是自己不接需要墊資的工程。如果我們的生意一直需要不斷墊資才能做大,資本會怎麼看我們呢?這是很難拿到大的投資機構的融資的,因為潛在風險太大。
萬一我們現在已經做了需要墊資的行業呢?暫時又無法脫身,那麼只能改變我們的商業模式了。
我們需要將產品變成毛利非常高的產品,並且甲方要有一定比例的定金,這筆定金可以輕鬆覆蓋我們的成本,這生意還是可以做的。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做的是白酒生意,一家公司向我們定製一款產品,這款白酒的毛利是90%,那麼我們在接單的時候,就應該讓甲方先支付30%的定金,不管最後這家公司能不能支付這批酒的尾款,至少公司已經賺了2倍的毛利了,不會被其他公司的帳期問題拖垮。
不會改變商業模式怎麼辦呢?建議大家有空可以讀一讀《顛覆與重構》,這本書是一本典型的商業模式工具書,適合所有創業者從中找到創業靈感。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顛覆式創新與新商業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顛覆出局的企業,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顛覆式創新與商業模式重構上。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闆,如果顛覆與重構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像力;沒有想像力,何來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