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結局了,張頌文又要涼了?

鳳凰weekly 發佈 2023-02-07T22:24:01.261532+00:00

24歲,有一份月薪2萬的工作,穩定體面,單位分房,升職在即,前方一片坦途。如果是你,會為了一個夢想,辭職從頭開始嗎?



作者|夏頌

編輯|閆如意

24歲,有一份月薪2萬的工作,穩定體面,單位分房,升職在即,前方一片坦途。

如果是你,會為了一個夢想,辭職從頭開始嗎?

廣東韶關的24歲導遊小張,就開啟了這樣一段狂飆人生。

從「導遊」到「演員」的切換,張頌文只用了1個小時。

早上10點,旅遊團的一個小女孩問他:「你的夢想是什麼」,張頌文回她說「我沒有夢想,都是一份工作,如果非要說的話,我有個愛好就是看電影。」

小姑娘說,「這就是你的夢想,25歲怎麼了,大導演張藝謀29歲才考北電呢,你也可以去學電影!」

11點,張頌文就到了領導辦公室提了離職。

第二天,他便出現在了北京電影學院的門口。

很熱血,也很瘋狂。

21年裡,他的同學偶爾聽到一些消息——

"張頌文已經到了北京,從頭開始學表演,結果人家都開始學表演了,他還在練普通話。"

"10多年過去了,張頌文還在北京漂著呢,別說房子了聽說連個鍋爐也賣不起。"

"張頌文就是《隱秘的角落》裡那個吃餛飩哭了的父親,演得可真好啊。"

"頌文成了!我當年如果和他一起開始,如今會不會也追夢成功了呢?"

當一個24歲的男人決定追夢

24歲辭職投入一個全新的行業,有可能嗎?

張頌文用自己的經歷給你一個答案:只要你不怕看不到頭的窮,完全可以。

24歲之前的張頌文,本身是一個怕窮的人。

就讀職高加上母親離世的原因,張頌文很早就已經開始賺錢了,他在日曆廠糊過日曆,也在在汽水廠當過流水線工人,後來去到酒店做實習服務員,一個月50塊錢工資,他還能存下25元。

直到後來當了導遊,才過上了5年比較安穩的生活,從韶關去了深圳,單位也分了房,公司領導們也很看重他,要把他提拔成高管,做出境部或者是國內部的經理。

24歲的張頌文,和現在無數30+的成年人一樣,早早進入了中年危機——

終於不再為生存發愁,但生活太平了。

工作中,偶爾一兩個陌生人會帶來點火花,大段大段時間都覺得「無意義」。

到了「人要結婚」的年紀,未來的模樣看得一清二楚。

每個人都在尋找和這種無聊對抗的辦法,有人倚靠消費,有人信奉名牌車,有人追迷偶像,也有人像張頌文一樣,為「夢想」上頭。

只是張頌文更傻一些。

他上頭得太快,缺少了成年人的算計和權衡:

夢想有了,單位發的房子沒了,在底層打拼了8年的經驗、地位、人際全部清零,怎麼看都是虧。

但看遍張頌文的採訪,也找不到他對這個決定的「後悔」。甚至他很感激自己的衝動——

走得倉促才沒有時間猶豫,人一旦猶豫就會欣賞起自己早感厭倦的生活。

如果說張頌文真做錯的事情,有一件——

他把夢想這兩個字,看得太簡單了。

成功人士談起夢想,才是小學課本上那種「美好藍圖」,籍籍無名的時候,夢想更多時候寫作「瞎折騰」。

他在大學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日子。雖然他是全年級年紀最大、普通話最差的學生,但學校是個可以用努力彌補差距的地方。

普通話不好他就含著洗乾淨的石子兒練台詞;聲台形表都不行,就多練習,多去火車站、戲劇場觀察人。

2004年,張頌文是優秀畢業生,以專業課成績年級第一的成績畢業。

大學畢業,29歲的他走入市場,演員生活一路拋錨。

沒人關心他畢業成績多少,市場更關心你長相如何,有沒有過經驗,能把尊嚴的底線往下壓多少。

第一年面試,他信心滿滿出發,鎩羽而歸;第二年、第三年,結果還是一樣。

三年時間裡,他跑了七八百個劇組,承受了七八百個人的拒絕和諷刺,包括十分羞辱的人身攻擊。

他也沒想到,35歲的自己比15歲的時候還要窮。

15歲當流水線工人,吃住不愁。

35歲,他為了省錢,要買菜市場關門前成捆出售,沒人會買的蔫菜。

畢業後,他搬到了順義鄉下平房裡,買不起鍋爐和煤炭,每年冬天他就裹著棉襖咬牙撐一撐。

他後來逐漸有了些演戲的機會,靠的不是演技,而是「打包價更便宜」,幾十集的電視劇,別人一萬他就九千,如果這個價格導演也猶豫,他就主動承擔起表演指導的工作。

很長一段時間裡,他一年1部甚至兩年才能1部戲,這意味著,他工作幾個月拿到的幾千塊錢,可能就是1年甚至兩年的全部收入。

有七八年時間,張頌文在圈裡被人熟知的身份,是「表演老師」,他當過北電助教,也當過不少明星的表演老師,「明星教頭」的稱號比他演員的身份還響亮。

「就像我明明想打籃球,你卻讓我當籃球教練,我怎麼會快樂呢?

但沒有人找我打籃球,那我只能選跟籃球比較接近的,用教練的身份在旁邊站著,看他們打籃球。起碼我依然在目睹這一切,感覺自己沒被拋棄。」

不死心地走在這樣一條看不到頭的路上,外界評價倒是挺一致——

委婉點,叫追夢路上總有荊棘,難聽點,就是活該。

錢不是張頌文人生的支點,戲才是

張頌文窮,是個客觀事實。

但如果說張頌文苦、慘,他不會認同。

不信你看張頌文的一天,可比很多上班族、有錢人都要快樂得多。

不拍戲的時候,張頌文最愛乾的就是到處溜達。

村子裡住久了,他和鎮上的商戶都處成了兄弟。冬天家裡戶外一樣冷,他乾脆坐在菜農旁邊幫忙賣賣菜,到花農旁邊賣賣花,看到有人吆喝著賣東西就揣起手樂呵呵地看熱鬧。

大概是因為形象過於樸素,村民們在知道張頌文是個演員時,第一反應不是簽名、拍照,而是「你這樣的人都能當演員啊?」

村民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很多人都變成了角色的一部分,在張頌文的演繹下,出現在了大銀幕,小螢屏上。

這就是張頌文演戲最過癮,也最沉迷的一件事——

所謂角色,就是活在你我周圍的那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

當對具體的人、事感興趣,張頌文的人生徹底和「無聊」兩個字脫鉤了。

他看到一個凌晨四點還在路邊攤喝酒的中年女性,會想她為什么喝了那麼多酒,她喝酒是因為快樂,還是難過。

他會為一隻凍死在湖裡的貓沉默佇立很久,為它在心裡立碑,給一隻貓寫「動物小傳」。

人要活下去其實需要的金錢不需要那麼多,像張頌文一樣精神愉悅,熱氣騰騰地生活才是更難的事情。

當然這樣的敏感,在他最開始演戲的時候確實鬧過「笑話」。

有次拍戲,他飾演一個充當背景板的食客,結果拍攝前他跑去問導演:「我這個角色叫什麼名字?他是做什麼工作的?多大年紀?他的父母是什麼教育史?」

開始導演還有一搭沒一搭回應兩句,後面直接不耐煩了:「哪兒這麼多事兒,你要不拍就走人!」

確實很囧,卻也是張頌文會做出來的事兒。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張頌文把這句話定為自己的死規矩,被罵再多,再窮再餓,他也沒有放鬆過這條底線。

當角色成了比他的皮囊、榮譽更重要的事情,他的精神就找到了真正的支點。他將錨拋向生活各處,不停在捕捉生活中大小事,然後內化成自己的表演武器。

知曉這些,再看張頌文在《狂飆》裡的精彩的表演似乎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狂飆》拍攝前,張頌文和以往一樣提前去了拍攝城市,找了個水產批發市場待著,每天早上四五點就去,看各個市場魚檔老闆們怎麼批發魚產品,觀察他們賣魚時的細節。

於是才有了第一集就被無數人誇讚的那一幕:高啟強初登場,給買魚的人送蔥做添頭,別人招呼時,他非常自然地撩了一把魚缸里的水來洗手,就是一個在水產市場賣了很多年的小老闆。

走過的千萬條街道,見過的上萬張面孔,25歲時還如白紙一般的張頌文早已進化到了「人戲合一」的程度:

寫人物小傳對他來說,已經不再是功課,而成了下意識。

角色的生活習慣,會自然從他身上流淌出來。

這張名為「演技」的網,張頌文耐著性子,默默織了21年。

他的表演不是抽象的邏輯,而是每一個人鮮活的故事,打動了無數人。


「當代很值得,黃金時代就是現在」

張頌文戲好,早已是全網的共識了。

當然,大家被他演技折服的時間卻不一樣。

廣東人是張頌文的第一批粉絲。

2005年,《乘龍快婿》在廣州台熱播,張頌文飾演男主賈發成了無數90後的童年記憶。以至於到了現在,每一個提到張頌文的文章下面,都有一個id廣州的朋友親切喊他「賈發」。

影迷愛上他,大多是從《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開始。

張頌文在裡面飾演城建委主任唐奕傑。為了貼近老唐身上自卑又懦弱的形象,他增肥30多斤,把前額頭髮拔了,跑去相關單位上了一個多月的班。

作為首個出場人物,他成功給整個電影定調,經受住了影評人們近乎苛責的眼光。

編劇史航讚美其為電影「點睛之筆。」

到了2020年,更多觀眾才真的看到張頌文這個好演員。

在熱播網劇《隱秘的角落》裡演一位喪女的父親,有段表演直接被封為了「演技教科書」。

小女兒去世不久,他到常去的餛飩鋪打包餛飩帶回家,老闆按慣例給做了三份。他怕妻子崩潰,不敢將三份餛飩全帶回家,也不忍心扔到垃圾桶,於是回到餛飩坐在攤位上,一口口吃下。

一碗餛飩的時間,強撐的父親,失去女兒的痛苦,張頌文的表演入木三分。

《隱秘的角落》播出後,張頌文有了些挑戲的權利,生活也不再拮据。

他終於不「窮」了,但也遠稱不上富。

43歲的這一年,他依舊買不起北京一套房。

這段採訪,引發了網絡熱烈討論,不少網友站出來為他鳴不平:

有些只會吹鬍子瞪眼、面癱演技的人可以日薪208萬,好演員還要在北京租房。

張頌文曾對這些「苦難」描述很在意,在微博、採訪中都說自己並不覺得委屈,不要拉踩。

如果稍微了解張頌文,就該知道,他可能是演員里對流量藝人最溫柔的人。

前幾年,演技綜藝井噴發展,張頌文也曾在兩檔節目中擔任過演技指導。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演技十分糟糕,能力不及小學生,但握有不少資源的流量明星。不少性格鮮明的導師,都曾當過網友嘴替,說出一些痛快話。

張頌文反倒是個「異類」。

他像學校里那些不願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新手班主任一樣,尋找每一個人身上的「獨特」,和每個演員認真交流。

他不是假裝「溫柔」,而是想要讓他們知曉「演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如果你足夠熱愛,所有的難都是事後覺得難。」

「找到了演戲的快樂,你演痛苦都是快樂的。」

遺憾的是,這個時代風口太多,聰明人也太多。

一個張頌文火了,但還有更多不夠「聰明」的張頌文,守在他們的困窘里,苦等自己的人生角色。

單就說《狂飆》這一部戲,很多演員都和張頌文一樣籍籍無名了很多年,如今才被看見。

比如大嫂高葉

比如唐小龍的扮演者林家川


這個時代,似乎和這些踏實、肯干、勇敢追夢的人有仇一樣——

他們讀書時,明星全是中生代,陳寶國、陳道明、斯琴高娃、王志文、江珊、蔣雯麗等等,年輕人反而都是小角色。

等他們磨到了中生代,自帶流量的年輕人到成了電視劇的中心。

有人忍不住問張頌文:「你不會覺得這個時代不值得嗎?」

他說:「不,當代很值得,黃金時代就是現在。」

夢想,本來就是由一個又一個黑暗串聯起來的。耐得住這份孤獨和寂寞,內心依舊明亮的人才能走這條路。

多年的等待中,張頌文早已對自我有了認識,他不想要成為一個未來偉大的演員,也不想當一個只會磨兵器的演員。他不願照著主流故事繼續描邊,也不想將辛苦、難過都封箱沉海,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步調,繼續大步往前走。

他就想和這個時代一起,演這個時代的小人物,參與這個時代的每一刻。

很高興,「張頌文們」堅持了下來。

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不退縮,是國劇永遠的底氣。

也希望有更多好的劇本、團隊出現,讓更多的張頌文閃光、發燙。

參考資料:

1.《專訪張頌文:我很懷念20年前的演藝圈 》公眾號:新周刊 2021-05-07

2.《演員張頌文成名「前夜」:「我試過一千次戲」》公眾號:南方周末,2020-07-01

3.《和演員張頌文一起郊遊》公眾號:人物 2019-05-08

4.《張頌文:一個人的時運沒到,他永遠都是走「背」字》公眾號:GQ報導 2023-02-02

5.《我和另一個我ep4:張頌文沒法編織精彩的一天,也許會讓很多人失望》優酷 2020-07-09

6.《周一圍×張頌文:看吶,那兩個在冰面上從容走路的人》 b站up主:呂彥妮NiTalk 2021-05-28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