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奇才黃芊芊:28歲北大博導,30歲獲大獎,解決中國芯難題

湯糰說史 發佈 2023-02-08T17:45:03.105182+00:00

「2019年IEEE青年成就獎獲得者——黃芊芊!」隨著最後一位獲獎者被宣布,會堂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隨即,一位面色從容的年輕女性走上舞台,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接過證書,驕傲地介紹自己中國人的身份。眾人的驚訝並不是毫無緣由的。

「2019年IEEE青年成就獎獲得者——黃芊芊!」

隨著最後一位獲獎者被宣布,會堂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隨即,一位面色從容的年輕女性走上舞台,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接過證書,驕傲地介紹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眾人的驚訝並不是毫無緣由的。

一是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科技組織,在業內享有盛名,其評獎標準更是嚴苛,許多科學工作者多次落選,有甚者終其一生難以圓夢。

而黃芊芊年僅30歲就獲獎,而且在當年的獲獎人員中,她是唯一一個亞洲人,也是中國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人,著實令人唏噓。

二來在競爭激烈的晶片領域,黃芊芊始終留在該領域相對薄弱的中國,從未出國進修,卻能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

那麼黃芊芊是如何獲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她的人生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天才初顯才智

1989年的世界並不太平,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陣營沒落,歐美國家的制裁讓中國苦不堪言。

也就是這年,江西上饒出生了一名女嬰,父母給她取名黃芊芊,借蔥鬱茂盛之意寄予孩子厚望,希望她能健康成長,一生幸福。

因為母親是老師,常常忙於教學工作,所以與幼年的黃芊芊相伴的就是各種厚重的「天書」,牙牙學語的她,似乎對物理書上交錯的彩色電線和藍色衛星格外感興趣。

母親雖向外人打趣說她只能看懂花花綠綠的圖案,卻也記下她的興趣,著力培養她理科方面的愛好。

上了小學的黃芊芊,儼然成了鄉鄰口中的神童。不僅是因為她成績優異,甚至能自學高年級功課,更是因為她異於同齡孩子的冷靜自如,和對學習的興趣及專注。

當同齡人還在鄉間嬉戲打鬧時,她卻獨自呆在房間鑽研難題,為了一個數字、公式廢寢忘食。

在父母的教育中,天資縱然重要,後天刻苦更是必不可少,所以黃芊芊即使名列前茅,依舊起早貪黑的學習。

終於她不負眾望,順利考上上饒一中, 三年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

但是專業選擇時,一向乖巧聽話的黃芊芊卻第一次和父母產生了分歧。

黃芊芊的母親希望她能當老師,或者學醫,找到固定工作,安安穩穩地度過一生。而她的父親因為在外做生意,所以希望她能選擇金融專業,畢業後跟隨自己經商。

黃芊芊深知父母的良苦用心,但為了夢想,她仍然說出自己的想法。

她的理想是電子學,立志研究電子技術來解決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

中國的電子信息技術起步晚,發展較慢,在集成電路、衛星通信等方面都受到外國限制,如果中國青年都選擇安逸,那麼受制的現狀將永遠無法改變。

黃芊芊父母驚訝於女兒的遠見和志向,他們也不再苦勸,而是陪著她了解這個專業的發展前景。

幾個月後,黃芊芊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電子系錄取。

這樣的喜訊讓一家人激動不已,黃父更是一改往日的嚴肅,幾度落淚。

升學宴上,親戚鄉鄰都前來祝賀,黃芊芊面對誇讚不卑不亢,只是謙虛地說自己會繼續努力。

兩次拒絕出國

黃芊芊到達北京報到時正值夏末,炎熱的天氣讓她激動又不安的心更加躁動。

北大臥虎藏龍,同學要麼是各省高考狀元,要麼來自書香門第,要麼有國外求學的經歷,她以往的得心應手和自信在一次次的校內比賽中消失。

她給父母打了電話,只是講起北京和江西的不同,聽著女兒支支吾吾不願講校園生活,黃芊芊的母親明白女兒一定是受了挫。

母親給她講了傷仲永的故事,意在警示她即使是神童,如果不持續接受教育,不努力也會泯然眾人。

黃芊芊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如果就此停下腳步,放棄繼續努力,那麼很快就會被淹沒,於是她把壓力化為了動力,從此開始更為刻苦的學習生活。

她的天資和努力很快吸引了黃如院士的注意,黃如院士評價她做事冷靜從容,學習刻苦努力,對半導體領域敏感度高,是搞科研的好苗子。

半導體對於中國科學家來說並不屬於陌生領域,早在建國初期國內就開始了研究,但由於歐美等國家的技術封鎖,導致整個領域發展較慢,處於閉門造車的尷尬處境。

可越是難度大,黃芊芊就越是感興趣,她接受了黃如院士邀請,加入了她的隊伍,並選擇了研究難度最高的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領域。

一些朋友聽說後紛紛勸她,半導體尤其是微納電子領域在中國發展落後,並且短期內很難實現突破,可能消耗了最寶貴的青春也難以取得結果。

黃芊芊聽罷只是表示自己已經做出選擇,自己也有責任為中國走出困境盡一份力,隨後就投入到了早出晚歸的辛苦研究中。

臨近畢業,身邊同學都開始為了留學奔忙。對於許多人來說,國外有更加成熟的教學體系,更完美的科研環境,留學毫無疑問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此時的黃芊芊並沒有準備著去留學,而是看著實驗室中繁雜的數據和毫無頭緒的研究方向,苦惱不已。

與此同時,國外大學注意到了黃芊芊的優秀表現,紛紛向她拋出橄欖枝,那時的黃芊芊陷入了糾結。

黃芊芊走到校園散心,夏夜的未名湖畔涼風習習,愜意宜人,恍惚間,她腦海中浮現出了幾十年前的前輩救亡圖存的呼喚。

她出了神,直到黃如院士的電話把她驚醒。黃院士問起她前些天的實驗結果如何,她卻自顧自地說自己決定留校。

當年的黃芊芊並沒有說為什麼要留校,直到在多年後的一次演講上,她才說起這段往事。

「本科畢業時我雖然專業排名靠前,但並沒有出國留學,而是選擇了留在北大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因為我堅信,國內微電子技術只是起步晚,並非是能力不足,北大有著國內微電子專業最頂尖的師資力量和科研環境,在國內、在北大一樣可以做出不遜色於國外一流大學的科研成果。我帶著這份初心和信念,留在了燕園。」

之後的日子裡,黃芊芊的身份從青澀的大學生,轉變為了堅定的科研鬥士。

正如華羅庚所說:

「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面對來自各方的質疑和壓力,黃芊芊選擇的是腳踏實地的工作,把實力和成果當做最好的反擊。

從2012年到2016年,黃芊芊一路高歌猛進,先後獲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學術十傑榮譽稱號,北京大學研究生學術十傑榮譽稱號,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榮譽稱號,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鑽石總在散發著閃耀的光芒,讀博期間的黃芊芊再次被許多國外公司選中。

黃芊芊一取得博士學位,就有無數國外企業向她發出邀約。

面對高薪和福利,此時的黃芊芊比幾年前更加堅定,她一口回絕,並把自己決定留校的計劃告訴他們,旨在表示自己將永遠留在祖國。

2016年,黃芊芊獲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後榮譽稱號。至此,她的求學生涯結束,將展開新的人生篇章。

勇登人生新高峰

在拒絕外企的高薪工作後,黃芊芊回到母校北大任教,並擔任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後摩爾時代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及其在邏輯電路等領域的應用,這一年她28歲。

年紀輕輕就能取得如此成績,她在學校成了名人,同時她的家鄉也開始宣傳這位年輕優秀的博士後姑娘。

黃芊芊聽聞只是淡淡一笑,表示科研人員最關注的只有研究成果。她仍然保持著之前的生活習慣,早出晚歸,除了家就是實驗室,為了方便工作,有時直接住在實驗室。

在繁忙的科研之餘,黃芊芊堅持親自授課,面對年齡比自己還大的博士生,她完全沒有架子,對待他們就像自己的同事、朋友,通過共同研究合作來進行授課。

高強度的工作雖然讓黃芊芊生活充足,可長此以往,即使她的身體勉強可以吃得消,她的父母也不放心。

於是在一遍遍催促中,黃芊芊答應休假,可是等到父母一掛電話,她又開始修改起論文。

在她身兼數職的前提下,依然能保持每年在IEDM發表一篇論文的穩定輸出。

IEDM即微電子工藝和器件領域的頂尖會議,其權威性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黃芊芊還在2017年入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獎項,而當年全國也只入選了四人。

如果人生是馬拉松,那麼黃芊芊便一直處在穩定發力中。

當別人都以為2017年已經是她的巔峰時,接下來的就是更加耀眼的2019年。

這一年她在當選中國電子學會青年女科學家俱樂部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後,又獲得IEEE電子器件學會青年成就獎。

獲獎時,一向冷靜的黃芊芊幾度聲音哽咽。

只有她知道這一切並非一帆風順,多年來她得到了多少讚譽,就承受了多少質疑和爭議,如今,這一紙證書終於能向外界證明,「國產女科學家」的名號絕不是炒作,這代表的是貨真價實的真本領。

接下來的採訪中,黃芊芊談起了自己為何能夠長期耕耘在這片看似枯燥的電子領域。

據她所說,科研最重要的就是興趣,只有感興趣才能夠不知疲倦地撲到工作中。當然也要用心,必須做到舟過有痕,否則很難在競爭激烈的科研領域有所建樹。

當中國手機領頭企業華為受到美國的制裁時,網絡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湧進黃芊芊的大腦,科研人員的責任感和技術不獨立的屈辱感讓她輾轉反側。

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未獲得美國商務部許可將無法獲得美國企業的產品!谷歌終止與華為合作!華為無法訪問安卓系統!

這一切只表明了一個信號,中國的迅猛發展讓美國感到了威脅。如果中國無法實現技術創新,那麼只能接受永無止境的不公平對待和制裁。

時任華為總裁的任正非陷入孤立無援之境,他深感技術獨立刻不容緩。

這個想法和黃芊芊長久的願望不謀而合,很快黃芊芊加入華為,中國「芯」開始了新的研究。

在華為技術部自身研究的基礎之上,黃芊芊傾囊相授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終於在2021年取得重大突破。

當時華為發明了雙芯疊加技術,將兩顆14nm的晶片疊加,幾乎能達到7nm晶片的效果。

這一研究成果讓西方國家大吃一驚,也讓國人看到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希望。

從不停下腳步才是科研者的精神所在。

在眾人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時,黃芊芊又投身到了新的研究之中。

正是憑藉這種鑽研精神,她又在2022年7月,入選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名單。

科學知識的流通是人類進步的必要之路,可是科學家心始終屬於自己的祖國。面對國外的誘惑,黃芊芊始終堅守初心和信仰,為國家貢獻力量,這就是科研者的人生價值和意義。

回望百年之前,梁啓超一聲高呼「少年強則國強」振聾發聵,激勵著無數華夏青年投身到就救亡圖存運動之中。

百年後,以黃芊芊為代表的青年一代用自己的智慧建立起了中國的科技長城,讓中國在技術爆炸的今天仍然能位居世界前列。

他們是真正的時代英雄,是中國的驕傲和青年的榜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