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記憶》:不可忽視的大腦健康

經濟觀察報 發佈 2023-02-18T00:34:29.770177+00:00

金鉑:非凡精讀館的書友們,大家好,我是金鉑醫生。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這本書,叫作《拯救記憶》。他曾被美國《華盛頓郵報》評為「全美最受歡迎的精神科醫生」,還創立過一個診所,該診所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大腦功能性掃描資料庫,裡面儲存了超過135000名患者的大腦掃描圖像。

金鉑:非凡精讀館的書友們,大家好,我是金鉑醫生。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這本書,叫作《拯救記憶》。

它的作者是一位美國醫生,叫作丹尼爾·亞曼。他曾被美國《華盛頓郵報》評為「全美最受歡迎的精神科醫生」,還創立過一個診所,該診所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大腦功能性掃描資料庫,裡面儲存了超過135000名患者的大腦掃描圖像。另外,亞曼醫生還是「智腦計劃」的創始人。

什麼是「智腦計劃」?就是通過一系列方法阻止或治療對大腦造成傷害的風險因素,從而達到增強記憶力、延緩大腦衰老,並且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效果。

我做腦外科醫生已經將近20年了。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看人的大腦影像報告,比如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或者核磁。在這過程中,我逐漸發現一個問題:其實,我們的大腦和人臉一樣能看出年齡,而且很多時候,大腦的年齡和人的實際年齡不相匹配。有的人可能三十多歲,但是大腦看起來已經五六十歲了,而有的人可能五六十歲,但依舊擁有三十多歲的大腦。

一個衰老的大腦主要有兩個表現:從外觀上看,它的體積會萎縮,大腦表面的腦溝和腦回也會變得更深、更寬,就好像人臉布滿了皺紋;從功能上看,大腦衰老最主要的表現之一,就是記憶力減退。

大腦是身體裡的最優先器官。什麼意思呢?如果一個人發生意外大出血,人體會立刻啟動一套緊急救援系統。它會讓全身的血液重新分布,比如四肢和內臟的血液都會減少以優先保證大腦的供應,確保生命安全,所以說大腦是人體中最重要、最優先的器官。也正是因為這樣,它也是人體中最嬌嫩、最挑剔的器官。如果有一種方法對大腦好,那麼它對身體的其他器官也一定好。

作者在本書中介紹了一個四步法來預防記憶力減退以及增強大腦健康。他把這個方法叫作拯救記憶的智腦計劃。如果你能做到這四步的話,我覺得每個人都會變得更加健康、年輕。

一、從現在起,重視記憶問題

在了解這個方法前,我們先看一看,當一個人記憶喪失時會發生什麼情況。

大家都聽說過一個病,醫學上叫作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說明一下,阿爾茨海默病,其實只是痴呆症中的一種,它是神經系統的一種退行性疾病。通俗地講,也就是大腦的一種衰老。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會逐漸喪失對過往事物的記憶,到了晚期,甚至連家人或者自己都會遺忘。

一直以來,人們對導致這個病的原因都不是很了解。直到1906年,德國有一位醫生叫作阿爾茨海默,他在一個因痴呆症死亡的女性大腦中發現了異樣。這位患者的大腦組織里,布滿了蛋白斑塊,而且神經糾結在了一起。所以,從此之後,這個疾病就以這位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了,它就是阿爾茨海默病。

那人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關於造成嚴重記憶喪失的原因,目前有兩種主流理論。第一個理論是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異常積累。你可以把β-澱粉樣蛋白想像成一塊黏稠的口香糖,如果它掉落在神經網絡的這個高速公路上會怎麼樣?會造成大腦短路,因為我們的大腦就好像是一團浮在水面上巨大又複雜的蜘蛛網。這個蜘蛛網就是我們的神經網絡,神經元以每小時430公里的速度在上面運動。

第二個理論是腦細胞內的tau蛋白扭曲地糾結在了一起。tau蛋白和β-澱粉樣蛋白都是大腦的兩種代謝產物。腦細胞內的tau蛋白扭曲地糾結在一起後,就會形成神經元纖維的纏結,這有點像打了死結的絲線一樣,也會造成大腦短路。

痴呆症到底有多常見呢?一個關於痴呆症的數據顯示,全世界大概每7秒鐘,就會有一個人被確診患有痴呆症;在美國大約有15%的人未來會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目前,醫學上基本沒有有效針對這類病的治療方法。

為什麼沒有特效藥呢?其實,原因出在患者出現患病症狀之前的幾年,甚至十幾年前大腦就已經開始退化和凋亡了。

大家都知道,神經細胞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細胞,因此對痴呆症來說,預防重於治療。

所以,本書作者建議,這個行動要越早啟動,效果才會越好。無論你現在年齡多大,哪怕是30歲、40歲,也要開始嚴肅認真地對待和記憶有關的症狀。

二、人體最優先器官——大腦如何運作

那麼,記憶來源於哪裡呢?它來源於我們的大腦。我們大腦的重量大概是1.5公斤,只占人體體重的2%,但是大腦的耗血和耗氧量卻占人體的25%。

01 大腦的四個主要區域

我們的大腦主要有四個區域,我們稱之為腦葉,它包括額葉、顳葉、頂葉和枕葉。

我們先來看一看額葉。額葉在大腦的前部,就是在我們的腦門裡。額葉的外層叫作前額皮質,它被稱為大腦的執行部位,往往和我們的情緒控制、判斷力有很重要的關係。

當前額葉皮質健康時,我們做事情非常有條理、有思想、有同情心,還能恰當地表達感情,能讓我們不斷地實現目標。但是,額葉卻是大腦中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因為包繞額葉的顱骨在整個顱骨里最不平坦。

雖然我們的腦門從外面看都很光滑,但是腦門的內面,顱骨像尖刀一樣凸起來,我們把這些凸起叫作骨嵴。一旦一個人的頭突然受到碰撞,那麼大腦就會在顱骨里產生運動,這些骨嵴就會刺入額葉造成損傷。額葉一旦損傷,很多病人就會出現非常典型的情緒改變,比如性格本來很溫和的人變得特別暴躁和易怒。

我治療過一個額葉受傷的患者,他是一位大學教授。受傷以後,他就變得特別暴躁,而且還特別愛說髒話。我們臨床上把這種情況叫作污言穢語綜合症。其特徵就是經常罵人,這往往就和額葉受傷有關。

第二個腦葉叫顳葉。顳葉的位置主要位於太陽穴的後下方。顳葉,特別是左側的顳葉,我們臨床上有一個術語叫感覺性語言中樞,這裡會對我們聽到的語言信號進行加工和處理。顳葉一旦出現問題,不僅影響人的短期和長期記憶,還會造成閱讀困難和交流困難。

今天上午,我出門診的時候看了一個病人。他是高血壓腦出血,血腫剛好就壓迫在顳葉的位置。所以,即使他已經治療了一個多月,已經能正常活動,但還是無法閱讀長句子,這就是他的語言中樞受到了影響。

顳葉的內部還有一個結構叫作海馬體。海馬體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它對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非常重要。它是一對像拇指一樣的結構,因為外形看起來特別像大海里的海馬,所以被稱為海馬體。我們所接受的外界信息,經過編碼以後,就會儲存在海馬體。

如果一個人沒有海馬體,我們就無法儲存新的信息和新的體驗。有一部電影,裡面的女主角因為車禍導致海馬體受損,結果每天晚上睡著以後,她前一天的記憶就會被抹去。雖然這是電影情節,但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是可能發生的。

海馬體還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腦結構,因為它的內部有幹細胞。什麼是幹細胞?幹細胞就是細胞的一種最初始狀態。如果給海馬體創造良好環境,比如鍛鍊和補充營養,或者通過腦力訓練對它進行刺激,那麼它一天可以產生多達700個新細胞。這些新細胞就會為我們的記憶和學習提供基礎。

此外,在海馬體的前面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結構,叫作杏仁核。顧名思義,杏仁核的形狀長得特別像我們吃的杏仁。它是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負責協調你對周邊情況的情緒反應。

杏仁核和海馬體相互配合會產生一個非常奇特的效應,就是你的情緒越強烈,記憶就越深刻,比如無論你多大年紀,都會記得初吻時的情況,再比如絕大多數的美國人都會記得9·11事件當天自己在做什麼。所以說,當我們對記憶進行情感編碼以後,我們就會更容易記住一些事。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當你的杏仁核運行正常時,你對周圍環境做出的反應是合乎邏輯的。如果杏仁核過度活躍,你很可能做出不太適合的舉動。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你的老闆告訴你昨天他的母親去世了,而你哈哈大笑,這就說明你的杏仁核一定有問題。

我們再看看第三個腦葉,頂葉。它被稱為大腦中的GPS(定位系統),位於我們大腦的後上方,就是頭頂的位置,主要參與我們的空間意識。所以,你會發現,如果一個人頂葉受損,他就會失去方向感,比如停車會停得歪歪斜斜。

另外,頂葉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最先受到影響的區域,所以很多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方向感都很差,經常會迷路。

最後一個腦葉是枕葉。它主要位於大腦的後方,在我們後腦勺的位置。它主要負責處理人的視覺信息。如果一個人的枕葉受損,他就會出現幻覺,甚至失明。

我曾經有一個病人,有一次她和男朋友去滑冰,滑著滑著突然就跌倒,直接後腦勺著地了。她被人扶起來之後,慢慢就失明了,後來經過整整一個月的治療,視力才逐漸恢復,這就是典型的枕葉受損的表現。

此外,還有一種痴呆症叫路易體痴呆。這種病人早期會經常出現視幻覺,比如他看到的物體會產生扭曲,或者會看到一些本來沒有的東西,其實這些都是枕葉受損的表現。

剛剛介紹的是大腦的四個最主要的區域:額葉、顳葉、頂葉和枕葉。

那問題來了,這些大腦的區域到底是怎麼樣相互溝通的呢?其實這種溝通主要是依靠大腦的一種特殊的細胞神經元。神經元細胞的結構,其實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胞基本上是一樣的。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有兩種突起:一種叫作樹突,長得特別像分叉的樹枝,其作用主要是用來接收其他大腦細胞發過來的信息;另一種叫作軸突,它比樹突更長,就像一條尾巴一樣長在細胞膜上,主要負責向其他神經元發送信號。

當電信號達到軸突末端時,就會刺激神經遞質釋放,引起附近的神經元興奮,比如會釋放多巴胺,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神經遞質,可以讓我們提高學習能力、改善記憶力,同時還能增強愉悅感。你會發現,很多抗抑鬱症的藥物里都含有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

此外,每個神經元都與1000多個其他神經元相連接。根據科學家估算,神經元會通過超過100萬億個連接神經元的軸突來交換信號,所以大腦的儲存容量是非常巨大的。我們不必過於擔心學的東西太多記不住,因為你畢生所用的大腦容量,可能只是大腦容量很小的部分。

02 我們的記憶如何形成

在了解完大腦的基本結構之後,我們來看一看記憶到底是怎麼樣形成的。記憶的形成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包括編碼、儲存和提取。

編碼是記憶形成的第一步,但是編碼必須是在大腦為體驗賦予一定含義時才能發生。舉個例子,你能記住去年3月18日在做什麼工作嗎?我想你一定記不住,因為那天可能對於你來講,沒有任何的意義。但是,你記得第一天來單位工作的情形嗎?我想你一定記得,因為那一天對你有意義。所以,當我們將某些事情賦予一定的含義時,我們就能更好地記住它,而且還可以把記憶留存更長時間。

儲存是記憶形成的第二步,但是大腦並不能像攝像機一樣把記憶片段完整地儲存在一個地方。大腦其實是把記憶分割成不同的片段,然後分散儲存在大腦的不同部位,比如你看了一個視頻,聲音會儲存在一個區域,顏色儲存在一個區域,畫面則儲存在另外一個區域。

所以,這就導致大腦在進行記憶提取時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大腦提取記憶是從不同的區域提取,然後進行重構。它不像電影回放,而更像某種創造性的再想像。那麼,對一個記憶來說,如果你存儲的時間越久,理論上你的重構就越不準確,很有可能會把去年和前年的事重構成了一件新的事。

如果我們要特意記住某些事情,就要不斷地去提取這個記憶,重複刺激,形成這個記憶所創建的神經通道。這樣的話,這個記憶才會被更準確地記住。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大腦是記憶的載體。如果大腦出現問題,那麼記憶力一定會受到影響。

三、拯救記憶「智腦計劃」四步法

下面,我們看一看應該怎麼拯救記憶和保護我們的大腦。

作者給出了「智腦計劃」的四步法,第一步叫作了解風險因素。

在我從醫的近20年裡,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疾病都有一個特性,叫作延遲性。

舉個例子,一個人突然出現腦出血,如果你往前追溯,他通常都有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良生活史,像抽菸、酗酒。而腦出血,其實只是最後那一下疾病發作而已。

那麼,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其實就是造成一個人腦出血的風險因素。所以,如果你想健康,無論是哪種疾病,首先應該關注的就是導致這些疾病的風險因素。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擁有好的記憶力和健康的大腦,首先需要了解所有有可能損害大腦健康的因素,然後逐個擊破。

01 損害大腦健康的11個風險因素

這本書一共給出了11個損害大腦健康的風險因素。為了方便大家記憶,作者用了兩個英文單詞概括,叫作Bright Minds(智腦),就是「智腦計劃」里「智腦」這個詞。

(1)血流量

第一個風險因素,是英文字母B,Blood flow,代表血液流動。作者曾經治療過一位患者,他是一位擁有7家汽車銷售公司的企業家。在他來找作者看病的前兩年,他曾經遭遇過一次非常嚴重的車禍。

車禍中,他失去了意識,而且三次停止呼吸。幸運的是最後他活過來了,但是他的記憶力卻變得越來越差,行為也和以前不一樣,而且還開始酗酒,人也越來越焦慮,然後就開始失眠。

後來,他在別人的介紹之下遇到了亞曼醫生。亞曼醫生通過腦血流檢查,發現他大腦的血流量整體大幅度減少,而腦血流量偏低是預測一個人是否會出現嚴重記憶問題的一個首要指標。

我也經常會跟患者講,人的神經細胞就好像地里的莊稼,而血流就像灌溉莊稼的水渠,如果你的水不夠了,那麼莊稼自然就會慢慢枯萎。所以,愛護血管和血流就要像愛護灌溉莊稼的水渠一樣。

有一句話我希望大家記住:凡是對心臟有好處的,對大腦也一定有好處;凡是對心臟不利的,對大腦也一定不利。現在很多的醫生都提出一種觀點,叫作心腦同治。為什麼呢?因為心臟和大腦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血流器官。

造成大腦血流量減少的原因中,有一些大家是很熟悉的,比如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等等。這些我就不在這裡贅述,只想講兩點,這兩點很可能大家都從來沒聽過。

第一,缺氧。這裡所說的缺氧,並不是指由於心臟停搏,或者意外情況導致的缺氧,而是作者在治療患者中發現很多人都有過刻意窒息的經歷。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屏住呼吸去潛水。很多愛游泳的人都嘗試過這種行為。短期的屏氣潛水,可能對人沒有特別明顯的影響,但如果經常這樣,從長遠來看,有可能會造成大腦早衰,為未來發生痴呆症留下隱患。

第二,缺少運動。這本書中提到,作者小時候,他的父親經常用黎巴嫩語跟他說「快點走」,所以,他從小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健步如飛地去學校,去任何地方。

成為醫生以後,他發現,如果一個80歲的老人每小時走路的速度是1.6公里,那麼,他活到90歲的可能性只有10%;而如果他能夠加快行走的速度,把速度提升到5.6公里,那麼,他活到90歲的可能性就提高到了84%。

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走得越快,活的時間就越長,思維也會更加敏捷;走得越慢,我們的執行能力也會越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像鍾南山院士或者任正非任總,在電視裡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是健步如飛地行走。這說明他們的身體狀況和大腦狀況都非常良好。

所以,運動對大腦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增大海馬體的體積,海馬體是記憶力改善的核心。運動還能增強血管彈性、降低高血壓、腦卒中和心臟病的風險,同時還能保護血管的健康,幫助我們排毒和改善睡眠。

(2)退休/衰老

第二個風險因素,英文字母R,Retirement,代表退休或衰老。衰老是導致記憶力喪失和阿爾茨海默病最大的臨床風險因素。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老,但我們是有方法可以延緩衰老的。

作者比較過兩個人的大腦影像,一位是55歲男性,他從來不在意任何和大腦健康相關的事,所以他55歲就已經出現了輕度的記憶力障礙和抑鬱症;另一位是80歲女醫生,她一直都很在意自己大腦的健康,80歲了還定期去行醫、打網球。

作者對比了這兩個人的大腦掃描圖之後,他就發現,如果你能夠很好地保護大腦健康,80歲的大腦會明顯好過不注意健康的55歲的大腦。

細胞衰老的機制主要跟以下幾點有關係:

第一,就是跟線粒體的健康有關。什麼是線粒體?它被稱為大腦的能量工廠,主要負責把氧氣轉化為以ATP(三磷酸腺苷)形式存在的能量。ATP是一種輔酶,有改善機體代謝的作用。

當線粒體正常工作時,身體就會合成ATP,然後你就會感覺到精力充沛。那線粒體工作效率低下或受損時,你就會覺得疲憊,出現腦霧,覺得自己老了。什麼是腦霧?就是你的大腦像籠罩著一層霧,很難形成清晰的思維和記憶。

衰老是線粒體工作效率降低最常見的原因,有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的年齡從30多歲增長到70多歲時,線粒體的工作效率會下降一半。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痴呆症和帕金森病往往都發生在老年階段。

線粒體在合成能量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一種副產品,叫作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不穩定分子,它會破壞我們的細胞,讓我們加速衰老。這就有點像金屬生鏽一樣,自由基會讓我們的細胞生鏽。

在正常情況下,其實我們自身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但是當自由基過多,或者身體清除它的能力下降時,就會加速衰老。

另外,還有一個跟細胞衰老有關的因素,最近特別熱,叫作端粒。什麼是端粒?就是染色體末端的一個小外殼,有點類似我們鞋帶末端的小塑料帽。

大家都系過鞋帶,都知道鞋帶的小塑料帽的作用是防止鞋帶過度磨損。其實非常形象,端粒的作用與它特別類似,就是防止細胞在複製過程中出現「磨損」。

2003年,科學家發現,端粒長的人比端粒短的人更長壽。那問題來了,什麼會磨損我們的端粒呢?其實,就是過多的自由基和炎症,還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假如你經常抽菸、長期喝碳酸飲料、攝入反式脂肪酸,這些行為都會造成你的端粒變短。

還有一個影響衰老的因素,叫作社交隔離。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社會屬性,而且這種屬性是刻進我們的基因的。所以,當你感覺到孤獨、遠離他人時,它就會對我們的身體和神經產生負面影響。這種社交隔離和認知功能下降是有聯繫的。

美國學者研究了8300名 65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發現,退休以後無事可做的人比不退休的人認知功能減退快20%。

剛剛我們講了幾個跟衰老有關的因素,包括線粒體、自由基、端粒和社交隔離。

(3)炎症

接下來,我們要說第三個風險因素,英文字母的I,Inflammation,代表炎症。很多人對炎症都不陌生,經常聽說身體的哪個部位發炎了。但是,到底什麼是炎症呢?當一個外來物質入侵人體時,它會引發我們身體的免疫反應產生炎症。

超過三周以上的炎症,我們稱為慢性炎症。它就像一團不斷燃燒的溫火對器官和大腦造成傷害。所以,當人體溫度升得特別高時,醫生會要求你用冷毛巾去敷額頭,目的就是為了給大腦降溫,因為過高的溫度會損傷大腦細胞。

這本書里討論的一種引發記憶力障礙的慢性炎症,叫作腸漏症。腸漏症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腸道菌群紊亂導致的。而腸道菌群紊亂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抗生素的使用。現在醫院對抗生素的使用規定都非常嚴格,因為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殺滅有害菌的同時,也會殺滅有益菌。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講,你攝入的絕大多數的抗生素,並不是醫生開的藥物,而是來源於食物。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拿美國為例,在美國大概有80%的抗生素都用在了家畜身上。所以,簡單來說,我們必須要照顧好胃腸道,不然就會得腸漏症,而腸漏症會引發記憶力障礙,直接影響大腦健康,因為胃腸道里布滿了豐富的神經組織,而且它還和大腦直接相通。

(4)遺傳學

第四個風險因素,英文字母G,Genetics,代表遺傳。我們人類有23對染色體,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這些染色體存在於細胞核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中,每條染色體都包含能為各類蛋白產生提供指導和編碼的基因。

我們的細胞就是由這些蛋白質所構成的,健康的人的染色體數量和基因數量都是非常準確的。當染色體的數量出錯時,就會出現健康問題。如果你家裡的親人有記憶力問題,那麼,未來你出現記憶力問題的概率有可能是其他人的3.5倍。

一些研究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基因,這個基因的名字聽起來就有點讓人不高興,它叫早老蛋白基因。顧名思義,攜帶這種基因的人,通常會在很年輕時就表現出痴呆症的症狀。

基因其實就像種子一樣埋在我們身體的土壤里,一到時間,它就會開花。這個開花的過程,我們稱其為基因的表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一個種子都會開花,而有一些因素會促使一些本不該表達的基因出現表達,因此,就產生了很多疾病,比如痴呆症、癌症。

那問題來了,這些因素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還有比如射線、環境污染。

有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在十一二歲就開始吸菸,那麼未來,他的子女出現肥胖症的比例比不吸菸的人高出很多倍。但是,遺傳學家又發現,其實人體的很多基因並不是不能改變的,像我們的習慣、情感以及所處的環境,都會對基因的表達產生很大的影響。

所以,未來的很多疾病不是一個單純通過手術和藥物治療,它可能會從基因層面進行干預和治療。對於痴呆症,未來也會有更多基因方面的療法。

(5)頭部創傷

第五個風險因素,英文字母H,Head Trauma,代表頭部創傷。作為腦外科醫生,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頭外傷發生的比例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在我工作的醫院,每天因為頭外傷來就診的病人平均20個左右,而且還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對於頭部外傷的原因,我主要想提醒大家兩點,一定要引起重視。其中一個是騎摩托車,包括電單車,還有一個是運動。

我曾經就讀的大學附近有一所中學,我經常會看到兩個挺帥的高中生在中午常常騎著摩托車去飆車,看起來非常帥。但是,我發現他們經常不戴頭盔,而且開得速度也很快。我一直都覺得特別危險。

後來,有一天中午,我同宿舍的同學跟我說這兩個學生出事了。他們在飆車拐彎的時候,突然摩托車失控,一下就撞到了一個立交橋的橋墩上。

當時發生了什麼情況呢?騎車的學生,車把從嘴裡進去,從後腦勺里出來,當場就死亡了。坐在後面的學生,也由於顱腦損傷發生昏迷,後來搶救無效,也非常不幸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想說明的問題是,大腦其實是很脆弱的,大家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大腦。很多人都以為人的大腦是硬的,跟電視裡看到的一樣。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人只有在死亡以後,大腦被福馬林固定才會變得像固體一樣。

實際上,人的大腦非常柔軟,質地特別像豆腐。我們在給大腦做手術時,老師都要求我們動作要非常輕柔,都要用棉片把大腦保護好,你稍微用力不當,大腦就會受到損傷。而且大腦並不是固定在顱骨里,而是浸泡在腦脊液當中,所以即便你戴了頭盔,它能保護的只有你的顱骨。

當你的頭顱發生碰撞時,大腦會在你的顱骨里移動,就像之前提到的,顱骨內面布滿了像尖刀一樣的骨嵴,大腦一旦撞在上面,它就會刺破大腦造成出血和損傷。而大腦損傷以後,康復期非常漫長,因為大腦的表面會產生瘢痕。這種瘢痕,不但會阻礙神經信號的傳導,還會引發記憶力障礙。更嚴重的是,有些瘢痕還會異常放電誘發癲癇。

本書作者還特別建議大家不要做一種運動,這種運動在美國更為常見,就是打橄欖球。他給很多橄欖球球員做過大腦掃描,發現這些球員上了歲數以後,都有明顯的大腦創傷性顱腦損傷。所以,在生活當中,無論我們做任何運動,首先得想到保護好大腦。

(6)毒素

第六個風險因素,英文字母T,toxins,代表毒素。作者曾經治療過一位患者。這位患者年輕的時候是一位飛行員,按說身體素質應該是非常好的。但在他67歲那年,突然被妻子給拽到醫院去檢查。他的妻子發現他的記憶力好像出了點問題,因為他在一次理財中,犯了一個特別低級的錯誤,讓家裡損失了10萬美金。所以,他的妻子就著急了,把他送到了醫院。

到醫院後,他很快就被確診為痴呆症。醫生也給他開了一些治療痴呆症的藥物,但是都沒有任何效果,後來他們就來到了作者的診所。

作者開始研究是什麼導致他出現記憶力減退,給他做了一個大腦成像掃描,發現他的大腦和別人的明顯不同,就是他的大腦表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皺褶。後來,這位病人被送到實驗室進行毒素檢查,發現他感染的毒素是黴菌。

研究表明,很多患有過敏症、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接觸過環境毒素。我們的身體裡,其實有專門負責處理毒素的系統,比如胃腸道、肝臟、腎臟和皮膚,但是當這些解毒系統不堪重負時,我們就會出現疲勞、記憶力減退,甚至是嚴重的疾病。

我有一位朋友,有一年他的家裡剛剛裝修完,原本他是想把新房放幾個月味再搬進去。但是,他的父親脾氣特別急,而且還很倔,他覺得自己身體挺好,一點問題都沒有,所以很快就住進了新房子,不到三個月患上了白血病。

可想而知,任何形式的毒素都會損害身體,也會損害我們的大腦,會增加我們罹患痴呆症的風險。

引起大腦中毒的毒素特別多,像吸菸、大量飲酒以及一些化學製品。我在這裡就說一種,那就是鉛。其實,鉛是引起智力低下、記憶力減退的重要毒素,被添加進口紅和唇膏之後,甚至被稱為「死亡之吻」。

為了防止鉛中毒,相關部門已經規定,像汽油、油漆里的含鉛量不可以超標。

另外,像口紅和一些美白化妝品,大家在使用之前,都應該好好地看一看成分,像鉛、汞、砷等物質都是禁用的。

(7)精神健康

第七個風險因素,英文字母M,Mental Health,代表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是拯救記憶的重要一環,因為有精神問題的人比精神健康的人平均提前10年死亡。任何對精神產生不良影響的事,也會對大腦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精神分裂症會影響額葉和顳葉。

此外,中年時期經歷的慢性壓力和晚年出現的記憶問題也存在聯繫,因為參與慢性焦慮的腦迴路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大腦區域有很多都是重疊的。

很多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會讓人的海馬體和前額皮質變小。所以,當壓力偶爾出現時,我們的身體會把它當作一種正常現象,像考試前或者我講書前的焦慮都是正常的。而且適當的壓力對身體還是有益的,但如果壓力頻繁出現,或者變成慢性壓力時,那對身體就有損害,就得去治療了。

(8)免疫性或傳染性疾病

第八個風險因素,英文字母I,Infection Issues,代表免疫性疾病。書中提到一個病例,一個叫傑西的42歲女性,她是美國一個農場長大的女孩,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變成了成功的新聞記者。為了上鏡好看,她就經常節食以降低體重,再加上記者的壓力很大、作息不規律,她很少能在晚上完整地睡一覺。這種狀態持續很多年以後,終於有一天,她在出差去倫敦的路上突然失明了3小時。三周後,傑西一側肢體就不能動了,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偏癱。

傑西很緊張,來到醫院一檢查,發現自己得了一種病,叫作多發性硬化。多發性硬化是一種非常棘手的疾病,到目前為止,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是非常難處理的。

簡單來講,所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我們身體本身的免疫細胞會把我們正常的細胞當作外來敵人攻擊,也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像傑西這種多發性硬化病人,他們的免疫系統會攻擊他的脊髓和大腦細胞外面的保護鞘,這個保護鞘就像樹幹外面的樹皮,由於反覆地被攻擊,神經細胞就會由柔軟變得僵硬,隨之而來的就是功能喪失。

大家都知道的物理學家霍金得的其實就是類似這樣的疾病,叫作脊髓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他的脊髓細胞被免疫系統不斷攻擊,最後喪失了功能。

所以,我們一定要儘量避免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誘因,像腸漏症、壓力、肥胖和睡眠障礙。

當然,還有一些隱性的感染。說到感染,有一點我還不得不提一下,這一點其實我個人也是挺糾結的,那就是關於養貓的問題。養貓有一個危害,就是容易感染一種寄生蟲,叫作弓形蟲。弓形蟲會寄生在很多哺乳動物體內,比如老鼠。

通常來說,一個正常的老鼠見到貓以後就會趕緊逃跑,但奇怪的是,感染了弓形蟲的老鼠聞到貓的尿液,不但不走開,反而會循著味去找貓,然後被貓吃掉。貓吃掉老鼠以後,也會感染弓形蟲,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寄生蟲繁殖循環的例子。

為什麼感染了弓形蟲的老鼠會主動去找貓呢?這是因為弓形蟲會釋放一種酶作用在老鼠大腦的特定部位,它會讓老鼠做出反常的舉動。

根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感染了弓形蟲。感染弓形蟲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關係。當然,危害最大的是,如果懷孕期間的女性感染了弓形蟲,可能會導致胎兒失明或者精神殘疾。

(9)缺乏神經激素

第九個風險因素,英文字母N,Neurohormone Deficiencies,代表缺乏神經激素。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經常疲憊、沒精神。這種情況,很多時候是因為體內激素水平下降所導致的,因為我們的大腦、腎上腺、性器官和甲狀腺協同工作時,它們產生的激素含量恰到好處,我們也會感覺精力充沛。但只要有一個器官沒有配合好,我們就會覺得不舒服,比如現在全世界有數百萬的女性都在口服避孕藥。避孕藥本身就是一種外源性激素,進入體內後,它就會導致自身激素水平紊亂,而激素水平紊亂,就會影響大腦神經遞質的分泌,損害大腦健康。

(10)糖胖病

第十個風險因素,英文字母D,Diabesity,代表糖胖病。糖胖病其實就是糖尿病和肥胖症同時存在的病症,糖尿病和肥胖症都是引起痴呆的風險因素。

糖尿病大家都很熟悉,主要有兩種類型:當機體不產生胰島素時,人就會得1型糖尿病;當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時,人就會得2型糖尿病。

最近科學家發現了新的證據,證明了胰島素水平異常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非常強的關聯性,所以研究人員甚至把阿爾茨海默病稱為3型糖尿病。

說完糖尿病,我們再說一說肥胖症。作者在2010年發表過一篇學術論文,他發現BMI(身體質量指數)指標超重的老年人比BMI指標正常的老年人腦容量要小8%,而大腦看起來也要老16歲左右。

BMI是通過體重和身高來衡量人健康與否的一個指標。那為什麼BMI指標超重的大腦更容易衰老呢?這是由於身體的脂肪會產生炎性因子,這些因子都和抑鬱症以及痴呆症相關。而且身體裡的脂肪越多,體內積累的毒素也會越多。

此外,肥胖症和糖尿病這兩個疾病本身也是相互關聯的,經常同時出現,

(11)睡眠問題

最後一個風險因素,英文字母S,Sleep Issues,代表睡眠問題。高質量的睡眠對於大腦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之前我們提到過,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兩種蛋白,一個是β-澱粉樣蛋白,一個是tau蛋白,這兩種蛋白都是大腦在工作時產生的垃圾。而大腦有一種特殊的垃圾管理系統可以幫助我們清理一天所積累的毒素,但是這個排毒系統白天關閉,只在我們進入睡眠時才會啟動。

好,以上就是會損害大腦健康的11個風險因素,包括血流量、衰老、炎症、遺傳、腦部創傷、毒素、精神健康、免疫疾病、缺乏神經激素、糖胖病和睡眠問題。如果你想健康,就要在生活中儘量避免它們的負面影響。

02 兩個方法助你飲食更健康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一下四步法中的第二步,智腦飲食計劃,也就是我們要改變飲食方式。科學家曾經對獼猴進行過長達25年的研究,他們發現,卡路里的攝入比其他獼猴少30%的獼猴活得更長。所以,熱量的限制式飲食是有助於控制體重、降低發生心臟病和癌症風險的,而且還可以促發體內促神經生長因子的產生,對大腦有好處。

那到底應該怎麼飲食呢?作者在書中給出了一個控制飲食的方法,叫作間歇性禁食。具體的做法是每天要保證有12~16個小時不進食,比如下午7點鐘吃的晚餐,那麼到第二天上午的11點都不要吃東西。我們要定期地給身體足夠的時間清理垃圾,也可以讓我們的胃腸道得到休息。

對於這種間歇性飲食的方法,我個人還是比較推崇的,我自己也在踐行,只不過我做了一點小改動,因為我並不建議不吃早餐。如果一個人不吃早餐的話,他的膽汁就得不到排放,長時間如此,很容易發生膽結石。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想控制體重,可以把晚餐的時間再往前移,比如下午5點或者6點,然後在第二天早上8點或9點吃早飯,這樣你整體空腹的時間也在十四五個小時左右,既不耽誤吃早飯,也不影響膽汁排放,還能控制體重,對身體很有利。

此外,我們在飲食當中,還要注意「一多一少」。「一多」指的是我們要多補充ω-3脂肪酸。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科學家發現,芬蘭北部的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很少,經過深入研究,發現他們的飲食中會攝入很多深海魚,這些魚含有ω-3脂肪酸。這種脂肪酸是構成神經細胞、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其中的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不能靠身體合成的,它們只能從飲食中攝入,所以多吃魚類,特別是深海魚類對緩解認知功能減退很有幫助。

「一少」指的是我們要少吃麩質。麩質就是精製碳水,像精加工的米、面、麵包、餅乾等等,這些都屬於麩質。這些麩質在體內除了會轉化成糖,在製作的過程中,它們還添加了很多給麵團增加彈性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引起人體的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就是人體對胰島素不敏感了,會誘發糖尿病,讓人的血糖一直處於很高的水平。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堵塞血管,特別容易誘發腦梗死或者腦出血這樣的疾病,而多攝入像堅果、木耳、綠葉蔬菜等食物對大腦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

03 鍛鍊大腦,豐富生活

「智腦計劃」第三步,鍛鍊大腦。做腦外科醫生這麼多年,我特別喜歡一句話,它說:「大腦就跟我們的肌肉一樣,用進廢退。」所以,無論你多大年紀,當我們動腦學習時,就像我們練肌肉一樣,它會產生新的神經連接,從而增強我們的記憶力。

大家都知道一個節目,前幾年特別火,叫作《最強大腦》。我就發現,裡面那些記憶力超群的選手,除了個別人是天賦異稟之外,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後天鍛鍊出來的。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位醫生通過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他說,任何普通人通過記憶訓練,都可以學會記憶術,而這種記憶術可以擴大大腦的記憶網絡。

當然,今天我們不是主要講記憶術。對大部分人來說,最好的腦力訓練,就是不斷獲取新知識,不斷去做未曾嘗試過的事情。我們大腦的潛力很大,它是不會被使用壞的,它只會因為你老不使用它就生鏽了。

此外,我還想額外給大家一個建議,就是去嘗試學一門樂器,比如彈鋼琴。之前我也一直強調神經細胞是不能再生的,但是在工作中,我們確實發現有很多病人出現了類似神經再生的現象,就是他之前喪失的功能慢慢恢復了。

後來,我們用功能磁共振研究發現,這種神經功能的恢復並不是因為神經細胞再生,而是由於神經功能的重塑,也就是通過刻意地練習,大腦會有更多的細胞參與到這個功能上來。

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個從未練習過鋼琴的人,他這麼動十個手指頭,那麼他的大腦中被激活的區域,可能只有一平方公分的面積,但對於一個鋼琴家來說,當他動這個手指頭的時候,大腦被激活的區域可能會達到十平方公分。

再比如我們可以看到,經常練習桌球的人,他們的腦子也非常好,因為這樣的練習能鍛鍊我們的手、眼和大腦共同協調。所以,你會發現,運動好的人往往記憶力也好,這就是鍛鍊與不鍛鍊的區別。

這本書里還給大家提供了很多鍛鍊大腦不同區域的方法。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親自地去閱讀和練習一下。

04 強腦治療的四個方法

「智腦計劃」第四步,強腦治療。當一個人的大腦已經受到損害,出現記憶力和認知功能的問題時,此時就需要醫生進行干預和治療了。

這本書的作者提出了四種創新型的療法,包括高壓氧療法、經顱磁刺激療法、腦神經反饋療法以及視聽夾帶療法。

在這裡我主要想跟大家講述一下高壓氧療法。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機體是需要氧氣才能夠自我治癒的。高壓氧治療其實就是把一個人送進一個高壓氧艙,在氧氣艙里,它的壓力通常是正常大氣壓的兩倍。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只有紅細胞才能夠把氧氣輸送到身體的各處,而在高壓氧治療中,氧氣會溶解在血漿以及其他的體液中,然後被輸送到血液循環不足或者受損的區域。

所以,在臨床上,我們經常用這種高壓氧療法治療腦外傷或者煤氣中毒的病人。

當然,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話,需要去諮詢專業的醫生做更全面的了解。

好了,本書的主要內容,我們就介紹到這裡。

作者說:「愛護自己的大腦吧,因為它決定了你生命中的一切。」

的確,對於大腦,我們真的需要給予更多的重視,因為對我們來說,做出大的改變可能會比較困難,但是如果你結合自己的生活,發現生活中的風險因素,或許你只需要改變生活中的一點點,就能夠給你的健康帶來大幅度的提升。

所以,從今天開始,讓我們用智腦的方法為自己的記憶和大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為大腦健康對於我們來說,真的非常重要。

【樊登讀書】欄目稿件,未經授權,禁止搬運。紙質圖書,請關注【經觀商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