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李文瑞:診治少陰病熱化證(不寐、石淋、咽痛等)經驗

廣東中醫藥 發佈 2023-02-18T10:34:06.588533+00:00

李文瑞 國醫大師(1927.11-)李文瑞,第四屆國醫大師,北京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專家,對《傷寒論》有較深入的研究。李文瑞認為,少陰病熱化證系熱傷腎陰,熱邪內郁,致手足兩少陰俱受病之陰虛火旺證。症見心中煩、不得臥、口燥、咽痛、舌紅、脈細數等。

李文瑞 國醫大師(1927.11-)

李文瑞,第四屆國醫大師,北京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專家,對《傷寒論》有較深入的研究。李文瑞認為,少陰病熱化證系熱傷腎陰,熱邪內郁,致手足兩少陰俱受病之陰虛火旺證。症見心中煩、不得臥、口燥、咽痛、舌紅、脈細數等。現結合病案將李文瑞經驗介紹於下,以饗同仁。

陰虛火旺心煩不得臥證案

王某某,男,時年36歲。外出後出現壯熱,當地醫生投2服中藥(方中大多為苦寒之味),熱勢略退,返家後熱又再起。診見發熱不退(體溫39.1℃),面赤,汗出不止(非大汗),心煩不得臥,昨夜未入睡,翻轉不安,口乾唇裂欲飲,小便澀短,色深黃,大便二日未行。舌質紅、苔黃少津,脈細數有滑象。

診斷:(少陰陰虛,心腎不交型)少陰熱化證。

治則:滋陰瀉火,交通心腎。

方擬黃連阿膠湯加味:白芍18g,黃連10g,黃芩10g,竹茹8g,阿膠珠10g,雞子黃2枚。1服,水煎服。先煎白芍、黃芩、黃連、竹茹取湯,略冷後打入雞子黃兩枚和勻。當夜服後,夜寐即安,翌日晨起熱退,口乾解,唇已轉潤,神爽,小便利,大便已行。

按:患者系感寒發壯熱,前醫投苦寒之味太重,苦寒之品耗傷陰液,邪熱內蘊,轉化為少陰熱化證。故用黃連阿膠湯加味方治療。熱甚煩劇加黃芩、竹茹,以增強清熱除煩之功。

陰虛水熱互結證案

劉某某,男,時年43歲,患腎結石已3年余,曾服中藥排出兩小塊結石,但B超示結石仍有殘餘。昨日因外感而發熱,體溫38.9℃,少腹疼痛,小便澀而痛,服阿司匹林後少腹痛稍有緩解。診見發熱,面色偏紅,口渴欲飲,納食乏味,小便不利,仍時時澀痛,大便昨日行1次,當日未行,身熱心煩,皮膚脫水狀,下肢雖不浮腫,但有甲錯感。舌質紅、微絳,苔薄少津,脈浮小數。尿常規:鏡下可見大量紅細胞和少量白細胞,蛋白(-)。

診斷:(少陰熱化,陰虛水熱互結型)石淋(西醫稱為腎結石)。

方擬豬苓湯加減:豬苓15g,茯苓15g,澤瀉10g,六一散10g(包),血餘炭10g,側柏炭10g,白茅根30g,阿膠漿2支(分沖)。5服,水煎服。5日後,熱退,口乾緩,小便順暢。尿常規:紅細胞3~5個/HP,白細胞1~2個/HP。急性症狀已消退,改用豬苓湯加金錢草、海金沙、雞血藤製蜜丸,排石治之。

按:因外感寒邪熱化而濕熱互結致三焦氣化失司,小便不利,腎陰虧損,出現舌質紅或絳少陰熱化證辨證要點,投以豬苓湯加味,伴有血尿加血餘炭、側柏炭涼血之味。

陰虛熱擾之豬膚湯證案

張某某,男,時年73歲。患慢性肝炎多年。一直以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治,病情發展緩慢,20餘年一直堅持工作。近二三年來,血小板下降至78×109/L,白細胞3×109/L左右。當時內科醫師診為早期肝硬化。李文瑞除投以蜜丸治其肝病外,囑其自製肉皮凍(豬皮熬湯,加白蜜,冷卻而成),每日以食療之。經半年治療,血小板升至110×109/L,白細胞4.5×109/L。以此方為食療,堅持服用。

按:張仲景制豬膚湯專醫少陰熱化咽痛證,而近代研究發現,本方還有升高血細胞及血小板的作用,用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等病。

甘草湯證及桔梗湯證案

➤ 甘草湯證案

賈某某,男,時年56歲。3日前外感發熱,經投清熱劑後熱退,雖遺咽喉腫痛不休,但仍每日出工,口乾舌燥,喜飲冷,大便略難。舌質微紅、苔厚,脈弦小數。

診斷:(邪熱客於少陰,上擾咽喉型)咽痛。

治則:清熱瀉火,潤肺利咽。

方擬甘草湯:生甘草30g。囑其頻頻口呷或咀嚼之,將咀之津液停留在咽中,時間越長越好,然後將渣吐之,2日後症狀消失。

➤ 桔梗湯證案

劉某某,女,時年30歲。患慢性咽炎已年余,經治時好時發。3天前患外感發熱。今熱已退,咳嗽時作,咯吐白痰少許,咽干喜飲,飲之暫可解渴,後再渴,咽痛甚,重則如刺,聲音嘶啞,目赤乾澀,納食如常,小溲微黃,大便調。舌質微紅、苔薄黃,脈細。

診斷:(少陰客熱型)咽痛(西醫稱為慢性咽炎急性發作)。

治則:清熱解毒。

方擬桔梗湯加味:生甘草25g,桔梗10g,蟬蛻5g。3服,水煎服。藥後咽已利,急性期已愈,遂投桔梗湯加味為蜜丸緩圖。方藥:生甘草30g,桔梗15g,訶子15g,蟬蛻15g,木蝴蝶10g,牛蒡子10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重6g。每服1丸,每日3次。服蜜丸後慢性咽炎痊癒。

按:李文瑞治療老年慢性咽炎,多以桔梗湯加味。桔梗湯必須用生甘草,且量要大,大於桔梗1倍以上,生甘草用至30~50g時,加少許炙甘草3~5g,以緩其寒涼,保護脾胃。李文瑞強調,生甘草以清火解毒為其長,用於瘡痛、濕疹、感冒、發熱、乾咳;炙甘草則以補中益氣較勝為其尤,治胃寒氣弱,血虧陰虛,多與補味同用。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內容選自《中

國中醫藥報》2023年2月10日第五版,魏玲玲、黃飛、李秋貴 北京醫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