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丨辛村遺址用24字掀開一個深藏功與「銘」的西周

大河網 發佈 2023-02-20T14:33:31.555256+00:00

大河網訊 春日的早晨,一輪紅日徐徐升起,坐落在淇河岸邊的辛村,顯得古樸而清幽。如果不是90多年前的那個偶然,人們大概不知道這個安靜的村莊竟是兩千多年前西周時期豫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河網訊 春日的早晨,一輪紅日徐徐升起,坐落在淇河岸邊的辛村,顯得古樸而清幽。如果不是90多年前的那個偶然,人們大概不知道這個安靜的村莊竟是兩千多年前西周時期豫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康侯簋

2月19日,「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網上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位於鶴壁市淇濱區的辛村遺址,這裡歷史上是周代重要諸侯國——衛國疆域核心區。1931年,該村一村民勞作時,偶然發現了一個侈口束頸、塗腹微鼓、高圈足加寬邊的青銅器皿,後經專家認定為西周早期青銅器,名曰康侯簋(guǐ),由此拉開了西周考古的序幕。

如何確定這件青銅器就是有研究價值的呢?作為本次辛村遺址的講解員,河南省文物研究院商周研究室副主任高振龍娓娓道來:「青銅器之上,有沒有銘文是其價值的重要體現。康侯簋底部有24字銘文,文字大義為周王討伐商邑,將衛封賞給康侯,沬司徒疑為了紀念自己的父親,就製作了這尊青銅器。」

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在辛村遺址考察時說,墓地出土青銅器上的「衛」字銘文,讓現代人知道了衛國所在,鑄銅及制陶、制骨作坊區等一系列隨之而來的重大考古發現表明,辛村遺址不僅僅是一塊墓地,更是一處具有都邑性質的超大型聚落。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便是來自這裡,《詩經》采自淇水衛地一帶的詩歌多達50篇,集中在『邶』、『鄘』、『衛』中的就有39首之多。後世流傳的關於愛情、君子和家國情懷最初的美好想像許多來源於此。」高振龍講述道。

瞧,漢字就是有它獨有的魅力,它以一種純自然符號的方式來記錄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一筆一畫間,詮釋著文明與血脈。地理的淇河很短,文化的淇河很長,從《詩經》深處,流淌至今。(朱麗文/文 馬紹坤/視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