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聯私有雲 DX4600 體驗:現在是入手 NAS 的好時候嗎?

愛範兒 發佈 2023-02-27T20:31:51.810335+00:00

可見,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儘管許多定位家用的 NAS 都已經降低了使用門檻,並且提供了一系列的軟體來實現儘可能多的使用功能,但如果要用兩個字來總結體驗的話,那一定是「難用」。

稍早前,愛范兒在微博上也發起了一次圍繞 NAS 痛點的話題討論,有很多讀者都在評論區留言指出了他們對 NAS 的一些印象,以及現存的多方面痛點。

可見,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儘管許多定位家用的 NAS 都已經降低了使用門檻,並且提供了一系列的軟體來實現儘可能多的使用功能,但如果要用兩個字來總結體驗的話,那一定是「難用」。

其中有一個讀者(ID:加拿虎)直言:

「(NAS)什麼時候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就像蘋果讓電腦不在臃腫,戴森讓人愛上吸地一樣,NAS 應該插上就能用。」

的確,一個好的 NAS 理應插上就能用,無需過分複雜。

好消息是,近年來隨著大廠紛紛入局 NAS 市場,也相繼推出了更多元化的產品。對於用戶來說,不僅可選項在增多,而且使用的門檻也逐步降低。不過為了與傳統 NAS 產品做出區分,他們對 NAS 名字的定義上也有了些不同,例如私有雲、個人云、家庭存儲等等。

其中主打家用和易用的綠聯私有雲系列應該是一眾新品中,比較有特色的系列產品,在網上也有著較高的討論度。

最近,我們也在體驗綠聯最新發布的私有雲 DX4600,使用下來會發現這類新式的私有雲確實在革新著 NAS 的體驗和玩法,同時也令 NAS 不再是「舊時王謝堂前燕」,亦開始「飛進尋常百姓家」。

過硬的四盤位配置,還有雙 M2 SSD 插口

DX4600 是「綠聯雲」(網絡私有雲存儲)的第三款產品。有別於此前的兩款雙盤位產品,綠聯 DX4600 擁有四盤位(HDD)的設定,性能和定位都更貼近旗艦,也是目前綠聯私有雲系列中性能最強大的一款。

包裝方面也比較簡單,除了 DX4600 本體之外,還提供了一套 DC 電源適配器(12V/10A),兩條 CAT-6 網線,為 M2 SSD 準備的散熱矽脂片,還有螺絲配件以及一個小螺絲刀。

綠聯 DX4600 延續了綠聯全系產品線主打的黑灰質感配色和簡約的設計風格,外殼採用了航空鋁材質,輔以磨砂處理的表面,帶來了較好的質感。

前面板是一塊磁吸設計的金屬機蓋,輕輕取下就可以看到蘊藏於其中的四個盤位。

值得一提的是,綠聯的這個四盤位插槽做工特別好,拉取都非常順滑,細緻程度在同類產品里都算得上出眾,一點都不像是剛開始造 NAS 的樣子。

取出四個硬碟支架之後,可以看到內部相對規整的結構,黑色的 PCB 版上有四個 SATA 接口。

考慮到易用性,綠聯在硬碟支架和磁吸機蓋上都貼了提示標識,除了圖例之外,掃二維碼也可以跳轉去看視頻教程,這點對於新手來說比較友好。

既然是一款四盤位的 NAS,所以我們準備了四塊 4TB 的希捷酷狼 NAS 硬碟。(這套硬碟安排下來應該要比 NAS 本體貴了)

這也是綠聯官方推薦搭配的硬碟,沒有硬碟的用戶可以在選購的時候,選擇帶有硬碟的版本,而綠聯提供的硬碟也是這款希捷酷狼 NAS 硬碟。

DX4600 將內存插槽和 M2 插槽都放在了機身的底部,默認標配了一根 8GB 的 DDR4 內存條,有需求的用戶可以自行再添置一條 8GB 內存,將其升級至 16GB 內存。而一旁還有兩個 M2 接口,支持 NVMe 協議 (PCIe 3.0),單側最高搭載 4TB 的 SSD。

既然定位是性能最為強大的數據管理中心,所以四盤位的 DX4600 最高可以裝載 88TB 的存儲容量,包括最高 20TB × 4 的 HDD 硬碟位,還有最高 4TB × 2 的 SSD 固態硬碟位。

但我覺得應該沒有很多人會直接拉滿,去使用單個 20TB 的硬碟,畢竟 4TB 或是 8TB HDD 的價格會比較經濟實用一些,而一塊 16TB 的 HDD 現在也是 3000 元左右的價格。好在 SSD 的價格已經有所下降,選購一根 2TB 的 SSD 來提升一下讀寫速度也非常合適。

需要注意的是,綠聯的系統是支持使用 SSD 來創建「存儲加速包」的,單個 M2 SSD 能夠激活只讀模式,如果想要讀寫均能加速的話,就需要插滿兩塊 M2 SSD 了。

隨包裝配備的兩條 CAT-6 網線,自然是給背面的雙 2.5G 網口而準備的,可以用於與路由器連接。

機身背面有著一把散熱風扇,綠聯在其表面也放置了一個磁吸式的防塵濾網,需要清潔的時候可以隨手取下。

綠聯 DX4600 的所有接口都放置在機身的背面,從左到右包括了 USB-C × 1,USB-A 3.0 ×2,2.5GbE 網口×2,DC12V 電源接口。 當然這裡還分列著復位鍵和電源開機鍵。雙 2.5GbE 網口支持鏈路聚合為 5GbE,可以進一步突破帶寬上限,獲得更高速的傳輸體驗。

而唯一的 USB-C 接口也可以用於連接相機(例如我的 A7R3)或是高速 SD 讀卡器,直接將圖片素材存至 NAS 空間當中。

將網線和電源線連接好之後,硬體部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就完成了。

比較有趣的是,這個 USB 接口若是用來外接無線網卡也能直接連上 WiFi 網絡,對於沒有預留線位的後裝環境來說很方便。而且綠聯自己也有相關的無線網卡配件,例如圖中的這款 AC1300 雙頻無線網卡,實測可以直接讓 DX4600 連上 5GHz WiFi。

只是無線網絡的傳輸速度會比有線網絡慢一些,最佳的使用方式還是有線連接到路由器使用。

自研 UGOS 系統,NAS 理應即插即用

綠聯 DX4600 依然是搭載綠聯自研的 UGOS 系統,主打的就是便捷易用的特性,所以機內預裝的系統其實沒有太多複雜的配置步驟。圖形化的系統界面會一步步在移動端/電腦端上引導你完成對硬碟的配置。

綠聯雲在軟體端的布局非常豐富,基本上覆蓋了我們常用的多個主流平台,提供了 Windows 和 macOS 的電腦版客戶端;在移動端部分,則提供了 iOS/iPadOS、Android、Android TV、微信小程序的版本。

全平台覆蓋的好處實在有很多,於我而言,無論是自己的主力機還是評測用的手機,無論是移動端還是電腦端,都可以隨時隨地連接使用,素材和文件也能無縫流轉,極其方便。

為了更加直觀地展示不同 RAID 磁碟陣列的組合效果,綠聯在存儲模式的選擇頁面里提供了中文和圖形的注釋.

例如普通模式、備份模式、均衡模式和極致模式,然後再其他模式里還有野獸模式和安全模式。並且列出了預計可用的容量情況,這樣可以讓用戶在入門設置時更容易去理解和選擇。

而我裝載了 4 塊 4TB 的希捷酷狼 NAS,考慮到讀寫性能和安全性,便選擇了 RAID5 均衡模式,最後共計 16TB 的空間生成了一個 10.91 TB 的存儲空間,預留了 3.63TB 的數據保護容量。

在網絡硬體方面,我將綠聯 DX4600 與小米 AX6000 相連。可惜,由於 AX6000 僅提供了一個 2.5GbE 網口,所以無法完美地用上 DX4600 最高 5GbE 的鏈路聚合峰值傳輸速率。

若想要發揮出 DX4600 的峰值速率,就需要選擇雙 2.5GbE 網口的設備了。但單個 2.5GbE 其實也代表著大多數的實際使用場景了。

在同一區域網的情況下,使用 MacBook Pro 連接 無線 WiFi,然後向硬碟內上傳一個 22.99GB 的視頻文件,實時傳輸速率在 95~110MB/s,完成傳輸的話需要 3 分半鐘的時間。

行走於外的便捷性主要體現在移動端。綠聯雲的 iOS 客戶端界面做得非常直觀,按鍵位置和功能性都基本符合大眾的使用習慣。

外網的訪問也非常簡單,手機和電腦都可以遠程連接到家中的綠聯私有雲當中,訪問 NAS 存儲的數據,並完成上傳或下載的操作。

實測在廣州電信 5G 手機網絡的場景下,上傳視頻的速度可達 2.15MB/s,下載速度可達 3MB/s。當然這取決於當時的移動運營商信號等條件,也受限於家中寬帶網絡的帶寬水平。

可以確認的是,得益於現在 5G 網絡和光纖入戶的速率提升,外網訪問 NAS 的速度和效率都能令人滿意。

綠聯自研的 UGOS 系統內預裝了不少功能,其中的「相冊」功能被放在了較為重要的位置,而且提供了「智能分類」的功能,可以在端內完成對相片的識別,然後根據足跡、回憶、人物、事物等方式進行分類,有助於我們在海量的素材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照片。

一直以來我都對多設備素材管理有著強烈的歲求,現在拍攝完手機評測樣張之後,就可以即刻通過手機內的 app 上傳到綠聯私有雲 DX4600 里,之後無論是要分享給同事,還是要異端查看都會變得非常方便。每上傳一部手機的樣張都開設一個相冊去進行管理,一目了然,調用圖片時也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最重要的是,存在私有雲也不怕丟,也方便管理。

至於備份功能也做得比較好,支持自動備份,也支持時間機器,在 Android 端上還支持微信備份。

要數 UGOS 上最為欣喜,也是使用率最為頻繁的供,當屬「綠聯雲影院」了。這項功能是在今年 1 月份開啟內測的。

它可以自動根據設置的文件夾路徑去掃描影音文件,然後系統會自動識別並匹配影音文件的內容,隨之自動建檔並添加海報封面和內容簡介。我們只需點擊相應的內容,就可以直接調用播放器來播放。

這意味著,往日需要配置 Docker 才能實現的影音牆功能,現在可以在綠聯 app 里直接使用,而且無論是電腦端還是手機端都有較好的觀影體驗。

雖然自身功能已經足夠好用,但 DX4600 還是預裝了一些主流常用的第三方應用,尤其是《百度網盤》和《迅雷下載》。

通過百度網盤,我們可以直接在界面里管理網盤和私有雲之間的文件互傳;通過迅雷下載,我們可以在綠聯私有雲中直接下載 bt 等 P2P 文件。而且這兩項軟體也可以在外網遠程操控,會員等權益在登錄過後也是互通。

綠聯私有雲提供了比較使用的「分享」功能,用右鍵點擊文件再選擇「分享」即可,操作流程和百度網盤相似,設置分享有效期之後就可以生成一個用於分享的在線連結和提取碼。好友通過連結就可以自行下載該文件。

也許是為了進一步繁衍自有生態,綠聯雲還提供了「綠聯雲互傳」和「數據遷移」功能,讓其他綠聯雲好友可以更方便地將文件再私有雲中互通。

其實豐富的預裝功能,已經讓綠聯 DX4600 擁有了相對較大的可玩性,用「一個 App 搞定所有」來形容也不為過。

但要進階去實現更多功能的話,綠聯 DX4600 也準備了 Docker 容器,用戶可以在鏡像倉庫里安裝應用或者 CentOS 等系統,拓展更多的功能和玩法,也是最吃配置性能的地方。

核心配置方面,除了標配的 8GB RAM,綠聯 DX4600 搭載了英特爾的 Celeron N5105 CPU,具有 4 核 4 線程和 24 核心 GPU。這套配置除了能夠提供較為強勁的性能,而且能效比更高,同負載下功耗更低,適合長時間穩定地工作。

默認的鏡像倉庫為 Docker Hub,也可以使用其他鏡像倉庫,包括公網庫和私有庫。

關於 Docker 的玩法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原本我使用 Docker 最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搭建一個好用的影視牆,但隨著「綠聯雲影院」的不斷升級,自建影視牆的需求一下子就消失了。值得稱讚的是,綠聯雲客戶端里依然為 Docker 提供了直觀好看的圖形化界面, DIY 的入門門檻依然不算高。

便捷的私有雲,亦可「飛入尋常百姓家」

其實我們現在經常都會聊到對存儲空間的擔憂,甚至不少人的換機動力都是來自於日漸劇增的存儲空間壓力。

作為一個重度上網衝浪選手和數碼愛好者,於我個人而言,不但要面臨多設備之間的數據流轉,也要面臨龐大體量的數據存儲管理。最理想的使用方式,自然是「納須彌於芥子」,隨手可存,隨手也可得。

毫無疑問,綠聯 DX4600 很好地完成了這粒「芥子」的本職工作。經過較長時間的體驗之後,我總覺得綠聯私有雲的產品經理也應該深度使用過很多款家用 NAS 產品,然後將所有備受詬病的坑都踩了個遍,然後才能造出這麼一個高效簡約且功能豐富的私有雲 NAS 出來。

還有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來自於這個 UGOS 的 OTA 頻率和速度都是比較到位的,早期出現的一些偶發性的 bug 很快就會推送 OTA 修復。

接著後續的幾個版本的 OTA 也帶來了不少新功能,前文提到過的綠聯雲影院也是隨著 OTA 更新而來的,持續會帶來「常用常新」的體驗感。

總體而言,正如開頭所說,現在的私有雲 NAS 不再是「舊時王謝堂前燕」,也開始能夠「飛進尋常百姓家」。而有著極高質價比的綠聯 DX4600,我覺得會是一個省時省心省力的選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