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MI發展14年的「音頻回傳」,為我們的影音體驗帶來了什麼改變?

綠聯影音攻略 發佈 2023-03-18T22:01:08.427097+00:00

「ARC」帶寬僅有1~3Mbps,支持Dolby Digital 5.1、DTS 5.1、Dolby Digital Plus 5.1、LPCM 2.0,受限帶寬只能傳輸基礎的有損5.1聲道音軌和無損LPCM 立體聲音軌。

隨著影音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支持的畫面清晰度與音頻規格也在不斷提升,配合上HDMI 2.1接口,人人都可以在家享受到影院級的視聽體驗。

相對於畫面的客觀感受而言,音質顯得更為主觀,想要讓人一遍就聽出不同,硬體的支持以及接口的傳輸帶寬變得尤為重要。而所謂的ARC「音頻回傳」,正是基於HDMI接口高帶寬產生的新功能。

不過即便是發展了14年之久的「音頻回傳」,卻似乎只活躍在少部分的「影音發燒友」。至於為什麼,一方面是大家對它的了解不夠,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對高品質影音資源獲取渠道的缺乏。

那麼「音頻回傳」究竟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音體驗?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一起聊聊。

「音頻回傳」是什麼?

想要了解「音頻回傳」是什麼,首先得和大家簡單講講它的由來。

2009年5月,HDMI 1.4版本正式推出,除了支持4K 60Hz的畫面以及對3D影像的支持,音頻上也正式推出了ARC(Audio Return Channel)功能。

怎樣理解?先和大家解釋一下早期電視與功放、播放設備間的音頻傳遞關係。電視原本作為一種顯示設備,性質上是作為輸入單位,而非直接輸出源,所以想要通過其他設備進行播放音頻,就需要同軸或光纖電纜將音頻輸出給其它的播放設備。

舉個例子。一般家庭影音連接方式是播放機(諸如DVD)輸出到功放/回音壁,它們與電視之間用HDMI連接。

播放機把音視頻信號先同步傳給功放,功放把音頻信號留下解碼播放,視頻信號傳給電視,完成整個傳輸過程。

隨著智能電視的發展,現在它也會作為信號源,此時若是想通過電視反向輸出音頻信息,在沒有ARC的情況下,只能單獨在功放上再接同軸或者光纖進行音頻傳輸。

而當電視有設備有了ARC功能之後,電視可以通過一根HDMI線連接功放/回音壁進行音頻的反向傳輸,這也就是所謂的「音頻回傳」。

HDMI接口比光纖和同軸接口強在哪?

「音頻回傳」為什麼會成為主流?這一點還得從接口的變化來詮釋。

HDMI接口未出現之前,日常的音頻接口協議叫做「S/PDIF」,是由索尼和飛利浦公司聯合制定的。這個接口之下分為光纖口以及同軸音頻接口。

光纖接口可傳輸未壓縮的無損PCM信號或壓縮後的5.1環繞音頻信號(如杜比數字+或DTS-HD High Resolution Audio),但不包括truehd,atmos,dts-hd ma和dts x。

同軸音頻接口Coaxial主要是提供數字音頻信號的傳輸;接頭分為RCA(俗稱蓮花接頭)和BNC兩種類型;可以傳輸LPCM流和Dolby Digital、DTS這類環繞聲壓縮音頻信號。

說到這,就不得不講講杜比、DTS這二者音軌。它們在音軌技術行業的地位,就如同顯卡界的英偉達與AMD一樣,各占半邊天。

最早的環繞聲音軌當屬DVD時代的流行的Dolby Digital 5.1(杜比數字5.1,也稱AC3或DD 5.1)和DTS 5.1,受限於早期DVD的容量,這兩種音軌也就成了壓縮損失最嚴重且最多只有六聲道(5.1)的有損音軌。

隨著視頻來到藍光時代,音頻的規格也相應的進行了大幅度提升。Dolby Digital Plus(杜比數字+,也稱EAC3或DD)和DTS-HD High resolution(簡稱DTS-HD HR)。兩者均可實現7.1聲道環繞音效,最高碼率為6Mbps。

這個時候也是HDMI接口來到1.3版本的時候,支持Dolby TrueHD以及DTS-HD Master Audio信號輸出,也就是所謂的「次世代音軌時代」。如何理解?

簡單的說,「次世代音軌時代」主要是指以下5種規格,LPCM(無損壓縮)、Dolby Digital Plus(有損壓縮)、Dolby TrueHD(無損壓縮)、DTS-HD High resolution(有損壓縮)、DTS-HD Master Audio(無損壓縮)。

LPCM、Dolby TrueHD和DTS-HD Master Audio音軌都是可變碼率壓縮,同為16bit 48Khz採樣的5.1聲道,LPCM碼率為4.5Mbps,而Dolby TrueHD和DTS-HD Master Audio時常在1.5-2.5Mbps之間。這三種音軌可以使用24bit/96Khz這樣的高精度規格。

為了讓大傢伙更明白為啥HDMI接口更適合「次世代音軌時代」,這裡對三個音軌做一個簡單介紹。

LPCM無損音軌原始存在格式,採樣頻率包含48Khz、96Khz和192Khz。頻率越高,還原高頻信號和豐富諧波的能力就越強。採樣精度包括16bit和24bit,精度越高保真和信噪比度越高,動態範圍也更寬。

不過,像96K 24bit 7.1聲道的LPCM碼率約為恆定18Mbps,會大大擠占視頻傳輸帶寬,所以高規格無損音軌仍然需要無損壓縮編碼的幫助。

Dolby TrueHD音頻編碼100%無損的編碼技術。碼率高達18Mbps。支持多達八個分離式24比特/96kHz全頻帶聲道。

DTS-HD Master Audio採用非失真壓縮方式紀錄,是藍光的選用音軌格式,在藍光上最高可支援7.1聲道96KHz 24bit取樣的音效輸出,碼率最高24.5Mbps。

而光纖、同軸二者因為僅支持7.5Mbps碼率,無法滿足無損7.1聲道以及更高規格的音頻,時至今日因為沒有了新技術的更新,也就慢慢成了音頻接口的基本款。

反觀HDMI接口,從1.4版本之後,對於音頻規格的支持隨著版本升級越來越高,帶寬變成了37Mb。最高採樣率以192KHz為標準,採樣位數也是都支持16-24bit;總採樣率從1.4版本的78KHz提升至2.1版本的1536KHz,最大聲道也是從8聲道擴容到32聲道。

從這點來說,這也能夠直接說明為什麼HDMI接口能夠取代S/PDIF接口成為當下乃至未來主流的原因了。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再來說說如何獲得更好的影音體驗。

片源+回音壁/AV功放+HDMI線,影音體驗3大要素

開文有說到,「音頻回傳」所需要的是一個內容的輸出端以及以及一個傳輸音頻的功放/回音壁,當然作為中間連接介質的HDMI線也不可忽略。

先來說說內容來源,這也是當下許多人未能去體驗到極致品質的原因之一。而一提到這個,不少人就會想到近期因為投屏限制以及會員等問題的幾大視頻平台。不過它們僅僅能帶來所謂的「高清視頻」,無法帶來動聽的音頻體驗。

電視盒子

這時候就不得不說到跟HDMI接口相關的設備,電視盒子。如今的市場也可以看到一大批的電視盒子,但是想要體驗到杜比、DTS等音效體驗,就首先要設備支持這二者的音頻解碼。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電視盒子支持,也要遵循片源+電視+音響都能支持杜比/DTS功能,如果其中一環無法支持,也就會導致體驗不到純正的聲音享受。

流媒體片源

對於現在的流媒體影視片源來說,無疑是Netflix和Disney+擁有其中的話語權,它們的內容很多均可支持杜比音效,支持碼率也比較高。

但由於二者屬於國外頻道,想要有良好的體驗便需要Apple TV來觀看。這一點上很多用戶還會採取Apple TV+AirPods Pro2/AirPods3的方式來體驗,通過Apple TV帶來杜比視界,再由耳機體驗其帶來的「空間音頻」,組合成一個簡單的私人家庭影院。

藍光碟/網絡藍光資源

對於這一點,想必現在玩的人已經不多了,不僅僅是說目前網絡資源的豐富與便利,還對於藍光播放機的設備門檻也有一定影響。

如果家中有對應設備,只要在平台上進行藍光碟購買就行,如果沒有,也可以通過BT和PT的方式下載,通過硬碟或者NAS的存儲方式進行組合,部分NAS還帶雲影院功能。

回音壁/AV功放

講完片源,接著說說支持音頻播放的回音壁與功放。二者的區別也很簡單,前者是屬於功放+音箱的集成體,而後者則需要與音箱進行組合才能播放聲音。

回音壁相比於功放而言,空間占有率較小,也不需要預埋音箱線,更適合放在客廳使用。搭配無線連接的環繞音箱,再添加一些帶有指向性的反射揚聲器(側環繞聲道和天空聲道),就成了回音壁。

AV功放,也就是A/V Reciever,代表音/視頻。通常指的是合併式AV功放,包含了音視頻信號矩陣切換功能、音頻源碼解碼功能。

對比回音壁來說,它的組合類型更加豐富,可以根據你的房間布局來自定義擺放,缺點就是空間占有率較大,得先有個大客廳或者私人影音室。

二者的作用都是為了提供更好的聲音體驗,根據聲道的多少來進行組合。目前我們主要聽到的多為5.1聲道、7.1聲道的環繞聲,甚至隨著更細緻化的分類,還有7.1.4聲道全景聲的區別。

如何理解這些數字?簡單來說,a.b.c聲道音響系統就是由a個前後左右環繞的揚聲器+b個低音炮+c個天空揚聲器,共計a+b+c個揚聲器組成的總計a+b+c個聲道的系統。

杜比在5.1/7.1的基礎上,由於多了頂部的揚聲器,就成了杜比全景聲。

所以不管是回音壁還是AV功放,選擇性在於看現實的條件,想要簡單且輕鬆一點那前者毫無疑問是優選,但想要更極致的體驗後者則是必選。

HDMI線

作為傳輸的連接線,想要獲得純正的視聽體驗,那麼質量與版本也得選的對。

此前也給大傢伙科普了關於HDMI線的一些標準和參數,這裡並不多做贅述,主要和大家講講支持「ARC」與「eARC」的區別在哪。

「ARC」帶寬僅有1~3Mbps,支持Dolby Digital 5.1、DTS 5.1、Dolby Digital Plus 5.1、LPCM 2.0,受限帶寬只能傳輸基礎的有損(壓縮)5.1聲道音軌和無損LPCM 立體聲音軌。

同時針對部分流媒體來說,當觀看採用Dolby Digital Plus 5.1內核的杜比全景聲音軌時,例如Netflix、HBO+等流媒體,ARC埠也能正常點亮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

「eARC」則是在帶寬上有了跨越式的增長,變成了37Mb,可以完美傳輸次時代無損音軌了,即Dolby TrueHD 、AC-4、Dolby Atmos、DTS HDMA、DTS:X、LPCM 7.1。

從支持的格式上就可以看出,「eARC」帶來的無損音頻體驗要實際高於「ARC」,想要實際感受對於HDMI線的版本選擇上,也就要選擇支持HDMI 2.1版本為好。

以綠聯HD162 8K視頻高清線為例,本身支持48Gbps帶寬,能夠支持最高8K 60Hz的畫面表現,而在音頻上也同樣支持5.1/7.1聲道和杜比全景聲,同時也支持DTS HDMA、DTS:X。

聽感的表現力上配合不錯的回音壁以及AV功放,能夠實現身臨其境的臨場感,本身線材也採用鍍鎳接頭以及鋁合金外殼,能夠保證長久使用下的穩固性,提供穩定的信號傳輸。

HDMI接口的發展,簡化了此前繁雜的連接方式,也將更加高清的畫面以及更動聽的音質通過HDMI線呈現給我們。

從「S/PDIF」到「ARC」再到「eARC」,數位技術的升級發展,讓虛擬的聲音變得更加真實,使得我們在欣賞電影或者音樂的時候能夠更沉浸式的體驗其中的細緻與震撼,感悟許多未曾親歷卻又渴望接觸的「聲音世界」。

今天關於「音頻回傳」和大家分享的就到這,如果有什麼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與我一起聊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