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結核病防治一線68年

海外網 發佈 2023-03-19T06:35:02.194602+00:00

來源:人民日報(一)在結核病防治領域,她寫下了重要一筆。如今年過九旬的她,依然堅持每周出診,耐心診治每一位患者。她就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結核一科主任醫師馬璵。大學畢業至今,馬璵已在這裡工作了六十八個春秋。這裡也是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所在地。

來源:人民日報

(一)在結核病防治領域,她寫下了重要一筆。如今年過九旬的她,依然堅持每周出診,耐心診治每一位患者。她就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結核一科主任醫師馬璵。大學畢業至今,馬璵已在這裡工作了六十八個春秋。這裡也是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所在地。

(二)「醫生不能冷漠,愛也是一種處方。」馬璵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每次聽診前,她都會為患者把聽診器焐熱;為充分了解病情,她反覆與患者溝通;為減輕家境貧寒患者的經濟負擔,她總是千方百計讓患者少花錢、多辦事,有時甚至自己墊付費用。

(三)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懸壺濟世的大夫是我學習的榜樣。」在肺結核病多發的年代,馬璵成為一名結核病專科醫生。她不畏感染風險,與同事一起奮戰在一線,全力救治患者。他們自創的「定向肺導管治療術」,將當時我國空洞型肺結核治癒率提高了近七成。

(四)為讓鄉村患者也得到救治,馬璵曾紮根山區一千五百多個日夜。當時有的村子山高路險,不通車,她和同事便背著儀器徒步前往,小型X光機則由毛驢馱著。艱苦的環境、高強度的工作,使年僅四十歲的她有了「馬老太太」的稱號,她卻淡然笑納。

(五)馬璵臨床、科研「雙肩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海外進修回來後,她在醫院牽頭創立了內科實驗室,開始結核病的免疫學研究,並將其應用於臨床。之後她又在結核病分子生物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獲得多項科技獎,還主編了《實用肺癌防治指南》《結核病》等圖書。

(六)馬璵還肩負起培養下一代結核病防治人才的重任。如今,她培養的很多學生已成為各大醫院結核專業領域的骨幹和學科帶頭人。雖然我國結核病防治水平已經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馬璵還是不滿足,她希望和年輕人共同努力,「早日消除結核病」!

(官 欣 王 娓)

《人民日報》(2023年03月19日08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