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調查研究!解放前夕江蘇地下黨為全面解放做了積極準備

常州武進檢察 發佈 2023-03-20T06:41:58.997824+00:00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解放前,江蘇地下工作者編寫了這樣一套資料,它由中共華中工委會調研室編印,包括《南京概況》《徐州概況》、《鎮江概況》《新海連概況》《蘇州概況》《無錫概況》《武進概況》《常熟概況》《儀征概況》等30餘冊。它們形成於1949年上半年,介紹各地土地人口、政治結構、社會、文化、經濟情況,內容詳實而有依據。這套城市調查資料為解放戰爭勝利後迅速平穩有效接管大中城市提供了參考。


華中工委編纂江蘇地方調查的背景與過程

1947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黨發出《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提出我軍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舉行全國性戰略進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為了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變化,統一和加強華中地區黨、政、軍領導,改變華中分局併入華東局後只留下兩名委員在華中主持工作的局面,華東局於9月12日決定組建中共華中工作委員會(簡稱「華中工委」),陳丕顯任書記。11月10日,華中工委正式成立,屬華東局領導,工作機構設組織、宣傳、民運、聯絡等部及財政經濟委員會,1948年增設政策研究室。

1948年5月,為加強對江南地區及長江兩岸黨組織的領導,迎接解放戰爭轉入戰略決戰的新形勢,華中工委及所轄華中第一、第二、第九地委分別組建江南工作委員會,作為黨委的專門工作機構。6月13日,華中工委發出《關於城市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委加強城市工作,建立城鎮工作隊。11月,華中工委發出《關於大量培養江南幹部的決定》,指示各地委以及江南各工委,立即著手大量培養幹部,為解放江南做好組織上的準備。

解放戰爭後期,中共為接管大中城市做準備,著手城市調查工作。1948年9月,負責長江流域、西南各省等處地下工作的中共中央上海局給南京地下市委發出指示信,要求「研究敵人政治、軍事、經濟的動態」,「今後必須一齊努力,共同注意不斷地了解研究,按時報告上級,如關於敵人重要決策、派系任務的動態及其主張、重要會議內容,外交動態、經濟動態……等,實行分工合作,分頭親自動手,隨時整理與研究材料(指一定的人員)……對於今後管理大城市的調查研究工作亦必須有計劃去進行,堅決執行中央的指示,並研究華北各大城市管理城市的新經驗。」這份指示信中還明確了管理與接收的具體步驟準備,其中頭等重要的就是進行調查研究,「把調查工作由少數專人負責的習慣轉變成為全黨群眾團體一種經常工作,滲透到日常工作中去。」

編纂這批城市調查資料並非易事,從目前檔案記載和文獻看出,根據每一單位、每一黨員與幹部以及周圍幹部情況,確定具體調查研究任務,並規定向組織作報告的制度與時間,每個組織與群眾團體指定專門幹部成立調研組,專門負責整理從各方面收集到的材料並進行初步研究。除此以外,還利用當時已公開出版的刊物,包括《中央日報》《市政公報》《城市電話簿》,一些重要而複雜的部門、企業,組織專門調研,甚至戰場上繳獲的國民黨資料、俘虜交代的材料也成為編纂城市調查概況的參考。儘管如此,編纂工作者們仍相當嚴謹,翻開每一本調查概況的首頁都有這樣一段話:「由於長江阻隔,材料搜羅不易,時不我待,集稿復極匆促;編者的能力有限,只就手頭材料,趕編付印,致全書內容不夠充實,部分材料失之偏祜,去理想遠甚。更值全面解放前夜,蔣匪變化頻繁,機構人事,朝令夕改;是以內容與實情間有出入,殆所難免。本編僅供參考,尚希閱者鑑別。」


江蘇地方調查資料的內容和特點

這些調查概況雖然目錄體系不盡相同,但基本涵蓋史地概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社會、人物調查等地方情報的方方面面。


以《鎮江概況》為例,全書由一般概況、省級組織調查、政治、軍事、經濟、文教、社會調查、人物調查8個部分組成。由於鎮江在當時為江蘇省省會,因而多了一個「省級組織調查」章節,從政治、軍事和人物三個方面對全省情況作了概括。

第一部分,一般情況包括沿革與地形、行政區劃、戶口、土地面積及交通概況,詳細描述了自1928年丹徒縣改鎮江市後的城市地形地貌情況,甚至當時現有耕地面積詳細到多少畝水田、多少畝旱田以及高地。物產情況也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方面數據。

第二部分,省級機構調查記述了當時省級政權的組成情況,從主席到各局的處長、黨團負責人姓名、機構所在地、職員數量、辦公電話以及機構物資情況一應俱全,令人驚訝的是甚至「小天平有一具並且砝碼不全」都詳細記錄在冊。

第三部分,政治。主要介紹了地方政權機構、黨派特情,其中黨特分布調查情況尤為詳細,包括姓名、職務、年齡、性別、成分、住址、目前狀況等多方面信息。

第四部分,軍事。由地方武裝、其他武裝、軍人團體及機關、駐鎮江軍事機構四個方面構成,詳細記錄編制、武器、人員情況,包含機構地址和電話號碼等信息。

第五部分,經濟。主要介紹了經濟機構及財產、金融農礦、工商業企業、交通、工業、商業等各方面,更詳細記載了公館、住宅地址,工廠生產情況、地址電話等具體信息。

第六部分,文教。從報紙刊物通訊社廣播電台介紹起,學校概述中大學、高中、初中情況一應俱全,詳細到校車司機的年齡、機關和家庭住址。

第七部分,社會調查。主要介紹了社會團體、宗教、醫院慈善救濟事業、律師、公共場所等內容。第八部分,人物調查。是對之前章節中未提到的鎮江境內社會有影響力的人物介紹補充。


華中工委編纂江蘇地方調查資料的意義

1、真實反映解放戰爭時期江蘇隱蔽戰線鬥爭情況。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華中分局開闢第二戰場,派出秘密黨員潛入國統區偽裝成各種身份做地下工作,他們打入國民黨黨、政、軍、特機關,獲取情報,配合解放與接管城市。但目前對黨的情報工作或隱蔽戰線的學術性研究較少,而影視作品演繹成分較多。這一套江蘇地方調查資料有力地反映了解放戰爭時期江蘇地下黨工作情況,從資料的詳實程度可見潛伏工作之深、之難、之重要,為研究我黨隱蔽戰線鬥爭提供了參考。

2、解放後輔助順利接管江蘇大中城市。大中城市的順利接管首要問題就是對城市信息情況的掌握,華中工委編纂的江蘇地方調查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後來有老同志回憶說,鎮江解放後,舊政權銀行人去樓空,留下的看門人也一問三不知,接收舊政權銀行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依照《鎮江概況》提供的資料為基礎,核實全市公私行莊是否遺漏,確定性質進行資產盤點,因為有了《概況》中關於銀行情況的詳細描述,工作開展迅速而順利。從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到5月30日市委總結接管情況,僅用37天就順利接管了曾經的國民黨首都,秩序恢復和生產生活均平穩過渡,這無疑有《南京概況》等城市調查資料的功勞。

3、為研究解放前夕江蘇地方歷史提供參考。這一系列城市調查資料全面詳細地描述了一個地區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等方方面面的情況,事無巨細。資料中收集的大量人物信息、耕地物產、建築情況、廠礦生產能力等。對於研究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地方史,拓寬對江蘇大中城市的歷史變遷認識有重要意義。


來源:江蘇檔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