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島距廈門不足2公里,離台灣島有200公里,為何當時沒被解放?

地理三體說 發佈 2023-03-20T13:12:54.703326+00:00

我國沿海地區眾多,自然也有不少的島嶼歸屬於我國,其中就包括金門島,從各方面來看,金門島本身的價值並不高,再加上地形特殊,金門島也不適合大規模居住,可是在近代歷史中,金門島確是非常重要的島嶼。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可以讓您下次繼續閱讀相關文章,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您的認真閱讀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感謝您的支持。


我國沿海地區眾多,自然也有不少的島嶼歸屬於我國,其中就包括金門島,從各方面來看,金門島本身的價值並不高,再加上地形特殊,金門島也不適合大規模居住,可是在近代歷史中,金門島確是非常重要的島嶼。

原來在老蔣敗退台灣之際,他並沒有放棄對大陸的反攻計劃,因此將金門島打造成一個軍事堡壘,試圖以金門島為跳板進行反攻,當年在金門島附近爆發了大規模的戰鬥,可就在金門島即將收復的時候,我們卻放棄了對金門島的解放,這又是為何呢?

金門島的位置

金門島是位於我國廈門灣里的島嶼群,其全部範圍包含金門島、小金門島、大擔列島和多個島礁,其島嶼範圍並不大,島嶼內部的資源也相對匱乏,只有小部分的淡水,從戰略布局層面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合適的戰略要塞,可從當時的戰爭形式來看,老蔣對金門島的布置是非常正確的。

金門島距離台灣地區非常遙遠,中間隔著足足200公里,可是它距離廈門最近的地方也只有2公里左右,在廈門沿岸通過民用望遠鏡可以清楚的看到金門島的自然環境和金門島居民的身影,別說是先進的飛彈,就連抗戰時期的一些落後武器也可以攻擊到金門島。

1958年9月8日、11日和13日,為了打擊老蔣和美國的囂張氣焰,同時也是對國民黨軍隊不斷炮擊福建沿海村鎮的回應,我軍對金門島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猛烈炮擊,可在炮擊過後,美國參與了進來,為國民黨運輸艦護航,並提出「兩個中國」的陰謀,我軍不得不再次以炮擊進行回應。

根據記載,在這段時間當中,我軍僅大規模炮擊活動就進行了7次,其餘戰鬥不計其數,打出了至少30萬發炮彈,可就在所有人包括美國認為解放軍會武力解放金門島甚至武力解放台灣的時候,解放軍卻逐漸停止了炮火,1959年1月9日起,所有炮擊都轉變為示威性炮擊,很少造成傷亡,並在1979年1月1日宣布停止炮擊。

如果說當時解放軍的海戰能力欠缺,無法直接登陸台灣作戰,可拿下金門島幾乎沒有太大的難度,為何當時會放棄武力解放金門島呢?這其中涉及到了日後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問題。

金門島的重要性

金門島橫在大陸和台灣中間,既是台灣和大陸的隔閡,同時也是大陸和台灣的緩衝地帶,台灣和金門島之間暢通無阻,這意味著台灣居民可以隨時通過金門島了解大陸的一切。

大陸和台灣的問題嚴格來說屬於兩黨問題,與普通民眾的關係並不大,台灣的普通民眾乃至很多前去台灣的將領對大陸並沒有太多的成見,這意味著大陸和台灣的關係隨時有可能進行緩和,當兩黨的矛盾出現緩和後,台灣和大陸恢復所有的交流只是時間問題,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金門島存在的情況下。

如果當時解放軍強勢登陸金門島,大陸和台灣就成為了真正的隔海相望,台灣就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孤島」,到了那個時候大陸想要和台灣緩和關係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事實證明,日後金門島確實成為了大陸和台灣地區溝通的橋樑,金門島先於台灣與大陸建立了良好關係,實現了「大三通」,為台灣地區做出了表率,很多台灣居民也通過金門島看到了大陸不斷的變化,在大陸和台灣恢復同行後,紛紛來到大陸地區探訪親友或者觀看大陸的變化。

與此同時,金門島的駐軍也是解放軍放棄攻打金門島的主要原因,在當時的情況下,解放軍想要武力解放金門島,必然會付出一定程度的犧牲,這份犧牲是需要避免的,因為這份犧牲的原因在於當時解放軍在海軍和空軍方面的缺乏,在解放軍彌補這兩項缺點後,金門島就不再是威脅。

不過在金門島問題上,還有一點不得不考慮,這就是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時間上的較量

當時老蔣之所以敢於退守台灣,並不是對自己的實力有多自信,而是在於他和美國的關係,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不但有實力直接和解放軍開戰,還從多個角度試圖分裂我國,台灣這座孤島的出現,成為了美國的突破口,因此我黨暫時放棄解放金門島,可以理解為避免和美國的矛盾爆發,爭取足夠的發展時間。

作為二戰後的主要戰勝國之一,美國不僅收穫了大量的利潤,也讓美國本身的軍隊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尤其是海軍和空軍的配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雖然後期我國打贏了韓戰,但那時的解放軍依然不具備在海域上和美國正面作戰的能力。

因此解放軍放棄了解放金門島,讓台灣短時間內處於和平狀態,我國則藉助這個時間快速發展海軍和空軍力量,當我國的海軍和空軍力量達到足以和美國正面對抗的程度,金門島乃至台灣的解放都會變得異常輕鬆。

放棄武力解放金門島,有一些無法拒絕的客觀因素,同時也有我國領導人對國家強烈自信的主觀因素,有些事情暫時不做並不代表沒有能力完成,只是時間上不合適而已,隨著時間的發展,各種條件都在不斷變化,一些曾經的威脅將會變得無足輕重。

結語:

金門島戰役可以看做是一場大國之間的博弈,至於博弈最後的勝利者自然不言而喻,隨著網絡的發展,大陸和台灣的各方面變化已經非常透明,很多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與日俱增,有些台灣民眾甚至選擇回歸大陸生活,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放棄武力解放金門島確實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這讓大陸和台灣之間有了一個足以溝通的橋樑,成為了台灣日後與大陸恢復交流的關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