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這個地方,不算游過揚州!

揚州生活網 發佈 2023-03-22T04:47:43.729200+00:00

去吃吃揚州早茶,去瘦西湖看看楊柳依依,去體驗水包皮的老澡堂,更要去逛逛深邃的老街舊巷,尋覓歷史記憶,感受揚州古城韻味。

煙花三月,總要下趟揚州吧!

去吃吃揚州早茶,去瘦西湖看看楊柳依依,去體驗水包皮的老澡堂,更要去逛逛深邃的老街舊巷,尋覓歷史記憶,感受揚州古城韻味。

丁家灣是揚州老城區真正的精華所在,眾多鹽商大宅聚集於此,街巷裡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店,值得大家拐進去逛一逛!

丁家灣,「丁」字形街道,南接居士巷,東到蔣家橋與描金巷相接,西至傅家甸與蘇唱街相交處。原是一條商業、文化街道,也是鹽商的一處重要聚居地。

在這裡,幾乎每走一段就有一座深宅大院,上演的故事讓人目不暇接。

許氏鹽商豪宅,宅主許蓉楫祖籍安徽。光緒年間在揚州開「謙益永鹽號」,樂善好施,曾開設「朱濟堂」藥鋪、粥廠濟民,並捐資修橋等。

位於丁家灣118號的四岸公所,是清代、民國初期鹽商商務活動的遺存,歷史上占地達2800㎡,現僅存門樓及主屋楠木廳。磚雕的門樓無言訴說著曾經的輝煌、不凡的過往。

所謂「四岸」,是指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鹽務的通商口岸,業鹽的商人在此聯合辦公,稱之為「四岸公所」。

歷經半年,如今,這所老宅已修繕提升、重獲新生,精心保留了文物建築的歷史印記和文化脈絡。

未來,四岸公所將成為「鹽商文化旅遊街區」的重要節點,成為展示鹽商和運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從四岸公所前方不遠的一條小巷子轉向南,走到盡頭,就是興善寺。黃色的外牆、門口的兩座石獅,顯出佛門淨地的威嚴肅穆。

興善寺原名興善庵,是古城淨修梵剎之一,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面積不大,約1000平方米,內部有天王殿,藏經閣等。

丁家灣1號楠木廳,為鹽商賈頌平在上世紀40年代購自周易三的祖業,本作賈氏「同福祥鹽號」。

原有老屋六十多間,占地1200㎡,現存朝東楠木廳三楹,門內雖有部分拆改,但總體構架、布局尚好。

楠木廳不遠處的賈氏庭院,也是賈頌平所建,被完整保留,是國家級文保單位,是鹽商文化、漕運經濟興盛時期的建築代表。

經過修繕後的賈氏庭院,之後也將納入大運河鹽商文化街區的一部分,融合民宿、文創、輕餐飲等多種業態,搭建古城文化新空間。

丁家灣116號的孫氏住宅,建於清代,分為兩路三進,陳從周先生稱為「揚州用總門的住宅」,「此類住宅有因地制宜,分隔自由的好處」,具有較強的傳統建築藝術標本研究價值。

丁家灣20號是張亮基的故居,現為張氏後裔住用。張亮基曾擔任雲貴總督,是晚清時期的風雲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藩和左宗棠正是因為張亮基的引薦才認識對方。

小盤谷由清代光緒年間兩江總督周馥購得徐氏舊園重修而成,園內有亭台樓閣,假山疊錯,因地制宜,隨形造景。

除了這些帶有濃厚歷史韻味的建築古宅,丁家灣還遍布著多口被井繩勒出深深溝痕的古井,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大樹巷口的滾龍井

「滾龍井」曾是官井,因取水時井上旋轉的軲轆形似滾龍而得名。

所以,當我們漫步丁家灣,吹著輕暖的春風時,看到的卻是大清鹽商的商海沉浮和揚州繁盛的過往。

褪去舊時繁華,丁家灣這一帶仍是揚州老城區真正的精華所在,抖落著人間煙火氣。

曲折幽靜的街巷,高高的圍牆,雕花的屋檐,散發出老揚州城的味道。這裡是柴米油鹽的揚州,是唐宋詩詞外的揚州。

童年記憶里的理髮店、慵懶的貓咪、三三兩兩在街邊聊天的老人……總能在不經意間,戳中你里最柔軟的角落。偶爾來走一走,仿佛整個人都會沉澱下來。

老式的自行車靠在一邊,訴說著過去的蜜語甜言,牆角的花長勢極好,一片生機盎然。

雨天的丁家灣也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小雨落在灰瓦、石坎上,似乎在此也能邂逅一位結著愁怨的丁香姑娘。

除了熟悉的煙火氣息,在時代的洪流里,丁家灣默默接受著「新」與「舊」的衝擊。新潮的店開在老街里,碰撞出了不一樣的城市文化。

丁家灣的街口就有兩家別致的網紅咖啡館,街角有陽光,老街里也有了咖啡香。

時晴山房是丁家灣有名的茶室,氛圍安靜,江南風格的裝潢頗有閒情雅致,一派歲月靜好,很適合在此偷得浮生半日閒。

丁家灣深處的逸廬,爬滿綠藤的院牆,隱隱地透著恬靜和典雅,這裡現在是揚州古陶瓷研究會的活動基地。

丁家灣里也藏著幾家民宿,比起高大上的酒店,住在老街的民宿中,似乎更能感受老揚州人骨子裡的那份愜意和自在。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