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常州人的青春,曾在這裡飛揚

常州網 發佈 2023-03-22T14:06:29.951214+00:00

■呂洪濤 陸陽麗 文 圖片由文化宮提供它曾是僅次於百貨大樓的常州市第二大建築,也曾是常州最主要的娛樂場所,對外開放了全市第一個舞廳、第一個錄像廳、第一個卡拉OK廳,還曾經是職工補習文化和文藝創作、演出的主陣地……對於很多常州人來說,提到常州市工人文化宮,總能喚起記憶深處的一段情結

■呂洪濤 陸陽麗 文 圖片由文化宮提供

它曾是僅次於百貨大樓的常州市第二大建築,也曾是常州最主要的娛樂場所,對外開放了全市第一個舞廳、第一個錄像廳、第一個卡拉OK廳,還曾經是職工補習文化和文藝創作、演出的主陣地……

對於很多常州人來說,提到常州市工人文化宮,總能喚起記憶深處的一段情結,回想起那段青春年少、激情燃燒的歲月。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令人難忘的是那些經典電影

「它既是一個富有時代意義的地標性建築,更是一座普及知識、寓教於樂、傳播文化、服務民眾的精神殿堂。」蔣志超曾在市總工會工作三十多年,對文化宮的感情很深,除了工作原因,還因為他與常州市文化宮同齡——他出生於1956年,同年,文化宮開建。

蔣志超介紹,文化宮建造帶有濃厚的時代色彩。1956年春天,全國上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常州市的城市改造建設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1956年前後的幾年中,百貨大樓、紅星劇院、一院門診大樓、火車站候車大廳、紅梅公園改擴建等重大標誌性建築工程和場所,相繼破土動工、拔地而起。工人文化宮也就是在這個當口,在上級工會和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由市總工會投資42萬元,選取文廟即原武進陽湖縣學舊址,開始動工興建的。

經過建設者整整一年的辛勤勞作和精心施工,一座偉岸氣派的、以影劇院為主體,兩翼輔以各類活動室的蘇聯式建築群落成了。

1957年的勞動節,在喧天的鑼鼓聲和沖天的鞭炮聲中,占地3萬餘平方米的文化宮以嶄新的面貌,正式對外開放。

蔣志超說,當年工人文化宮一度成為全常州第二大建築,排在它前面的,只有當時的商業中心百貨大樓。「那時候,人們白天逛百貨大樓,到了晚上就會聚在文化宮了。我最喜歡到那裡看電影,比如《雷鋒》《小鈴鐺》《小珍珠》《紅珊瑚》《偵察兵》等經典電影,至今記憶猶新。」

上世紀七十年代,這裡不僅是娛樂演出的重要場所,還是學習的「加油站」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文化宮在復甦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這裡成了文化娛樂、資格考試、理論研討、文藝匯演、成果展覽等的重要場所。

我市知名民俗專家季全保收藏著幾張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文化宮的老照片,圖中是文化宮科技進修學校「首屆大學英語班」畢業生。照片雖然發黃,卻彌足珍貴。

季全保回憶,當年英語班的同學來自各個領域,全班同學一共38人。學員年齡從20歲到50歲不等,男女皆有。

「那個年代,知識匱乏,我們擁有對知識的渴求,擁有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勇氣。於是,文化宮就成為我們的大學校和加油站。」季全保在文化宮用了兩年時間,學習了《許國璋英語》《大學科技英語》等教材。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的同學為了學好外語,推遲了婚期;有的同學上班上課兩不誤,白天上班,晚上上課。

「在文化宮上課的經歷讓我終身受益。這幾年,我之所以能走遍全球,邊走邊畫,使用的英語就是在文化宮打下的底子。」季全保說。

據統計,創辦於1977年的工人業餘科技學校,從四名教師兩間教室為常州市供電局舉辦第一個電工培訓班起步,發展到現在常年開設各種班級近300個、培訓學員近萬人次,真正成為了職工的學校和樂園。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周彥宏、張茜等一批歌手在這裡成長「起飛」

1979年,經過全面修整的工人文化宮,打開塵封已久的大門,迎來又一個生意盎然的春天。隨著各項活動的恢復性展開,文化宮的影劇院、小劇場、燈光球場、溜冰場、圖書館、展覽廳、遊藝廳、文化廳,每天都門庭若市,一時間文化宮又成為了萬眾矚目的文體活動場所。在當時全市不足40萬人口的常州古城,每年前來參加活動的人次竟達上百萬之眾。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每天晚上文化宮燈火通明,熱鬧非凡,舉辦多種文體活動。彭勇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中期玩音樂。據他回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化宮有一個文化廳,那裡培養了很多常州民間歌手。

「文化宮那個廳每周六都會對外開放,裡面可以播放音樂,如果誰願意登台演出,需要報名準備一首歌。那時候,周彥宏、張茜、雍文、蔡飛等等,很多歌手都在那裡唱過歌。」彭勇回憶,隨著文化宮的音樂氛圍越來越好,好歌手不斷湧現。

後來,這些歌手組織在一起,成立了文化宮常州卡拉OK聯誼會,成員有100多人。這是我市最早的歌手「沙龍」,這些歌手不僅經常在一起切磋學習,還會一起參加演出。在彭勇看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講,文化宮就是這些歌手起飛的地方。

新千年以後,開展各類活動,文化宮繼續成為職工們的學校和樂園

1997年,因為文化宮廣場擴建工程上馬,文化宮減少了5700平方米的活動場地和10餘項遊樂、服務項目。同時,市場經濟加快發展,社會上的娛樂場所、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文化宮的傳統優勢逐漸減弱。曾經輝煌的工人文化宮開始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文化宮工作人員採取「走出去、下基層」的辦法,開展「宮企共建職工文化陣地」活動。文化宮負責人介紹,從這個時期開始,文化宮打造的各類文化陣地成為各共建企事業單位的活動場所,企業的文體活動、教育培訓都可在此舉辦。同時,每當共建單位有文藝活動、體育比賽時,文化宮工作人員就主動上門,提供策劃、輔導等服務。近年來,文化宮每年組織200場「龍城職工大講堂」,堅持訂單式服務,把職工培訓浸入基層、送到車間。

此外,文化宮成功舉辦和承辦了全國工人文化改革與發展論壇、江蘇省運會職工部比賽、常州市運會職工比賽、央視激情廣場演出、農民工歌手大賽等重大活動,開展了「職工文藝輕騎兵」「龍城職工大講堂」等一系列職工喜聞樂見的送文化進基層活動,受到了基層企事業單位和職工群眾的歡迎和認可。

2020年,文化宮大會堂及輔房建築和環境整治開始,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進行修繕和提升。據了解,修繕和整治工作已接近尾聲,文化宮即將以嶄新的形象與廣大市民見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