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求醫問藥

利涉攸往 發佈 2023-03-22T16:51:34.333188+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被公司派到德國出差,臨行之前,我在包里準備了常用藥。儘管小心翼翼,但正所謂「怕什麼來什麼」,我還是感冒了,自己喝了幾包藥,發現並不見效,我只好打起精神來,問一位當地同事,到哪裡看病效果好?聽我說明情況,德國同事一臉驚訝:「感冒還要上醫院嗎?

被公司派到德國出差,臨行之前,我在包里準備了常用藥。

儘管小心翼翼,但正所謂「怕什麼來什麼」,我還是感冒了,自己喝了幾包藥,發現並不見效,我只好打起精神來,問一位當地同事,到哪裡看病效果好?

聽我說明情況,德國同事一臉驚訝:「感冒還要上醫院嗎?」

我更加驚訝地反問:「那怎麼辦呢?」

他笑著告訴我,在德國人的心中,感冒根本不算病,更沒有人會想到要上醫院。如果是輕度感冒,往往花十分鐘為自己煮一杯熱騰騰的薑茶,再配些紅糖或者檸檬,當作治癒的藥物。稍微嚴重的,在喝完薑茶之後,在家好好休息一天,一般也能很快恢復。

他還說,如果咳嗽得厲害,感到實在難受,一般就是多注意休息幾天,給家庭醫生打個電話,找點止咳藥喝一下就行。一旦有人堅持去醫院看感冒,醫生會讓他找個冰袋敷在頭上,回家好好睡一覺。

想起在國內時,每次患感冒去醫院,醫生除了讓你驗血,還會被要求拍胸片,至少也要輸液。感冒聽起來不是多大的病,但檢查、口服藥、輸液,折騰下來也要一千多塊。好多中國老百姓乾脆開玩笑說:「沒事千萬別感冒,病不起呀……」

德國同事搖著頭說,在他們這兒,無論是在藥店還是在醫院,像這種感冒,醫生最多給你開三到四天的藥量,藥費不過相當於30元到50元人民幣的樣子。他在很多國家工作過,發現不僅在德國,就連英國、法國、義大利,幾乎都沒有人專門去醫院治感冒,一般會總會多喝水,或者嘗試一些食療的辦法,比如多吃蘋果、喝雞湯等等。

相對德國治感冒的情形,再看看我們國內對感冒的治療,真有點像「用飛彈打蚊子」了。人鄉隨俗,我趕快也煮了一杯熱騰騰的薑茶,又在額頭放了個冰袋,痛痛快快睡了一天,醒來,感冒症狀真的消失了。

我明白了,感冒不可怕,讓自己的免疫力和感冒去戰鬥。

有一年,我和妻子去葡萄牙旅行,在參觀一座教堂時,妻子一腳踩空,跌在大堂的灰白色大理石地面上。我一把抓住她,連同我也摔倒了。我打了一個滾,坐了起來,而妻子卻倒地不起,雙眉緊蹙,臉色慘白。

她在跌跤時,本能地用右手撐地。她的手腕處迅速腫了起來,右手指動彈不得,看樣子手臂極可能骨折。很多遊客伸出援助之手,扶起她在教堂的褐色木長椅上坐定。

這時,有人用手機打急救電話。

沒多久,一輛黃色藍字的救護車呼嘯而至。我攙著妻子上了救護車,兩名護士在車上對她的右臂進行了臨時包紮,用木板固定,綁上白色紗布。

救護車駛抵一家醫院,牆護士馬上掛了急診,沒有要我付掛號費,只要求我替傷者在病歷單上用英文填寫了姓名、手機號碼、居住地址。

緊接著,護士領著我們前往骨科診室。骨科大夫是一位戴深褐色框眼鏡的中年男子,穿一身淺藍色工作服。他問明情況之後,開出X光檢查通知單。

我陪妻子來到X光室。我本以為,沖洗X光膠片要等許久。沒有想到,當我們回到骨科診室的時候,X光圖像已經出現於主治大夫的電腦屏幕上。原來這家醫院採用數碼X光透視儀,並通過網絡傳輸圖像,相當先進。

骨科大夫觀看了X光透視圖像之後,斷定腕骨發生骨折。他在妻子的腕部打了一針鎮痛劑,然後叫來一位女助手,緊緊抓住妻子的右肩,而他則抓住右掌,思忖了一下,輕輕拉一下之後,接著再使勁拉了幾下。然後給妻子的右手上了石膏,用紗布層層包紮,動作非常麻利。

接著,他要妻子再去X光室透視。

當我陪著妻子回到骨科診室,大夫正在仔細端詳著屏幕上新的X光圖像。他顯得一臉輕鬆,表示手術成功。

我去總台結帳。總台小姐的電腦屏幕上顯示救護車費、醫療費總共為22.6歐元(165元人民幣)。

我給總台小姐一張50歐元紙鈔,她竟找不出,因為這裡的居民差不多都有天藍色的醫療保險卡,看病不花錢,所以她那裡沒有現金。直到我找出一張20元紙幣以及幾枚硬幣,正好22.6歐元,這才結束這次特殊的急診。

我在美國拜訪一位朋友時,突然腹痛無法忍受,被緊急送到一所醫院。

醫生診斷,急性闌尾炎,必須手術切除。

既然是必須,朋友也就簽了字,我也就被推進了手術室。手術很成功,美國醫生做這點小手術真正是小菜一碟。

但接下來的費用,活活嚇我個半死,闌尾炎這樣的小手術,只住院三天,花費了一萬二千多美元。

美國醫療費用昂貴是出了名的,但沒想到昂貴到這樣的程度。如此昂貴,美國人還能生得起病嗎?

面對我的疑問,朋友為我普及了美國醫療方面的許多知識。

美國人醫療費用基本上依靠醫療保險,否則遇到疾病就會難以承擔。哪怕你是中產階層也一樣承受不起。醫療保險一般有三個來源:

第一,多數美國人的醫療保險都是由僱主提供的,大多數公司政府機構都會為正式員工提供醫療保險作為員工福利。雖然僱主沒有義務提供醫療保險,但是不提供保險的僱主很難吸引到優秀的員工。

第二,自由職業人士,或者在無醫療保險的小公司的員工,只能自掏腰包買保險,由於個人購買保險費用比較昂貴,而公司集體購買保險則能獲得不小的折扣。所以在美國,自由職業者往往會聯合起來成立一個公司,以這個公司的名義去購買團體醫療保險,從而獲得折扣。

第三,還有一個來源就是政府提供。美國不像加拿大等福利國家那樣提供全民醫保,但是政府為老年人、殘疾人以及低收入人士提供一些最低限度的醫療保險。這種保險的保額以及申請條件各地差異很大。

買了醫療保險,個人還是需要負擔一部分費用的。每次診治,個人都得支付相當於國內的掛號費,去藥房拿藥,藥費要包含這個費用。這個費用因保險不同而不同,好的保險只有5美元,差的達30美元甚至更多。收取這個費用,主要是遏制患者頻繁看診,治療進度難以界定,造成高昂的醫療費用。

在美國,醫院不能拒絕急診病人,必須先治療後收錢。對賴帳不還的人,有討帳公司負責追討。通過法庭授權直接從債務人的薪水中扣除欠款,甚至直接拍賣債務人名下的財產,所以惡意賴帳很難行得通。

如果病人真的沒錢清還欠款,只好申請破產。這樣雖然能逃過這筆債,但麻煩也就接踵而至了,連房子也很難租到。所以一般人不會這樣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