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愛?濟慈《伊莎貝拉》:冰涼——的確死了,但未被廢黜。

劉與奚讀書 發佈 2023-03-23T20:46:07.503726+00:00

第一次拿到《伊莎貝拉》的時候,被狠狠地驚艷到了,雖然這麼形容很俗氣,但就是那一刻的真實感受,想不出什麼華麗的辭藻,又懷疑是不是自己見識少。

這是我看過最特別的封面

第一次拿到《伊莎貝拉》(約翰·濟慈著,朱維基譯,後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3)的時候,被狠狠地驚艷到了,雖然這麼形容很俗氣,但就是那一刻的真實感受,想不出什麼華麗的辭藻,又懷疑是不是自己見識少。總之,這是我看過最特別的封面。

特別之處主要在護封,鏤空雕花的樣式,據說採用了雷射鏤空雕刻工藝。大開本決定了護封的尺寸也不小,一眼看上去就像一幅精美大氣的剪紙畫。湊近細看,鏤空的部分線條順滑,無一處毛糙,做得十分精細。

翻開書封,內里也大有乾坤。粘在環襯上的藏書票,全彩的印刷,厚實的紙張,繽紛花紋鑲邊的版式,與封面同色系的選色,黑白與彩色交替出現的古典風格插畫,中英雙語的對照排布,都成為閱讀體驗的加分項。伊莎貝拉的故事,就在這番精心設計的包裹之下徐徐展開。

濟慈和他的《伊莎貝拉》

很多人對《伊莎貝拉》不一定耳熟,但其作者約翰·濟慈的名號,只要有點兒文學知識儲備的人都不陌生,英國浪漫派代表詩人,和拜倫、雪萊齊名。濟慈首次發表詩作時21歲,他的人生連同創作生涯都止步於26歲(因患肺結核)。雖然只有短短5年,他迎著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浪潮,盡顯華美之姿。

《伊莎貝拉》是一篇浪漫主義長詩,改編自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三傑」之一薄伽丘的名作《十日談》中的一個故事。故事本身不複雜,青年男女羅倫索與伊莎貝拉,在丘比特的牽引下,摒棄家世門楣墜入了愛河。愛情如蜜,連相思也苦中帶甜。奈何好景不長,伊莎貝拉的兩位哥哥一心想將妹妹嫁與貴族,覺察他們的戀情後設計謀殺了羅倫索。可憐的伊莎貝拉追隨鬼魂的指引找到了戀人的屍首,將他的頭顱埋在花盆裡,種上羅勒花,日日用淚水滋養。然而更殘忍的是,羅勒花開得茂盛之際,哥哥們偷走了它並戴罪潛逃,以致伊莎貝拉淒涼地抱憾而終。

有一種愛情叫伊莎貝拉和她的羅勒花

F.S.菲茨傑拉德說,我每次讀這首詩,都會淚盈於睫。

每每讓他眼中含淚的是什麼?單說「愛情」二字太籠統。

全篇圍繞的都是他們的愛情。還未互訴心意時,兩人相思成疾,她不由自主地想他,「她的琴弦震盪出他名字的回聲,她也因這名字擱下做了一半的刺繡」;他的目光久久追隨著她,「他會守望得像她晚禱那樣恆久」。受著相思折磨,他們面色慘白。

互訴衷腸後,兩人熱戀如飲蜜,「他們感到無上的福佑,無比的幸福/就像是六月陽光中盛開的花朵」,暫別也歡天喜地。

但最為動人的部分,在悲劇中醞釀。封底印有一句摘自詩中的話:

』was love;cold,_dead indeed,but not dethroned.

這就是愛;冰涼——的確死了,但未被廢黜。

陰陽相隔,天人永別,伊莎貝拉苦苦思戀。天可憐見,她循著他的陰魂找到了他的屍身!砍下他的頭顱帶在身邊,親吻,流淚,埋它入盆,栽上羅勒,棄絕美妙青春與人間歡娛,終日以淚水涵養花的濕潤。最後,隨著花盆盜失,遍尋無果的伊莎貝拉油盡燈枯。

這就是伊莎貝拉的愛情最動人的地方,矢志不渝,超越生死,無謂形態。就算只余森森白骨,她的愛依舊鮮活、永不廢黜。長於愛人頭顱上的羅勒花,在她淚水的滋養下日漸茂盛,這是她深摯愛意與赤誠之情的隱喻。濟慈深情浪漫的筆觸,配上朱維基先生的翻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這種愛情的無比美妙又無比淒絕。

有一種愛情,叫伊莎貝拉和她的羅勒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