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哥
接連幾個春天都去了故宮。越來越覺得好,故宮春夏秋冬都好,四時都值得一去。
雖然我是北京人,且小時候在東華門附近居住了很久,搬走若干年後又回了東華門上了幾年班,近得不能再近,緣分實在不淺,但我進宮的時間很晚,晚到了三十五歲之後。想想自己都覺得誇張。
小時候總覺得離故宮那麼近,說去還不就去了。上了班也覺得要忙的事情太多,要奔的目標太高遠,進宮這點事還不容易,哪天再說吧,於是把很多別的事排在了前面,一說就是好多年。
世間很多事就是這麼耽誤的。美景、美食、探親、訪友,享受人生,表達愛意,皆是因為「這還不容易,哪天再說吧」而生出的遺憾。
疫情這三年更有體會,很多原來認為「這還不容易的事」突然就多了困難和障礙,「哪天再說」從肯定句成了真正的疑問句。
春天一定要去故宮。
景真美,人也真多,但人多也有趣。
烏泱烏泱兩百多娘娘、三百多格格,一抬眼人人都有身份。好像天氣好的時候,全北京姑娘都跑到故宮裡當娘娘去了。
她們穿著華服披風,卻自己拉著行李箱挎著服裝道具包;蹬著花盆底,喝著星巴克;一手拿著花鳥的團扇,一手舉著iPhone13自拍;頭髮梳成軟翅頭和小兩把,補妝都是香奈兒和紀梵希——她們自己個兒就是個穿越的小劇了。特有意思。
不知道是不是我以前沒注意,今年多了好幾位皇上,歲數還都不年輕。
我在御花園裡看見一皇上大哥許是拍累了,一手撩著衣服,一條腿跨蹬著台階,邊拍腿邊跟身邊娘娘抱怨:「挨這站大半天兒了,差不多得了,皇上也扛不住靜脈曲張啊!」
娘娘一個白眼翻過去:「一邊去,瞧你那姿勢,到哪都蹬著!」
皇上臊眉搭眼,娘娘趾高氣揚,皇上挨娘娘數落的戲碼,除了在這兒,恐怕在哪兒也甭想見得著。
故宮裡的花整體不算多,但只要有一朵,就必成經典。什麼種的花、花長什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它是生在哪兒。生在故宮裡,就帶了貴氣。
拍花的時候您完全不用擔心設備。在這個地方,最不重要的就是設備和參數。
在這點上故宮特別寬容大方而且平等,眼光不行,舉著長槍大炮未必配得上它拍出個冷冷冰冰,眼裡有物的拿著駁殼槍的沒準倒尋到了它的美,即便是大家都瞎拍,在環境的加持下,您完全可以用手機拍出大片來。
終歸是找光影、找線條、找顏色的「比拼」,唯獨不太找設備,隨手一拍都是好的,有更高自我要求的,堅持把眼睛練成發現細節的鏡頭,你就「不敗」。
故宮最秒之處在於隨處都有景致,而不拘泥於名聲大小,你可以在任何細微處發掘你自己的匠心,審到你獨特的美。
御花園拍花的經典位置在御花園西北角玉翠亭,僅有一棵,花不多,但紅牆一襯,朵朵成畫。像素留夠了,隨便裁切,一張照片幾幅畫不是胡說。
給孩子拍照並不簡單,很容易就淪為誰也不高興的結果,沒拍到好照片,反倒壞了心情。這不是你的初衷。
不必強求,不要站樁,不要比耶,孩子不願意拍的時候就不拍,放他們去奔跑和發現,凝視和思考,自由的狀態永遠是最真摯。
趁著我還有熱情,趁著孩子願意跟我一起出來,我願意多帶他們出去走一走,再給他們拍一拍。好多事,沒必要拖著。
春天一定要去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