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匯總:慢性便秘的藥物選擇丨臨床必備

醫脈通消化科 發佈 2023-03-23T21:41:26.202839+00:00

導讀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種(組)症狀,表現為排便困難和(或)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肛門直腸堵塞感、排便費時和需輔助排便。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少於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為6個月。

導讀

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種(組)症狀,表現為排便困難和(或)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肛門直腸堵塞感、排便費時和需輔助排便。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少於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為6個月

便秘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質量,慢性便秘的治療方式主要有:(1)一般治療:增加膳食纖維和水的攝入,增加運動,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等;(2)藥物治療;(3)生物反饋治療;(4)手術治療。

其中,藥物是慢性便秘常用的治療手段,選擇治療藥物時,應考慮藥物應用的循證醫學證據、安全性、藥物依賴性及效價比。本文對臨床常用的通便藥進行了匯總。

瀉藥

容積性瀉劑和滲透性瀉劑主要用於輕、中度便秘患者。

(1)容積性瀉劑(膨鬆劑)

通過滯留糞便中的水分,增加糞便含水量和糞便體積起到通便作用,使干硬的糞便變得鬆軟易於排出。

常用藥物:歐車前、聚卡波非鈣、麥麩等。

(2)滲透性瀉劑

口服後可在腸內形成高滲狀態吸收水分,同時阻止腸道吸收水分,致使腸內容物容積增加,促進腸蠕動,引起排便。

常用藥物: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類(如乳果糖)、鹽類瀉藥(如硫酸鎂)等。

需注意,過量應用鹽類瀉藥可引起電解質紊亂,老年人和腎功能減退者應慎用。

作為補救措施,刺激性瀉劑可以短期、間斷使用。

(3)刺激類瀉劑

主要通過刺激結腸黏膜中的感覺神經末梢,增強結腸動力,並刺激腸道分泌,從而促進排便,其作用強而迅速,可引起腹痛。

常用藥物:比沙可啶、酚酞、蒽醌類藥物、蓖麻油等。

(4)潤滑性瀉劑

具有軟化糞便、潤滑腸壁的作用而使糞便易排出。

常用藥物:液體石蠟、甘油、多庫酯鈉及其他植物油等。

促動力藥

促動力藥作用於腸神經末梢,釋放運動性神經遞質,拮抗抑制性神經遞質或直接作用於平滑肌,增加腸道動力,對慢傳輸型便秘有較好的療效。

常用藥物:普盧卡比利等。

促分泌藥

鳥甘酸環化酶-C(GC-C)激動劑(代表藥物:利那洛肽)可以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狀。

氯離子通道活化劑(代表藥物:魯比前列酮)可以促進腸上皮分泌,增加患者自發排便次數。

灌腸藥和栓劑

常用的栓劑為甘油製劑(如開塞露)

灌腸適用於有嚴重動力問題的老年便秘患者。

微生態製劑

現有研究資料證實,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腸道微生態失衡。微生態製劑雖不是治療慢性便秘的一線藥物,但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失衡,促進腸道蠕動和胃腸動力恢復,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其推薦作為慢性便秘的長期輔助用藥。

微生態製劑可分為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屬和乳酸桿菌屬等)、益生元(如菊粉)和合生元(同時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製劑)3類,糞菌移植治療也屬於廣義的腸道微生態治療。

中醫中藥

關於中藥治療慢性便秘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發現,中藥(包括中成藥製劑和湯劑)能有效緩解慢性便秘的症狀,但其療效的評估尚需更多循證醫學證據。

《2022美國護士

協會(AANP)循證治療建議:慢性便秘的非處方藥物管理》對治療慢性便秘的OTC產品給出了循證醫學等級水平的對照建議。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 功能性胃腸病協作組. 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2019,廣州)[J]. 中華消化雜誌, 2019, 39(9):577-598.

2. 劉詩. 慢性便秘藥物治療的合理選擇[J]. 中華內科雜誌, 2015(7):2.

3.Rao SSC, Brenner DM.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OTC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J Am Assoc Nurse Pract. 2022 Sep 1;34(9):1041-1044. doi: 10.1097/JXX.0000000000000760. PMID: 35943487; PMCID: PMC943968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