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人這一生活著的真諦,濃縮起來就2句話,明白人,心瞭然

南野笑情 發佈 2023-03-24T03:03:18.932335+00:00

生在一個隨時隨地都會掉腦袋的紛爭亂世,司馬懿不但好好的活了下來,還熬死了曹魏四代統治者,最後「讓」自己的後人成功逆襲,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晉朝。

要問《三國》當中誰最能熬?

那定然是司馬懿無疑。

生在一個隨時隨地都會掉腦袋的紛爭亂世,司馬懿不但好好的活了下來,還熬死了曹魏四代統治者,最後「讓」自己的後人成功逆襲,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晉朝。

對外有諸葛亮這樣的睿智強敵,對內有曹家人的半信不信,司馬懿到底是怎麼熬出頭的?

我覺得用他自己曾說過的兩句話,再恰當不過:

一,夫將兵者,不戰則守,不守則走,不走則逃,不逃則死

說在曹操、袁紹、袁術、呂布、劉備等群雄逐鹿中原的時候,公孫氏便就一直占據著遼東地區,應該算是「祖地」吧,憑著天高皇帝遠的優勢,這公孫一族幾乎是一點也沒遭到戰火的洗禮,因此地區發展的還算不錯。

後來曹操統一了北方後,公孫一族懾於曹魏的強大勢力,便就依附於後者,成了曹魏的一個附屬地。

但這公孫一族,就跟現在的小本子一樣是個吃裡爬外的賤骨頭,表面上跟只哈怕狗似的對曹魏唯命是從,暗地裡卻不斷地與吳國眉來眼去,想在兩頭撈好處。

公元237年七月,也就是景初元年,魏明帝曹睿當政那會,公孫一族的扛把子公孫淵眼瞅著時機已經成熟,便就自立為王,建立了燕國,並自此後開始不斷在曹魏邊境騷擾,製造事端。

曹睿心想曹操在世你不鬧,曹丕當朝你也不敢吭聲,偏偏老子即位後,你便出來作妖,這不是明擺著跟我曹睿過不去嗎?

常言道:士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曹睿二話沒說,便就令司馬懿於公元238年正月帶領大軍開啟了討逆模式。

司馬懿到底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僅僅用了大半年時間,便就將公孫淵所在的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眼看著大勢已去,公孫淵無奈之下派出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請求解圍,意思即:我投降了,希望太尉(那時候司馬懿的官居太尉之職)您寬宏大量,就把我公孫淵當個屁給放了吧。

然而,這時候的司馬懿非但沒有接受公孫淵的投降,反而當即便將王建與柳甫給斬殺了,並對著一眾部將意味深長的說道:

夫將兵者,不戰則守,不守則走,不走則逃,不逃則死!

啥意思?

就是說,作為一個領兵打仗的優秀將領,首先不但要有打勝仗的決心,同時也要有吃敗仗的勇氣......

一,戰場形勢利於我方,就當勇敢向前,全殲敵軍,而若戰勢對我方不利,則應鳴金收兵,採取以守待攻的模式,靜待時機;最後一旦陣地失守,那麼,能奪就奪,不能奪就退。

二,如果對方實力明顯強於我方,那麼就應儘快逃之夭夭,若實在無法逃脫,便只能與敵人拼死相戰,同歸於盡。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司馬懿在向你公孫淵攤牌:我憑什麼能夠一直活到現在,熬到今天,其中的原因你還沒一點D數嗎?你公孫淵連為我提鞋都不配。

戰、守、走、逃、死短短五字,看似簡單,實則卻是司馬懿一生征戰,抵力存活至今的深切體會......

其實人生也是戰場,生活有時就是生死的博弈,命運的抉擇,不死尤能戰,能戰則有勝機,一死萬事休,縱然生前擁有千秋功業也是只能在頃刻之間灰飛煙滅,一切都歸零。

所以說,在人生的戰場中,戰、守、走、逃皆是勝利者,形勢比人強,若不利於戰、不利於守、不利於走,此時此刻,不逃者則死,善逃者則全,只有死了才是徹底的人生輸家。

二,臣這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因為各為其主的原因,司馬懿與楊修一直不和(司馬懿輔佐的是曹丕,楊修支持的是曹植),甚至楊修一度認為司馬懿就是他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然而,就在楊修因為雞肋事件被曹操判處死刑後,司馬懿卻主動要求曹操讓他見楊修最後一面。

曹操覺得很奇怪:

「一直以來,楊主薄事事皆要與你一爭高下,辨個輸贏,外界看來,你倆一直都是死對頭,如今,敵人即將斬首......你應該避嫌才對,為何非要見上一面,難道還想當面羞辱他嗎?」

司馬懿聞言後,肅然說道:

「丞相,臣這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曹操一窒,沉默了半晌後,方才回問道:

「你這可是出自真心的肺腑之言?」

司馬懿從容應道: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曹操笑了:

「馬力?人心?那便拭目以待——」

——

後來,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司馬懿來到他生前所在的蜀軍營帳中,以茶代酒敬慰孔明的那一句話,也的確印證了他當年的所言非虛:

「你一生清清白白,就像這水一般雖然你我為敵六載,但我i卻一直視你為知音,孔明,請讓我尊稱你一聲:先生!」

——

人這一生必然會遇到許許多多「敵人」,學習上的,生活,工作中的,總之,形形色色,不勝枚舉。

或許絕大多數人皆會對他們惡行相向,甚至會選擇與他們斷交,永遠不與他們來往,不要說朋友和師長了,恐怕說一句道歉都覺得會髒了嘴。

其實,司馬懿說的對啊:都是生活在一個星球上的人,說白了都是「同胞」,哪有那麼多仇恨與不滿,就像大毛與二毛,都打了快一年的仗了,又有什麼意義?

說到底不就是同一民族間的兄弟鬩牆麼......

進一步咫尺天涯,退一步海闊天空

如果每個人都能像司馬懿那樣凡事都「忍一忍」,不就什麼都解決了嗎?您說是不是?

總結:

來自生活上的壓力,工作中的壓力,家庭內的壓力......反正只要有社會,有「江湖」的地方,哪哪都有競爭對手,哪哪皆都會有壓力。

說白了,其實我們哪一個人活得不累?

但還是要活著,為了家人,為了親朋好友,或者乾脆直白一點:為了自己......

因此,我們必須得像司馬懿那樣:堅強得「忍著」。

謝謝觀賞!

關注我,總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