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賞秀色 故土聚深情

南方日報 發佈 2023-03-24T06:24:05.939741+00:00

在《千年古鎮展新姿》裡可欣賞位於陽江與電白交界處的美麗風光。《暮秋重遊東水山》讓讀者一覽漠陽大地的旖旎風光。●林 迎振成兄是跟我有數十年交誼的朋友。早在少年時期,他就是愛好廣泛的多面手。

在《千年古鎮展新姿》裡可欣賞位於陽江與電白交界處的美麗風光。

《暮秋重遊東水山》讓讀者一覽漠陽大地的旖旎風光。

●林 迎

振成兄是跟我有數十年交誼的朋友。早在少年時期,他就是愛好廣泛的多面手。據他的「發小」、同在儒洞小學一起讀書的龐積聰君透露,陳振成小時候就是挺能玩且很有號召力的「孩子王」,凡組織什麼「放風箏」「打力鐸」「彈玻珠」「焗薯窯」之類活動,都是他說了算。更有甚的,在當時風行演「打仗」電影中,他還有把正反演員特徵表演得惟妙惟肖的本事。

儘管「玩活」不一般,但並不影響振成讀書也很了得,小學時他連年擔任班長,品學兼優,長成後也很爭氣。但多年工作的理性思維,並不影響他文藝才能的發揮,他依然在不停地發光發熱。

手捧著不久前他送給我的《天涯芳草》文稿,墨香猶在,圖文並茂,可讀性強,體現出的特色相當鮮明。其一,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翻閱集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多篇進入了「今日頭條」的散文隨筆,此外,既有本土民間趣聞,還有中外遊記,既有展示了青春時光的文字,又有同窗情誼的懷想,令人讀後浮想聯翩。

其二,至情至性,生動感人。振成是重情之人,對家鄉陽西感情極深。近年我先後幾次赴陽西,包括瞻仰紅色邊海,為采寫少年關山月而尋根採風等,先後走訪儒洞、溪頭、織篢等地,每次振成都陪同左右,並主動當起解說員,讓我感覺到踏上了一片充滿了溫情的土地。

師生情、朋友情、家鄉情,這在集子中都有細緻刻畫。隨意翻翻「隨筆文章」和「青春歲月」這些小輯,在《冬令閒話焗薯窯》中,作者坦然談及:「進入不惑之年,我更懷念那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童年。生來活潑好動的我,幾乎所有傳統的孩童把戲和玩意都愛玩且通曉,如今,時代的變遷使這些傳統玩意大都失傳了,只有焗薯窯還在延續……」於是,作者以無比真摯的筆觸描述過去焗薯窯的細節,當今傳承焗薯窯的變異與創新,閱後令人輒心以往。

還有,在《假日,到公園去》《明夜燈火更輝煌》裡,反映的則是年輕人「青春激盪」時期場所條件的改善。前者描述出「戀愛窩裡鬥」之窘逼,後者則展示「美化了的環境」,已成為「談情說愛」的最佳去向,兩篇文字有「異曲同工」之妙,抓住新千年到來時青年人家居與公共環境的優化,展示了新變化。

談及校園生活,作者真誠地表述從讀小學起,就積聚起極為濃厚的師生情和同學情。如在「同窗情懷」小輯里,分別用《春歸故里重相聚,回訪母校憶當年》《愛心滋潤同窗情,桃李歌春頌師恩》兩個階段紀實,並以細膩之筆,描述籌備「師生聚會」的過程和效應,將闊別50年的「老」同學那種親密無間的情感渲染得淋漓盡致。正如作者所說:「這是師生闊別50年後的一次團聚,也是這次赴京的愛心之行、感恩之旅的重要內容。」作為小學一至三年級的班長,陳振成代表全班同學,把《不忘師恩》和《師生情深》兩幅書法贈送給林老師,然後,全體同學與林老師及夫君一起拍攝了一幅合影,把同窗之親密無間,以及學生對老師的愛戴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三,怡情人文,展示書藝。作者從小就對文學藝術有廣泛愛好,書法尤為出色,翻閱著「書緣墨香」小輯,你會覺得自己為濃濃的書畫芬芳所陶醉。

在50餘篇文字中有不少論及書法,作者總是巧妙地把藝術芬芳播撒給讀者。在《翰墨丹青賀新年,以書會友寄情懷》裡,作者寫今年元旦應邀赴茂名參加一次賀新年書展,反映出兄弟市之間的藝術交流,暢聚書友親情。在《翰墨飄香溢金秋,名家風彩耀漠陽》中,作者迎來廣州市書協副主席、著名書法家陳秋明來漠陽採風。在陳振成書贈《翰墨丹青》的陽西縣文化館裡,陳秋明及廣州書友李琦即席表演了各種書法,來自陽江的書法家陳振成的各體書法和羅嘉誠的漆畫也深得好評。

當然,在描述自身潛心書法並取得成就的故事中,我最讚賞的是在《傳承傳統書法,筆耕長卷經典》中的展示。數十年來,作者悉心研習各體書法,小楷、寸楷、行楷、行草書和榜書、對聯等,皆有所成,積累了數百幅各體大、小字,多款式的作品。辛勤筆耕三十多年來,作者就先後完成了十多卷(本)經典書法長卷。這些長卷,不僅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更展示了作者過人的恆心、功力、定力與毅力。

其四,視野寬廣,暢遊山水。既有家鄉足跡,亦有華夏屐痕,還有國際視野。翻閱集子,首先的感覺是作者極善於展示家鄉風貌。在《千年古鎮展新姿》裡,溯源馬山嶺下祖先在儒洞河畔勞作生息,興家立業的那些滄海桑田的逸事;欣賞位於陽江與電白交界的地理位置的美麗風光,以及源遠流長的民情風俗;也關注著未來現代化的發展藍圖。這種對家鄉的關注還旁涉到漠陽大地的其他地方,諸如《暮秋重遊東水山》《秋日暢遊谷寮村》等,讓讀者一覽漠陽大地的旖旎風光。

翻閱著印有「黃果樹瀑布」等精美插圖的《夏日貴州之行》,也會得到美的享受。這次和老友付總一道遊覽貴州,屬於自駕游,作者以其那富於才情之筆,描寫旅途中所歷、所思、所感。「這裡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記敘的是秀麗的「小七孔景區」的故事;「讓國人自豪的『天眼』」,描述的是登山過程中「一覽眾山小」的奇特;「名不虛傳的天賜美景」則寫出了作者和同伴遊覽龍宮景區時之所見,包括溶洞、峽谷、瀑布、峰林、溪河、石林等多種喀斯特地質景觀。這種奇特地貌我市的陽春也有不少,但在異地里看到的,則別有一番新鮮感。

當然遊覽並非單純為了寫景,「觸景」還需「生情」。為了寫好人和情,作者細膩地白描了「涼都訪友書鄉情」和「心系親情還故里」兩則感人的故事,細緻地描述了在異鄉巧遇陽江宗親陳輔平、彭永學二位老兄,結識石班長、陳總等朋友,極寫出這些親友對家鄉人到來的滿腔熱忱。

賞讀本集子精彩的遊記,發現作者有個習慣,即每到一處必有書法相贈或即席揮毫,我驀然想起,2005年,我與振成曾同赴新疆吐魯番葡萄溝,以及甘肅敦煌莫高窟等處進行文化交流活動。我問:「你曾說過,那是你最有價值的一次書畫交流活動,為什麼不在本書里留下痕跡?」振成說,我也遺憾沒有把那段經歷寫下來,不過你可以看看我到北美參加亞洲文化節書法展覽那部分。

翻閱作品中的國際旅遊章節,看得出,作者已把遊覽的視野擴展到國外地域。多年來他先後參加了對中東阿聯的造訪,赴西歐近十個國家考察觀光,對異域的歷史源流和現代文明,進行了富於浪漫色彩的詩意描寫,但我認為,最為引人注目的,則是體現了「中華文化自信自強」那部分的描寫,而在《太平洋彼岸飄墨香》裡,我得到了這麼一種滿足。

2019年初夏,振成赴北美參與了一場有意義的「國際文化之旅」。5月18日上午,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市陽光明媚,晴空萬里。亞洲文化節書畫展在聖達菲國際酒店會展中心啟展。各國代表團成員、旅美華僑、參展項目藝術家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以及當地市民數百人出席了啟展儀式。陳振成被安排參與剪彩,他參加文化節的項目是個人書法展覽,共展出三十多幅作品。

啟展儀式結束後,陳振成回到展場現場揮毫,以書酬賓,並把所得潤筆金全部捐獻給文化節組委會,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亞洲文化節的圓滿成功貢獻一份力量。「厚德載福」「家和業興」「福壽康樂」「弘道養正」,當一幅幅端莊秀雅、剛柔相濟的楷書、行書、行草從振成的筆下源源流出,眾藝術家對振成兄的精彩演示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我與書法結緣並持之以恆地研究學習,已有三十多年,特別是師從中國書法教育博士生導師、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教授以來,始終堅持繼承傳統經典,面向大眾的方向,做到雅俗共賞,令觀者賞心悅目,使自己的作品有源頭,有根基,有美感;能為中華傳統文化書法走向世界貢獻一點力量,這是我參與此次文化交流最感自豪的……」在接受亞洲文化節專題電視節目採訪時,陳振成坦誠論及自己習藝經過,以及參加這次書法展的目的。

展讀洋洋灑灑數十篇文章,筆者還體味到其中鮮明的藝術特色。言之有物。作者從小就養成勤讀書,善思考之習慣,且十分重視實踐活動,因而寫作的「在場感」鮮明,泥土氣息濃厚。作品取材,大都是經歷過的活生生的事例,使人讀後都會引起一種親切可信的感觀。

情節生動。作者自詡為「草根文學」的傳承者,在業界,陳振成同志的講故事才能可能比會寫文章的名氣大些,曾有「四大名嘴」之稱謂,且講故事重視情節追求動聽,這個特色也表現在本文中,故事感人,懸念迭出。

語言風趣。作者善於吸取民間文學素養,語言風趣幽默。諸如《各顯神通》裡,極辛辣地諷刺了官場中貪公款、亂報銷、中飽私囊的現象;《同意「報鎖」》一文,揭露了官場中「互相包庇」的齷齪與黑暗;在《有其父則有其子》中,則鞭撻了落後愚昧觀念對老百姓的傷害。

形象直觀。各種各樣的配圖十分養眼,特別是一些遊記,讓讀者在圖文互賞中一下子被拉近距離,也增加了作品描寫的新鮮感和形象感。當然,從嚴格的標準看,本集子的作品也並非沒有不足,譬如在敘述故事或描畫山水風光方面,文字略顯拖沓,如同振成講故事時人們常嫌他鋪墊過多過細,這個習慣一不小心也帶到了作品中。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泥土味濃,既有藝術品位又富於生活氣息的作品,令人讀後會深受啟迪並生愉悅之情。但願,陳振成先生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深入生活,辛勤筆耕,不斷創造出更新更美的作品。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陽江市作家協會主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