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僅28字,卻道盡人生的三重境界,不免唏噓感概

閱讀時代雜誌 發佈 2023-03-24T07:42:43.167543+00:00

假如你想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一定不要找李白,他太過於狂傲,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要找杜甫,他的命太苦,對生活沒有信心;要找就找蘇東坡,他是一個懂得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趣的人。這句話是余光中說的,這麼一句普通的話,足見蘇軾的魅力,蘇軾不但才華橫溢,還有一顆有趣的靈魂。

假如你想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一定不要找李白,他太過於狂傲,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要找杜甫,他的命太苦,對生活沒有信心;要找就找蘇東坡,他是一個懂得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趣的人。

這句話是余光中說的,這麼一句普通的話,足見蘇軾的魅力,蘇軾不但才華橫溢,還有一顆有趣的靈魂。

其實蘇軾的一生過得也十分坎坷,屢次被貶,挫折不斷,但是他照樣能夠過得很瀟灑,用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一切,即便是前一秒深陷苦海,下一秒也能夠談笑風生,實在是令人佩服。

蘇軾臨終之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廬山煙雨》,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道盡人生的無常!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可能不了解蘇軾的人對這首詩不太熟悉,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已經60多歲了,在經歷了滄桑世事,經歷了一生的顛沛流離之後,此時的蘇軾已經是一位風燭老人,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

這首詩更像是人將遲暮,一位老人對於人生更深層次的感悟。

其實第一遍讀這首詩感覺很奇怪,為什麼第一句跟最後句是一模一樣的呢?其實這正是蘇軾的高明之處。

蘇軾想要告訴我們:廬山的煙雨跟錢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看的風景,要是此生不去,難免會有一些遺憾,但是當你真正到了廬山下,錢塘江前,真的看到了這煙雨濛濛,看到了這潮水涌動,你又會感覺也不過如此,最後你會發現它們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它們只是廬山煙雨與錢塘江潮。

蘇軾是化用了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在這首詩中,高僧詩人把人生分為三個境界: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在蘇軾看來,「廬山煙雨」和「浙江潮」是山和水,在看到這些景象之前,人們被這裡所吸引,因為聽說這裡的自然風光優美,所以從內心裏面嚮往。

這個時候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大家心中所想跟所看到的是一致的。

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慢慢時間長了之後,因為想要前去觀看去不了,所以難免在心中有一份執念,我們為了這份執念來看「廬山煙雨」和「浙江潮」,這個時候大家的內心會得到滿足,也會出現現實跟現象的失望,讓人失去欣賞山水的初心。

大多數人達到這個境界就算結束了。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這一境界其實就是返璞歸真。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之後,就會把執念看淡,用一種純淨的初心去看待這些山水,山水便又恢復了它本身的樣子。

蘇軾的這首臨終絕筆,不像他一貫的風格,並沒有豪邁奔放的感覺,也不是婉約的風格,就是平平淡淡的感覺,好像輕聲細語一般娓娓道來,實際上卻寫盡了人生的真諦。

這三種境界雖然看起來並不難,但是能夠達到的人卻寥寥無幾,除了蘇軾之外,還有「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辛棄疾。

就好像他的《青玉案·元夕》: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實人生在世,大家都渴望可以超凡脫俗,可以悟出人生之道,但是大多數人都「夭折」在半路上,唯有達到這三重境界,才算是真正了解了人生的意義。

喜歡古典文化的人都知道,讀古詩詞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浸潤心靈,還能夠讓你擁有出口成章的學識跟靈動如水的才情,更能夠讓你擁有常人比不了的氣質。

就像這句俗話說的「你讀過的書,你走過的路,都藏在你的氣質里。」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學教授都鼓勵現在人們多讀古詩詞的原因,不管多大年紀,都可以從古詩詞中發現樂趣,找到自己。


來源:微信公眾號「古詩詞文苑」

編輯:以凡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帳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