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驛之變:大清在漠北最大的一次危機,清軍根除外蒙叛亂禍根

莽子說 發佈 2023-03-24T09:38:01.649992+00:00

1696年,大清帝國與準噶爾汗國在昭莫多展開決戰,康熙皇帝親率10萬大軍圍剿噶爾汗國噶爾丹大汗,戰役結果是清軍大勝,噶爾丹潰敗,隨後在逃亡途中自殺,準噶爾人試圖奪取喀爾喀蒙古的努力徹底破產。

1696年,大清帝國與準噶爾汗國在昭莫多展開決戰(昭莫多之戰),康熙皇帝親率10萬大軍圍剿噶爾汗國噶爾丹大汗,戰役結果是清軍大勝,噶爾丹潰敗,隨後在逃亡途中自殺,準噶爾人試圖奪取喀爾喀蒙古(外蒙古)的努力徹底破產。而清軍通過驅準保喀的戰爭,將喀爾喀18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納入中國版圖,大清的軍旗正式飄揚在漠北的上空。

因為喀爾喀蒙古諸部內附大清的時間較晚,康熙對喀爾喀部的王公依舊保留了相應的自主權,他們不僅擁有相對獨立的統治權、還有自己的部曲,康熙還對他們進行政策傾斜,以經濟援助和賞賜的方式,拉攏喀爾喀上層,以培植其對大清帝國的向心力和忠誠度。再加上昭莫多之戰後,清准戰爭暫時告一段落,特別是噶爾丹死後,繼任的準噶爾大汗策妄阿拉布坦一改與大清為敵的外交戰略,轉為對大清稱臣,於是漠北出現了一段美好的和平時光。

時間到了1755年,乾隆趁準噶爾汗國內亂之際,出兵攻滅了準噶爾汗國,並生擒了準噶爾汗國末代大汗達瓦齊,清軍聲威傳遍漠北,作為清軍對準噶爾戰爭的後方,漠北喀爾喀諸部都承擔了相應的作戰任務,或出兵協助、或出糧支持、或守衛後方,清軍在漠北構建了龐大的驛站-兵站體系,為清軍作戰保障後勤輜重,高強度的戰爭加劇了喀爾喀諸部對清軍的不滿,特別是清軍在此籌集物資、徵集糧草兵丁,大大加劇了喀爾喀與大清的矛盾。

不久後,原準噶爾汗國降將阿睦爾撒納在準噶爾舊地反叛大清,乾隆不得不開啟第二次征討西域的軍事行動,此次的規模比上一次更大,喀爾喀諸部分攤的任務自然也更重,不滿情緒自然也更重。1756年4月,喀爾喀部的一位親王額林沁多爾濟因為作戰不力,被乾隆處死,消息傳到漠北,各部輿情洶洶。於是,喀爾喀王公中最有威望的親王、大清帝國的喀爾喀將軍青袞雜布趁機發起叛亂,與阿睦爾撒納一東一西遙相呼應,並打出恢復成吉思汗榮光的口號。青袞雜布的叛亂引起了喀爾喀諸部的群起響應,當時清軍主力多在西域剿滅阿睦爾撒納,漠北的兵力空虛,使得青袞雜布很快就控制了漠北大部分地區,儼然有脫離大清「單幹」的勢頭。

與此同時,青袞雜布還積極策應阿睦爾撒納的軍事行動,他撤銷了阿爾泰地區的所有卡倫(哨所、兵站),青袞雜布還把爾庫爾至伊勒伯爾和碩的兵站糧站、驛站以及阿爾泰通往伊犁的所有喀爾喀軍士召回。此舉使得前線清軍與後方的通信斷絕、後勤斷絕,史載「十六驛二十九驛一時盡撤,羽書盡斷」。青袞雜布趁機攻打烏里雅蘇台的清軍大營、以及庫倫恰克圖等重鎮。整個漠北局勢近乎失控,是為撤驛之變。

乾隆得到漠北軍報後,火速召開御前會議,一方面派第三世章嘉呼圖克圖出使勸說漠北精神領袖哲布尊丹巴不要支持青袞咱卜;另一方面從內地和東北調集八旗、綠營兵精銳火速前往漠北平叛,經過乾隆政治和軍事雙重打擊,青袞雜布戰敗逃亡。1757年,清軍在外蒙與至沙俄交界處杭哈獎噶斯生擒青袞雜布,乾隆將叛亂首領青袞雜布和他的2個兒子和一眾黨羽全部處斬,乾淨麻利地平定了此次叛亂。

撤驛之變結束後,乾隆認識到必須更改此前的漠北政策,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類似叛亂事件。不久後,乾隆在喀爾喀設置庫倫辦事大臣,並在此留駐清軍以鎮守漠北,之後又籌建了科布多和唐努烏梁海大營,三者互為犄角,共同捍禦漠北,此後一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漠北再無反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