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逛黃村井

中國農信新聞 發佈 2023-03-24T10:05:42.162694+00:00

「不逛黃村井,枉來芭蕉溝。」這句廣告語激發了我對黃村井的濃厚興趣,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前去一探究竟。芭蕉溝,有人說是因為山溝里盛產芭蕉而得名,也有人說山溝里有一塊石頭形似芭蕉,故稱為「芭蕉溝」,究竟哪種說法正確,至今已無從考證。

「不逛黃村井,枉來芭蕉溝。」這句廣告語激發了我對黃村井的濃厚興趣,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前去一探究竟。

芭蕉溝,有人說是因為山溝里盛產芭蕉而得名,也有人說山溝里有一塊石頭形似芭蕉,故稱為「芭蕉溝」,究竟哪種說法正確,至今已無從考證。還有人說在嘉陽煤礦老礦區兩個煤井關閉之前,礦上每年都要進行「芭蕉仙子」選拔,由此使得小小的芭蕉溝遠近聞名。

黃村井位於芭蕉溝,是過去嘉陽煤礦的一號井,盛產優質的K3煤,黃村井因此而成為當時重要的煤炭開採地。如今黃村井已經停止了煤炭開採,被打造成了一個對外開放的參觀體驗地,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其他地方不可複製的。到芭蕉溝不逛黃村井,確實是一大遺憾。

從原嘉陽煤礦所在地到黃村井大約只有兩公里。早春時節,山寒水瘦,兩面山峰,高聳入雲,峭壁千仞,相互對峙,竹木交錯,相映成趣,枯藤古樹,吐露新芽,山花爛漫,百鳥爭鳴。一條小溪穿行其中,窄逼處不到兩米,乾枯的河溝如同乾癟的軀體,露出一個個「皮包骨」,即將斷流的小溪,像蛇一樣彎彎曲曲,一直從山裡延伸到山外。小溪兩岸的芭蕉,或成堆,或成排,或成片,尚未脫去焦黃的外衣,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吐出「芯」綠,珍稀的桫欏心甘情願陪伴左右,一條旅遊便道一直通到黃村井。

來到黃村井,井沿上「工業學大慶」幾個大字赫然映入眼帘。礦井上面的山坡上,幾顆桫欏筆直地站立著,像忠實的哨兵經年累月地守護在那裡。

買票、戴上安全帽、過安檢,隨後進入礦井,接著便是一個斜下坡直通井底,右側是276級台階,左側是一個煤炭運輸通道。順著斜坡來到中部,左側運煤通道上有一石雕。隨著動感感應,洞內的播放器開始播報:旁邊的這個石雕,前面是一個衣著單薄破舊的佝僂老漢,肩上挎著一根繩子,躬腰使勁向上拉著一車煤炭,後面是一個赤身裸體的男孩使勁向上推著煤車,從爺孫倆的衣著來看,他們的家境十分貧寒,爺孫倆運煤是為了掙錢供孫子上學讀書。一座石雕把過去窮苦人民的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

繼續下到井底,動感播放器接著介紹:這裡與地面的垂直高度達42米……此時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迷宮,按照箭頭所指的參觀線路,連續兩次左轉便來到猴兒車區。這個像猴兒一樣的坐騎是固定在鋼繩上的,鋼繩則是通過輪軸的轉動而帶動其向前移動的。坐上猴兒車代步前行約50米,然後步行依次進入原始採煤作業區、現代採煤作業區,狹窄的井道、低矮的井頂,令人十分壓抑,呼吸困難……親眼目睹煤炭工人的工作環境,我的感受只有一個字:苦!原始和現代採煤兩相比較,後者的開採能力不僅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且安全性也有了極大保障。現實再一次證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來到瓦斯爆炸預警區,洞內的播放器立刻發出「噼噼啪啪」的瓦斯爆炸聲,讓參觀者大吃一驚,這樣的設計是為了給人以「危險」的警示。同時也說明煤礦工人隨時都處於危險的境地之中,時刻都不能放鬆警惕。

穿過掘進工作面,來到挖煤體驗區,我用撬棍使勁撬動煤層,結果只掘出一小塊,原來挖煤是如此的困難。只有親身體驗後才會知道,每一塊煤都是煤礦工人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的,都凝聚著他們的汗水和心血。

繞了一大圈之後,我們從井底沿階而上,洞壁上有黃村井開採的平面圖和煤炭的形成、古法採煤、現代採煤等知識簡介。上到頂部,漫步時光隧道,如同穿越歷史長河,五彩繽紛,曼妙輕盈,光陰荏苒,時光飛逝……穿過時光隧道,便到了出井口。

走出礦井,抬頭就是一塊明淨的天。假如是一名礦工,我想,此時此刻更有一種別樣的感受!

煤,它深埋地下,默默無聞,樸實無華;它,外表雖然漆黑,「內心」卻很熾熱;它,燃燒的是自己,溫暖的卻是別人。

煤炭開採不僅體現了礦工不畏艱險、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且彰顯了他們自強不息、用勞動創造財富的人生價值!對比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自然就會心滿意足了,知足者常樂吧!

逛完黃村井,我既長了見識,又長了知識,同時還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真是不虛此行!

作者:樂山農商銀行紀委書記、監事長周依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