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起源、孕育和維持,都離不開水。
如果沒有水,人體就無法維持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排泄、體溫恆定等生理活動。
但是,水紅是非多。日常生活中,我們能聽到的關於喝水的流言可太多了,有人說白開水隔夜會變成「害人水」,有人說電熱水壺燒的水會致癌,這都是真的嗎?
隔夜白開水是「害人水」?
白開水是最常見的一種水,但它的爭議也不少,尤其是白開水隔夜後。有人說,白開水隔夜後會含亞硝酸鹽、能致癌,這是真的嗎?
其實大家不用太擔心,拋開劑量談毒性的都是耍流氓~
按照國家規定,生活飲用水的亞硝酸鹽標準是 1 微克/ml。
也就是說,只要亞硝酸鹽不超過這個量,就是安全的。而一般隔夜水的亞硝酸鹽含量都不會超過這個數字,致癌就無從談起了~
不過,也不建議無節制的喝隔夜水,水放置時間過長,可能出現水變質,掉進蟲子和進灰塵的情況。
所以,建議開水燒好之後最好儘快喝完,不要久存。
天天喝電熱水壺燒的水,易得癌?
國人向來愛喝白開水,即便是到了夏天,天氣很熱,也習慣把水燒開放涼再喝。
於是,電熱水壺便成了家家戶戶都必備的電器,想喝白開水的時候,隨時都能燒一壺,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然而,最近網絡上卻有說法稱:「用電熱水壺燒水會析出重金屬錳,長期攝入,可導致體內的錳元素超標,從而損傷神經甚至致癌!」這是咋回事?
事實上,電熱水壺的製作材料中雖然含有錳,但其是以緻密組織存在的,日常煮水很難析解出來。
即便是持續翻煮1000小時以上,能析出的錳元素也是很有限的,對人體的影響基本可忽略不計。
而且,「錳」作為人體必須的一種微量元素,並不是洪水猛獸。
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成年人每天錳的推薦攝入量或適宜攝入量是4.5毫克。
人體缺少錳的攝入,會影響神經發育。但長期過量攝入錳,也確實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比如導致帕金森、痴呆、會讓人變笨、精神不振等。
注意,這裡有個前提——長期過量攝入錳。
錳的熔點在1200℃以上,電水壺在日常使用過程溫度不會超過100℃,所以在燒水時基本不會造成錳的溶出。
退一步講,即使有錳溶出,但量也要足夠多,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參照《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成年人每天錳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11毫克。而之前抽檢中的熱水壺中,錳析出的最高值為1.168毫克/升。
也就是說,我們每天要飲用大概9升這種電水壺燒開的水,才有可能超出一名成年人每天合理的錳攝入量。
所以,只要購買的是正規產品的話,是安全的,沒有中毒、致癌的風險,不用太擔心會出健康問題。
當然,我們不管購買哪種電熱水壺,都得購買合格產品。再根據個人及家庭需求考慮材質及大小等因素:
① 如果購買不鏽鋼熱水壺,儘量選用304不鏽鋼、316不鏽鋼等食品級不鏽鋼,或是選擇帶有「執行標準GB 9684-2011」或「食品接觸用」標識以及字樣的電熱水壺。
② 如果買玻璃熱水壺,應選用高硼矽玻璃,其性能穩定,材質安全,且不容易生成水垢。
③ 陶瓷電熱水壺,如果是彩色的,可能析出重金屬有毒元素,建議最好選擇內壁無顏色、無圖案的。
多喝熱水,真的能緩解病痛?
「多喝熱水」一直都是國人關心他人的經典話語。「感冒了?多喝熱水」,「嗓子干癢咳嗽?多喝熱水」「皮膚乾燥?多喝熱水」......但多喝熱水,真的對身體有好處嗎?
喝熱水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就有「病至而治之湯液」的記載,這裡的「湯」說的就是熱水。
在身體出現病症時,多喝熱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出廢物,緩解病痛,對人體確實頗有好處。
但縱使是熱水這樣的好東西,肆無忌憚地喝,也會給身體帶來健康隱患,比如超過65℃的熱水可能致癌。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溫度為40℃~50℃,如果超過65℃危害更大,可能造成損傷、潰爛等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報告,警告飲用65℃以上的熱飲,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雖然黏膜皮有自我修復功能,但長期反覆刺激會讓黏膜產生長期損傷,進而可能誘發癌症。
也就是說,喝熱水的溫度不能過高。天熱時,水溫可與室溫相近;天冷時水溫可稍高點,但不宜超過40℃,喝前先用嘴唇抿一抿,感覺不燙口再喝,這樣既不會過度刺激腸胃道,又不易造成血管收縮。
以上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