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雙春清明不上墳」?切記不要被謠言亂了回鄉掃墓的決心

洮野渡 發佈 2023-03-24T23:44:48.069996+00:00

雙春清明不上墳,上墳禍事生」,是一位網友文章中的觀點。此觀點一出,引爆網絡。雙春年的清明節,真的不適合上墳?如果上墳,真會有禍事發生?其實,這不是什麼古語、古訓。也不是什麼標新立異的觀點。它純粹是作者的胡編亂造,聳人聽聞。純粹是一條無中生有、蠱惑人心的網絡謠言。為什麼這樣說呢?

雙春清明不上墳,上墳禍事生」,是一位網友文章中的觀點。

此觀點一出,引爆網絡。

雙春年的清明節,真的不適合上墳?

如果上墳,真會有禍事發生?

其實,這不是什麼古語、古訓。

也不是什麼標新立異的觀點。

它純粹是作者的胡編亂造,聳人聽聞。

純粹是一條無中生有、蠱惑人心的網絡謠言。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下面,野渡雜談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簡要分析。

一、雙春年的出現,是陰曆與陽曆時間上存在「陰差陽錯」的結果。

眾所周知,我國的曆法是陰、陽曆合體法。

陰曆是按照月亮盈虧計算月份時間。

一年分12個月,共計354天。

陽曆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來確定年份。

一年也分12個月,共計365天。

如此一來,陰曆比陽曆少了11天。

怎麼辦?為了陰、陽曆同步運行。

古人設計了陰曆年安排閏月這一概念。

把多餘的11天,積累成一個月。

每2至3年安排一個閏月,以解決陰曆與陽曆的時間差問題。

這就是農曆閏月的由來。

但是,農曆的節氣只有24個。

每一個月兩個節氣運轉,而實際上加上閏月,有時候的年份是13個月。

這樣周轉下來,立春的節氣有時候在年初出現了,最後到年尾的時候,再一次出現。

這就是所謂「一年兩春」的現象。

它又稱「雙春年」。

二、雙春年的出現,是傳統曆法中人為安排的結果,跟婚喪嫁娶、吉凶禍福無關。

首先,根據上述周轉周期計算,我們每19年中會出現7次「雙春年」,出現7次「無春年」。

這完全是根據節氣和物候的變化,人們作出的人為安排與調整。

難道遇到此類情況,都不結婚?都不上墳?

其次,出現「雙春年」也跟我們選擇哪一天作為新年的開端有關。

所謂開端,也就是歲首。

如果把「立春」作為新的一年的開端,那就不存在一年兩春的情況。

而且,現在也有許多學者主張把「立春日」作為一年的歲首。

歲首也是可以自行選擇的。

如商代以12月1日為歲首。

周代以11月1日為歲首。

夏朝以正月初一為歲首。

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就是夏曆。

所以,歲首是正月初一日。

因此,上古時期根本沒有什麼「雙春年」之說。

可見,閏月也好,雙春也罷,都是曆法中的人為安排與計算,跟婚喪嫁娶,或禍福吉凶,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三、所謂「雙春不上墳,上墳禍事生」的說法,純粹是牽強附會的謠言,切不可為此亂了清明祭祖的決心。

對於「雙春年」的民間俗語很多。

如「雙春結婚,多子多孫」、「雙春上墳,福蔭子孫」等等。

這是正面的說法。

當然也有一些反面的說法。

如「雙春結婚,梅逢二春」,認為不宜結婚。

「雙春不上墳,上墳禍事生」,認為不宜上墳。

其實,以上這一些說法,不僅自相矛盾,而且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毫無根據,毫無道理,更談不上科學。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這首詩,形象地描述了古人清明上墳的真實感受。

更何況在疫情三年中,我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鄉掃墓了,更應該藉此機會回去祭拜祖先,盡一盡孝心。

因此,野渡雜談請朋友們切記:千萬不要被一句「雙春不上墳」的謠言而蠱惑了自己,亂了自己回鄉掃墓的決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