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拓殖城的龐貝,其對外擴張給羅馬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羽sir歷史 發佈 2023-03-25T04:23:56.418764+00:00

羅馬共和國後期的一系列對外擴張給羅馬帶來了數不盡的金銀財寶、土地和奴隸,也給羅馬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帶來了巨大影響,在經濟方面尤其突出。

羅馬共和國後期的一系列對外擴張給羅馬帶來了數不盡的金銀財寶、土地和奴隸,也給羅馬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帶來了巨大影響,在經濟方面尤其突出。公元前80年成為羅馬拓殖城的龐貝城,同樣經歷了對外擴張帶來的改變,其經濟發展面臨了許多機遇與挑戰。

商品化的農業

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下,公元前六世紀初始建的龐貝城,經過了600多年的發展,至公元一世紀,其農業已經非常發達。不過,這一時期龐貝城的農業卻與之前有所不同。首先,龐貝城的土地模式發生了變化。至公元前二世紀,隨著羅馬統一義大利、征服迦太基和東方各國,羅馬獲得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錢幣和土地。

其中分肥最多的羅馬軍隊的將領、元老院議員以及新興的商人階級希望用已有的財富進行投資,保證他們安逸悠閒的生活,而羅馬重農的傳統和土地的安全性、穩定性使得這些羅馬貴族們十分熱衷於置辦田產。那時候,領土擴張的羅馬新增了許多公有地,但受戰爭影響,相當一部分的土地都非常荒蕪。

為了儘快恢復生產、休養生息,官方對這些土地進行了分配,土地一部分由原來的所有者占有,剩下的則一分為三:第一部分賣給個人;第二部分用競租的方法出租,承租人只有使用權;第三部分劃給最先占領的人,但他也必須向國家繳納定年租。很明顯,除了原有所有者持有的份地外,其餘的無論是需要購買還是租賃的土地,富裕的羅馬貴族們都極具優勢。

不僅如此,他們利用一切機會擴大地產,有的甚至採取說服購買、暴力霸占從而取得那些分配給小農的土地。當然,由於分配到的土過於分散,致使很多小農沒有精力顧及,有的小農甚至因為太過貧窮而沒有足夠的資金恢復生產,因此,許多小農不得不主動出賣私人份地。這樣,羅馬的大部分土地便都掌握在羅馬貴族手中。同時,國家為了使新征服的土地得到開發利用,還突破了原有規定的私人土地規模的限制,使貴族們的土地兼併越來越猖狂。

在後來,雖然「土地兼併」受到格拉古兄弟的打擊和內戰之下退役軍人要求重新分配土地的動搖,但大地產並沒有因此而減少。隨著帝國的建立和領土的進一步擴張,羅馬貴族控制的大地產一步步取代原本占據主導的由大量自由平民地主耕作的小份田地。

位於義大利南部的龐貝城的土地模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變化的,原本屬於龐貝小農的土地被富有的羅馬貴族們兼併,這些面積小但數目多的土地單位逐步集中在少數貴族手中,更具規模化的具有農莊性質的鄉村維拉興起,逐漸成為公元一世紀龐貝城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單位。

當更多的土地被更少的人占有時,當以土地為生的自由農民被迫離開土地,而其土地卻被大資本家和羅馬貴族取而代之時,原本以自給自足為主要目的的農村經濟開始以營利為目的,農產品更多的走進流通領域成為商品。這時候,龐貝城內人口的生存需要以及海外需求的日益增大,為農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助長了農業營利的可能性。

大規模集中的土地、廣闊的市場需求、廉價充足的奴隸勞動,為龐貝城發展面向市場的農業提供了條件。公元一世紀,龐貝城的農業越來越商品化,最突出體現在種植作物的種類上,原先占據大頭的糧食比重減小,葡萄、橄欖、花卉、蔬果等經濟作物占據了較大的比重。糧食作物甚至已經被邊緣化。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仍然缺乏關於公元一世紀龐貝糧食生產的有力證據,儘管可能是因為公元79年火山噴發發生在冬季,因此關於穀物種植的遺蹟難以探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糧食生產數量之少。究其原因,雖然糧食也已進入市場出售,發展商品糧不是沒有可能,但由於氣候和土壤的特殊性,龐貝城的糧食收成率無法與埃及等產糧大區相比,糧食種植回報率低。

與葡萄相比,龐貝一公頃的土地每年產出的糧食大概只能夠養活一到兩人,但生產的葡萄卻足夠二十個人喝上一年的葡萄酒。龐貝有種植遺蹟的平原大約10600公頃,若全都用來種植穀物,也只能勉強養活龐貝城全部人口,但如果用來種植葡萄,除了滿足城內需求之外,還有大量的盈餘以供出口。

況且糧食作為最基本的滿足生存的主食,價格較為低廉,每公頃葡萄園產出的葡萄酒約能賣3600塞斯特斯,但每公頃小麥卻只能賣440到1100塞斯特斯的價格,與葡萄、花卉等以滿足奢侈享樂需要的經濟作物相比毫無競爭力,對於寄希望於生產獲利的羅馬貴族來說,種植糧食乃是下策。 為了使農業收益最大化,葡萄、橄欖、花卉、蔬果等成為了龐貝農業生產的主要對象。

一直以來它們都是龐貝的優勢品種,不僅品質好,產量也高,由於都屬於經濟作物,售賣價格更是比糧食高得多,莊園主人不僅可以直接零售給顧客,也可以批發給手工工場充當原料,還可以自行加工後再向市場出售,銷路廣闊。葡萄在所有作物中種植面積最廣、最受歡迎。考古發現,黛拉·皮薩內拉、瑞吉娜和波比迪烏斯·弗洛魯斯三人各自的龐貝維拉中,葡萄園都占了整個莊園的76%至93%。

其中在瑞吉納的維拉發掘出的農業器具大部分都與釀酒有關,包括一台壓榨機和十八個巨大的葡萄酒陶罐,這些陶罐足以容納1萬升葡萄酒,大大超出了日常家庭消費的數量。該維拉附近還發現了一處存有84個陶罐的維拉,其中72個陶罐都用來存放莊園生產的葡萄酒,而這72罐葡萄酒的量也遠比莊園成員日常所需多得多。

這些都表明了龐貝城的許多維拉都有大比例的土地用於葡萄種植,為的是以葡萄為原料生產大量海內外需要的葡萄酒,再通過葡萄酒的售賣獲得可觀的收益。龐貝葡萄的產量頗為驚人,若保守估計龐貝種植葡萄的面積只占整個龐貝平原的四分之一以及海拔100至400米的山坡區域,那麼龐貝地區的葡萄酒總產量則達到了差不多每年三千四百萬公升,在豐年,甚至能多出三分之一的收成。

老普林尼曾經在其作品中對某些龐貝葡萄酒存在的缺點進行了吹毛求疵的評論,也意味著龐貝生產的葡萄酒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為本地消費而釀造的酒,而是已經遠銷各地、家喻戶曉了。為了提高出售的便利性、降低交通成本,城郊農業開始興起,城內的葡萄種植也多了起來。20世紀60年代,人們在城內發現了一處種植密集的葡萄園遺址,葡萄園占地大約半公頃,位於一座圓形劇場對面。

這樣,葡萄酒在園區直接生產,不僅可以十分便捷地向園區所靠近的戴爾阿邦丹薩大街上的商店出售,葡萄園主人還在圓形劇場旁邊設置了一個小型的三角零售台,為觀看比賽的遊客提供飲品服務。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說明了龐貝地區葡萄種植的商品化和規模化。

另外,橄欖、花卉、蔬果的種植規模雖然沒有葡萄大,但也是龐貝作物種植的首選之一。橄欖壓榨的橄欖油是義大利地區和羅馬世界普遍使用的食用油,也是製造香料的重要成分。龐貝城幾乎所有的農場都發現了一定數量的榨油機以及木炭殘留物,證明了龐貝橄欖油的產量十分可觀,除了滿足維拉的消費,還有不少盈餘用來滿足該地區城市的需求。

此外,目前還挖掘出了四處專門種植橄欖並生產橄欖油的農場,可見龐貝橄欖種植的專門化。加圖還曾提到龐貝所售的榨油機費用很低,並說龐貝是最適合人們購買榨油機的地方,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龐貝製造的榨油機物美價廉。而對於其物美價廉的原因,可以推測是因為龐貝種植的橄欖多,為了更好地完成橄欖油的壓榨,龐貝製造出了數量多、性能好的榨油機,也因而憑藉高超的製造技術和效率促進了副產品榨油機的大賣。

由於龐貝的大部分農田都用來生產有利可圖的經濟作物,本地生產的糧食不足以滿足當地龐大人口的需求,所以龐貝地區的糧食大部分都有賴於從海外進口。這些地區的商品糧相對低廉且易得,保障了龐貝的日常需求,保證了龐貝發展特色的商品化農業。龐貝的農業商品化越發深入,其生產的經濟作物為許多手工業生產提供原料,帶動了龐貝的手工業進步,銷往城內市場以及出口海外,也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為商業和手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為龐貝商人提供了商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