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腫瘤,栽在心臟?中山醫院關注腫瘤心臟病交叉學科,讓患者「就醫有門」

文匯網 發佈 2023-03-25T06:20:09.809707+00:00

當前,腫瘤診療水平大幅提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與之相應,免疫治療的毒性管理成為腫瘤診治的重點問題。

當前,腫瘤診療水平大幅提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與之相應,免疫治療的毒性管理成為腫瘤診治的重點問題。今天,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心臟病多學科診療(MDT)團隊正式發布《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臨床診療建議》中英文版本,標誌著中國ICIs相關心肌炎診療步入臨床實戰階段,讓中國患者能更安全地享有免疫治療帶來的生存獲益。

中山醫院心內科腫瘤心臟病亞專科主任程蕾蕾主任醫師介紹,經一年多推敲、打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臨床診療實施建議》中英文版於今年1月、3月首發於《ClinicalCancerBulletin》和《中國臨床醫學雜誌》。該診療實施建議對現有證據進行了全面梳理,在臨床實踐中有較強的可實施性。

相較既往指南,本診療建議更新了對熱點問題的闡述。比如,隨著對ICIs相關心肌炎的認識深入,絕大多數糖皮質激素敏感型ICIs相關心肌炎可以得到良好控制,但ICIs相關心肌炎一旦發生糖皮質激素抵抗,預後極差,成為限制ICIs臨床應用的關鍵瓶頸。本診療建議首次闡述JAK抑制劑托法替布在激素抵抗型ICIs相關心肌炎中的良好應用效果,為複雜性/難治性ICIs心肌炎治療提供有利保障。

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腫瘤心臟病亞專科主任程蕾蕾主任醫師團隊研發的兩項ICIs相關不良反應發生風險預測及預後判斷的相關專利同期舉行轉化簽約。該團隊構建了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預測模型,從而幫助臨床醫生為腫瘤患者制定最合理的診療計劃。同時,團隊提供了一項補體通路相關血漿蛋白標記物及診斷試劑盒的新發明,有助於解決ICIs心肌炎診斷和預後檢測的難點問題,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生了腫瘤,卻栽在心臟?這對腫瘤患者來說並不是危言聳聽。腫瘤患者合併心血管病的情況日趨普遍,由於我國目前腫瘤心臟病學仍處於起步階段,腫瘤學和心血管病學的專業壁壘使大量腫瘤心臟病患者長期處於「求醫無門」的窘境。

為幫助日益增多的廣大腫瘤心臟病患者走出困境,中山醫院腫瘤心臟病多學科診療(MDT)團隊2018年4月開設了華東首個腫瘤心臟病MDT門診,通過不同學科交叉協作和緊密配合,打破專業壁壘,為腫瘤心臟病患者帶來最佳診治方案。

經數年探索努力,團隊在腫瘤心臟病的臨床診治中積累了豐富的病例。為了給心血管科和腫瘤科同道提供幫助與啟示,團隊在既往出版發行的我國第一部腫瘤心臟病學臨床實踐總結——《簡明腫瘤心臟病學臨床指導手冊》一書的基礎上,凝練交叉學科實踐過程中的難點和亮點撰寫發行《腫瘤心臟病學真實世界病例索驥》。

腫瘤心臟病作為新興交叉學科,需要為更多人所知,而科普作為促進醫學專業知識在廣大群眾中普及的重要推手,作用不容小覷。上海市科委科普工作處何家驥處長表示,醫學科普傳播不僅要關注常見病、多發病,更要與時俱進關注新興交叉學科,中山醫院腫瘤心臟病多學科診療(MDT)團隊拍攝的微電影《說句心裡話》,通過多種途徑加大腫瘤心臟病科普宣傳,帶動全國腫瘤心臟病學科建設,造福更多患者。

作為本次會議主席,中山醫院副院長、心內科副主任錢菊英教授表示,隨著腫瘤診療水平提高,腫瘤倖存者逐年增加,其生存期內的心血管問題日益凸顯,新型抗腫瘤治療手段推陳出新,可能造成患者各時間段的心血管不良反應,腫瘤合併心臟病的診治隨訪,既不同於傳統心臟病,也不同於傳統腫瘤科,因此,需要組建並推進腫瘤心臟病多學科團隊建設,為腫瘤心臟病患者帶來全方面個體化治療服務,最大限度幫助得了腫瘤的患者不再栽在心臟上。

作者:唐聞佳

編輯:唐聞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