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發明者戈登·摩爾去世,享年94歲|矽基世界

鈦媒體app 發佈 2023-03-25T06:33:20.335311+00:00

2005 年,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在加州英特爾總部拿著一塊矽晶圓(來源:AP)半導體與計算機行業的一位傳奇人物落幕。

2005 年,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在加州英特爾總部拿著一塊矽晶圓(來源:AP)

半導體與計算機行業的一位傳奇人物落幕。

鈦媒體App 3月25日消息,根據英特爾官網,英特爾與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今早宣布,半導體行業先驅、英特爾公司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周五(3月24日)在夏威夷的家中去世,享年94歲。

摩爾和他的同事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於1968年7月創立了英特爾。摩爾最初擔任執行副總裁,直到1975年成為總裁。1979年,摩爾被任命為董事長兼執行長,1987年之後僅繼續擔任董事長,1997年摩爾成為名譽主席,並於2006年卸任。英特爾在摩爾的帶領下,最終將「Intel Inside」處理器應用於全球80%以上的個人電腦,一度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

創立英特爾之前,戈登·摩爾於1965年提出了大名鼎鼎的「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微處理器的性能提高一倍。「摩爾定律」成為了半個世紀以來衡量晶片行業內外進步的重要標準。(註:「摩爾定律」1965年預測集成電路密度翻倍所需的時間是一年,1975年摩爾將這一速度修訂為兩年翻一倍)

「摩爾定律」誕生至今,晶片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變得更高效、更便宜,推動了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上大部分技術的進步,不僅讓個人電腦出現在人們面前,也誕生了更多網際網路和矽谷巨頭,如蘋果、Facebook、谷歌等,儘管「摩爾定律」的持續適用性仍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如今,這樣一位技術先知、傳奇人物、科學家與富豪融為一身的雙面人突然落幕,令人扼腕。

對此,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 (Pat Gelsinger) 表示,戈登·摩爾通過他的洞察力和遠見定義了技術行業。幾十年來,他在揭示電晶體的力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啟發了技術專家和企業家。「在英特爾,我們一直受到摩爾定律的啟發,並打算追求它,直到元素周期表用盡。」

基辛格強調,當英特爾利用技術的力量改善地球上每個人的生活時,戈登的願景將成為我們真正的North(北方,指引之意)。基辛格的職業生涯和大部分生活都是在戈登·摩爾領導英特爾的領導下形成的,他為繼承他的遺產而感到榮幸和責任而感到謙卑。

「八叛徒」之間最有天賦的技術領導者

2005年,戈登·摩爾對媒體表示,提出第50年的「摩爾定律」是在正確的時間——在半導體行業處於起步階段,出現在正確的地方——英特爾長期領導了 PC 晶片處理器行業。

「我試圖做的就是傳達這樣的信息,即通過在晶片上放置越來越多的東西,我們將使所有電子產品變得更便宜。」摩爾表示。

不過有趣的是,儘管摩爾預測之後出現了個人電腦(PC)設備,但他告訴《福布斯》雜誌,直到80年代末他才購買家用電腦。

戈登·摩爾出生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的佩斯卡迪諾。他的父親沒有上過多少學,17歲就開始養家,做一個小官員,母親只有中學畢業,但一家人日子過得也溫馨和樂。

11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年幼的摩爾對化學產生了興趣。當時鄰居的孩子有一個獨特的聖誕禮物,那是一個化學裝置,裡面有許多真正的化學試劑,可以製成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甚至可以製造炸藥,摩爾簡直完全著了迷,整天跑到鄰居家裡去,研究這些小東西,他開始想成為一個化學家。

高中畢業後他進入了著名的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專業。1950年,摩爾獲得了加州伯克利分校學士學位,接著他繼續深造,於1954年獲得化學和物理學博士學位。

大學畢業之後,摩爾在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開始了他的研究生涯。1956年他返回加利福尼亞,加入到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進行工作,在那裡他遇到了未來的英特爾聯合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當然也誕生出了矽谷「八叛徒」 (TrAItorous Eight) 的故事——「叛徒」在矽谷文化中是個褒義詞,它代表著一種對傳統的叛逆精神,正是這種精神締造了矽谷的傳奇。

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的創辦人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 是提出電晶體的第一人,被稱為電晶體之父,他與諾伊斯與基爾比發明的集成電路 (Integrated Circuit),奠定了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基礎。

1956年,肖克利決心離開貝爾實驗室,在土豪科學家朋友貝克曼(發明pH值測定法的人)的資助下,位於加州創立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肖克利依靠其聲望,很快為他的實驗室找到了一批聰明絕頂的人,這包括後來發明了集成電路的諾伊斯、提出「摩爾定律」的戈登·摩爾和風險投資巨頭KPCB的創始人克萊納等。

但問題在於,當肖克利1965年得了諾貝爾獎之後被到處邀請去做演講,他對公司業務越來越隨意了,甚至公司的經營目標一變再變,以個人喜好而不是經營產品和工藝的角度去開展業務,公司成立了一年多,拿不出一件產品。所有人失望至極,第二年,肖克利手下包括摩爾在內的七個年輕人終於忍受不了他的專橫獨裁,更不願意把時間浪費肖克利的公司里,私底下打算集體「叛逃」,另起爐灶單幹。

1957年9月18日(《紐約時報》稱這一天為人類歷史上10個重要的日子之一),七個年輕人還拉上諾伊斯之後,「八叛徒」集體向肖克利提交了辭職報告。肖克利當時勃然大怒,斥責他們為「八叛徒」,因為在肖克利看來,除了諾伊斯外,其他人都是在他的指導下掌握了電晶體技術,如今他們居然還想用這個技術去開一家製造電晶體的公司,這種行為簡直是「欺師滅祖」。

矽谷「八叛徒」合照

「八叛徒」在和肖克利攤牌後,很快得到了一筆138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成立了「仙童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諾伊斯擔任CEO。仙童成立不到半年就開始盈利,並且憑藉其技術優勢,成為半導體行業的第二大巨頭,另一個是模擬晶片巨頭德州儀器(Ti)。但在仙童風頭無兩的時候、1959年開始,就陸續有人從仙童半導體「叛逃」出去創業,後來「八叛徒」也開始出走,而諾伊斯、摩爾以及另一位高管安迪·格魯夫也一起離開了仙童,創辦了存儲晶片公司,不久後被命名為Intel——Integrated Electronics縮寫。

根據原騰訊副總裁、計算機科學家吳軍博士再版的《浪潮之巔》所述,他認為當時「八叛徒」從仙童出走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因為仙童背後的出資人擁有公司的決策權,並有權在8年內以300萬美金收購所有股份,導致企業所有權或員工股權問題一直無法得到解決,甚至連CEO自己後來都不擁有仙童的股權了。而矽谷創業潮中競爭對手過多,仙童的衰落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有一個非常戲劇性的事件是,1969年矽谷的一次半導體峰會上,400多名參會者只有24名不是仙童的前員工,大家齊聚一堂,其樂融融,無一不感謝老東家仙童半導體為矽谷和半導體行業帶來了一片繁榮,而類似這種「叛徒」的故事一直在科技行業不斷地演繹著,至今依然成為科技創新人才發展的趨勢之一。

2005年,摩爾向《財富》雜誌描述自己是一位「偶然的企業家」,他沒有強烈的創業衝動,但他、諾伊斯和格羅夫建立了強大的合作夥伴關係,帶領英特爾度過1980年代最為輝煌的增長時期。

諾伊斯擁有解決晶片工程問題的理論,而摩爾則捲起袖子,花費無數時間調整電晶體,完善諾伊斯廣泛但有時定義不清的想法,這些努力往往會得到回報。格羅夫作為英特爾的運營和管理專家填補了該創業團隊的空缺。他們三人在英特爾內部被稱為「英特爾三位一體」,

在摩爾和諾伊斯的領導下,英特爾發明了微處理器,為個人電腦革命開闢了道路。

而有媒體認為,摩爾是「八叛徒」之間最有天賦的技術領導者。

左側是摩爾(來源:英特爾官網)

1979年,摩爾被任命為董事長兼執行長(CEO),1987年之後僅繼續擔任董事長。1997年,摩爾成為名譽主席,並於2006年卸任。2002年,摩爾在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手中獲得了美國最高平民榮譽勳章。

2013年,福布斯雜誌估計他的淨資產為41億美元。

晚年,摩爾非常喜歡釣魚以及保護河流生態。2000年,他和妻子貝蒂創辦了一個專注於環境事業的基金會。該基金會承擔了保護亞馬遜河流域和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的鮭魚溪流等項目,其資金來自摩爾捐贈約50億美元的英特爾股票。而且,他還向母校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捐贈了數億美元。

摩爾和妻子育有兩個孩子。2006年從英特爾退休後,摩爾在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兩地工作,擔任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的董事會主席,直到2018年轉任名譽主席。此外,摩爾還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師學會院士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從1995年到2001年初,他擔任加州理工學院董事會主席,並繼續擔任終身受託人。

戈登·摩爾(圖片來源:英特爾)

如今,這樣一位經典傳奇人物逝世。

英特爾董事長Frank D.Yeary表示,「戈登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美國領先的企業家和商業領袖之一。無法想像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如果沒有戈登·摩爾的貢獻。計算對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他將永遠是我們英特爾大家庭的靈感來源,他的思想是英特爾創新文化的核心。」

英特爾前董事會主席安迪·布萊恩特說:「我會記住戈登,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科學家、直言不諱的人和精明的商人,他致力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並始終做正確的事。認識他是我的榮幸,我很感激他的遺產在他幫助創建的公司文化中得以延續。」

爭議不斷的「摩爾定律」

雖然戈登·摩爾創造的「摩爾定律」一直被英特爾傳承,但在半導體和計算機行業,「摩爾定律」的持續適用性仍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就在當下ChatGPT爆火期間,今年2月末,「ChatGPT之父」、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曾發文:「新版摩爾定律很快就要來了,宇宙中的 AI 智能每18個月翻一倍。」

更早之前,英偉達(NVIDIA)創始人兼CEO黃仁勛也認為,以類似成本實現兩倍業績預期對於晶片行業來說已成為過去,「摩爾定律已經死了。」

事實上,儘管「摩爾定律」提升了集成電路PPA——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更小的面積(成本),但是成本的飆升、高昂的價格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停下對先進位程的追逐,以及 AI 、新的非矽半導體材料、光電量子、半導體工藝和體系結構的改進等新技術加持,讓人們思考摩爾定律本身的合理性。除了英特爾還保持最後的「倔強」外,更多的人都認為「摩爾定律」已不再適用於當下。

爭議就這樣產生了。(詳見鈦媒體App前文:《晶片巨頭爭論背後,「摩爾定律」到底死沒死?》)

「從定律狹義角度來說,摩爾定律確實是死了。」天數智芯CTO呂堅平此前對鈦媒體App表示,因為摩爾定律的定義是集成電路在單位成本及功耗變動不大的條件下,電晶體數目提升一倍。也就是說,摩爾定律的精神在於集成電路性價比成本提升。但目前的發展已經走到性價比裹足不前,深知下降,顯然已經不符合該定義了。

但英特爾現任CEO基辛格認為,「摩爾定律」沒有死,它還活得好好的(Alive and Well)。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表示,摩爾定律的進展不是一家之力,但是如果大家都相信摩爾定律,它仍然能夠以一定的節奏延續下去,仍然是會不斷有新的技術湧現出來。即使在現在CMOS工藝下,還是可以推進到2nm以下。

新思科技中國區副總經理朱勇對鈦媒體App表示,如果想讓「摩爾定律」回到之前的速度,需要從整個半導體系統層面去進行提升,包括體系架構、效率、算法軟體、響應速度、客戶體驗等。他強調,至少短期內,「摩爾定律」還會繼續發展,當然不排除有一個革命性的技術來推翻定律。

「我相信,可能5年、10年之後就會有突破性革命技術誕生,比如量子、光電、新的化合物等,完全推翻了我們以前用矽做晶片。但現在這個階段,矽晶片『摩爾定律』還是會往前走的,因為這是我們一個重要的技術疊代的媒介與平台。」朱勇表示。

2003年IEEE 國際固態電路會議 (ISSCC)上,戈登·摩爾修正了「摩爾定律」,提出性能翻倍的時間會延長,但半導體產業的增長速度仍然遠超幾乎其他所有產業。

學術界謹慎預測,「修正後的摩爾定律」還可以持續20年。(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