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多國爭相訪華,馬克龍邀馮德萊恩同行,美國搶先一步赴華訪問

孫緒聞 發佈 2023-03-25T20:41:22.397600+00:00

繼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之後,又兩位歐洲重要政治人物確定訪華日程,說明中國依然延續了年初的外交潮,對外影響力持續增加。

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將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於4月初共同訪華,並強調要發出「統一的歐洲聲音」

繼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之後,又兩位歐洲重要政治人物確定訪華日程,說明中國依然延續了年初的外交潮,對外影響力持續增加。

此外,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宣布會在近期訪問中國,而西班牙還將在今年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

歐盟國家首腦爭相訪華說明不論國際局勢如何發展,歐洲都不能失去與中國的合作,有必要在安全、經貿等多個問題上保持與中方接觸。

首先,在大國博弈的大環境下,歐盟有必要平衡與中美之間的關係,既不能選邊站隊也不能顧此失彼。

一直以來,歐盟與美國走得比較近,但美國始終沒有在歐美貿易摩擦上讓步,這促使歐盟不得不轉向中國示好,以尋求經貿合作。

儘管在美國的長臂管轄之下,中歐經貿等問題上還存在諸多摩擦,東西方的分歧仍未消弭,但這並不妨礙兩國在共同利益的領域深化交流,更何況中歐貿易潛力巨大,歐洲十分重視。

其次,歐盟十分重視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發揮的作用,但由於對俄羅斯缺乏信任,進而也就對中俄關係產生了不必要的「懷疑」。

儘管中方多次申明中俄交往秉持「三不」原則(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但歐盟始終心存疑慮,在涉及中俄關係的議題上,歐盟極容易受到美國的煽動。

當然,對於是否採取對華強硬政策,歐盟內部並沒有形成共識,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歐盟不會完全配合美國的行動而與中國經濟「全面脫鉤」

尤其是中國現在是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的關鍵角色,國際社會都期待中方能夠為勸和促談發揮建設性作用,深受俄烏衝突影響的歐盟自然也希望戰事儘快結束。

現在俄烏雙方都在和談的議題上鬆了口,對歐洲而言,這也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此次馬克龍和馮德萊恩計劃共同訪華,如何制止衝突升級、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無疑是歐洲關注的重點。

但是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是,馬克龍和馮德萊恩還沒正式啟程訪華,原本近期與中國關係比較緊張的美國卻搶先一步。

據報導,美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已經率團訪華,並與我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進行了會談,就雙邊經貿問題進行了充分交流。

美國財長耶倫和商務部長雷蒙多也計劃在合適的時候訪華,另據港媒報導,美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華自強則已經低調訪問了上海

雖然有關「美官員悄悄訪華」的信息暫時還沒有透露更多具體的細節,但美方這些動作被普遍解讀為是在對美國務卿布林肯的訪華行程提前「鋪路」

由此可見,美方迫切想要尋求和中方對話,再加上其他國家排隊訪華,美國這才急了,派官員先行一步訪問中國。

儘管美國政府已經習慣於霸凌式外交,但通脹高企、經濟衰退以及債務危機等現實困難也確實讓其不得不軟化姿態與中國進行合作。

雖然美國幾路人馬齊訪華,但最重要的還是得拿出誠意來。按照美方的說法,只有在對美國有利時才會與中方進行對話,而現在美方關注的點基本集中在經貿金融問題上。

這說明美國僅僅只是希望中國能幫助自己緩解經濟危機,並沒有真正反思對華政策中存在的錯誤。

說白了,美國還是放不下面子,始終想要從「實力和地位」出發,居高臨下地和中國進行談判。面對這種「胡蘿蔔加大棒」的外交方式,中方顯然不會接受。

如果說此次美方官員訪華只是試探性的,那麼歐洲則更加偏向於務實處理問題。在多次與美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想必歐盟已經認清了一個真相,那就是中歐合作將實現共贏

自烏克蘭危機以來,美國多次推動局勢升級和衝突外溢,嚴重損害了歐洲安全和經濟利益,明面上是為了反俄,實際上是在打壓歐盟。

一旦重回冷戰對峙局面,歐洲國家將再次陷入美國的全面壓制之下,實現戰略自主將再無可能。

為了實現全球戰略平衡的目的,歐盟需要務實改善中歐關係,擺脫美國的冷戰對抗,重回獨立自主的外交道路。

隨著國際社會眾多國家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美國霸權的生存空間也在不斷受到壓縮,而這正是我國能夠實現外交破局的關鍵所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