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大潰敗,生於時代,死於美國!

科技進化論 發佈 2023-03-28T01:14:16.180786+00:00

我們今天聊聊諾基亞之死。關於諾基亞死亡的原因,網絡上有以下三個版本:1、沒有選擇安卓2、沒有堅持MeeGo系統3、被諾基亞CEO(埃洛普)給坑了不知道用過諾基的朋友們,更認可這三個觀點中的哪一個?

我們今天聊聊諾基亞之死。

關於諾基亞死亡的原因,網絡上有以下三個版本:

1、沒有選擇安卓

2、沒有堅持MeeGo系統

3、被諾基亞CEO(埃洛普)給坑了

不知道用過諾基的朋友們,更認可這三個觀點中的哪一個?

如果我說,這三個觀點漏洞百出,根本沒有道出諾基亞死亡真相的冰山一角,不知道大家是否願意了解:諾基亞到底是怎麼被冤死的。

歷史的真相,更像是一個不願繳械投降的倔強戰士,看著對面十萬大軍的圍堵,手中雖然有著號角和白旗,但生或死的選擇,早已經身不由己。(黃色部分重新錄音)

要理解諾基亞的身不由己,我們需要了解,2000到2014年,手機產業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個故事,我們從諾基亞的手機製造講起。

如圖所示,這是一塊N73的主板,上面的電子元器件分布和今天只有一個SOC大晶片的手機完全不同,這款手機的相機、FM收音機、屏幕和MP3等功能,都有與之對應的獨立晶片,進行運作。

這讓一部諾基亞手機的誕生,不僅需要解決晶片的製造和採購問題,還要解決如何讓這些採購的晶片,在一款主板上無縫運轉的兼容性問題。

簡單來說,在聯發科推出「交鑰匙」解決方案之前,當時能製造手機的公司,絕對是一個小眾的技術活企業。

這一點,從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電子等早期的手機公司,都有通信設備製造商的身份,可以窺見一斑。

為了更好的說明問題,我們簡單回顧下諾基亞的歷史。

諾基亞公司(1865年5月成立),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時期。

因為趕上西方的工業革命,所以諾基亞一出生,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

這家科技公司之前的業務很雜,不僅生產過電視、造過個人計算機、機器人還造過用於核電站的脈衝高度分析儀(反正聽名字很厲害的樣子)。

基於這些嘗試,諾基亞早在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就已經成了一家相當有實力的大公司。

不僅積累了豐厚的資本,也積累了無數的人才和技術。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因為國家需要,於是諾基亞以這些人才和技術為基礎,生產了軍用的無線電話。

1970年,隨著技術發展,以及世界趨於和平。

意識到電話市場前景的諾基亞,在軍用電話的基礎上,推出了第一台數字交換電話DX 200,正式進入民用通信市場。

1979年,為了快速推進電話普及,諾基亞還與薩洛拉(Salora)成立了合資公司,一起開發了全球第一個全自動蜂窩電話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5G的太太太爺爺1G。

1982年,有了通信標準之後,諾基亞推出了他們的第一款車載電話。這款電話,儘管體型很大,但卻已經擁有了手機老祖——大哥大的雛形。

1984年,諾基亞把合作夥伴薩洛拉併購後,把兩家公司共同成立的企業,第一次加上了諾基亞的名字。1989年,諾基亞-莫比拉·奧伊公司,被正式更名為「諾基亞手機」。

自此,我們熟悉的諾基亞正式誕生。

其實在1982年到1990年,諾基亞先後推出過16款產品,其中有5款車載電話,2款便攜電話,9款大哥大行動電話。

那個時代的便攜電話,其實是相對車載電話來說的,它更像是手機小型化中的一個過度者。

到了1985年,隨著微電子的進步,諾基亞正式推出了第一款大哥大產品,開啟了手機盛世的先河。

大哥大是中國70後和80後,對這種手機的稱呼,這種手機的英文原意(Brick)是磚的意思。

別看我們現在對這種大轉頭的手機嗤之以鼻,覺得這麼厚重機器一點也不時尚,但在1985年,大哥大絕對屬於電話中的輕薄至尊款。

它的地位有點類似華為摺疊屏X2,拿著它,本身就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通過這段歷史的回顧,大家其實很容易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早年期間的手機,需要手機公司解決造手機的核心問題。

那時候,造手機可沒有什麼標準,甚至歐洲自己的通信標準,也是直到1987年才確定下來。所以2000年之前,你要沒有通信的技術基礎,想造手機等於白扯。

1991年GSM成為全球2G的通信標準,緊接著在1992年,諾基亞就推出了第一款GSM的手機1011,該手機由芬蘭總理,撥通了全球第一個2G時代的電話。

這款手機照片如圖,從今天的角度去看,這款手機即便放到現在,其外觀作為老人機去用,也依然不算過時。

因為沒有標準,所以手機製造是真正的技術活。

那時候的手機可不像現在這般,一個主板加一個SOC,功能和模塊都是高通、聯發科提前設置好的。

2G時代開啟後,儘管手機標準化越來越高,但那時的手機仍然是大哥大的基礎上,增加新東西。

所以,廠家要想在手機上加什麼新功能,往往需要單獨定製晶片給焊上去。

由於定製導致手機零部件相互不通用,成本極高。所以,那時手機售價往往非常貴。

這讓手機的設計和製造,在早期階段,都很難進行大規模的量產化。

比如,我認識一個諾基亞的員工,他和我說,現在的手機公司沒有工匠精神,以前的手機設計千變萬化,設計師為了一個散熱要來來回回設計很多方案。

而現在的手機散熱,就是在一定的成本限制下,選擇一個相對較好的,一切選擇都成了利益權衡。

說到這,這個朋友還惋惜的嘆了一聲。

其實我們通過工業的發展去看,過去的手機之所以有工匠精神,是因手機在製造和設計過程中,留給了設計師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也因如此,過去的2G和3G手機,才能外觀多變,花樣百出。

如果僅僅依靠外觀設計,諾基亞是做不到王者位置的,至少曾經的諾基亞,一度被摩托羅拉吊打過。

比如,我相信很多人的記憶里,都會有摩托羅拉V3和V8的印象。

但隨著2G和3G發展,諾基亞有了一個其他手機所沒有的大殺器,叫做塞班。

對於00後和10後的年輕人,也許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但我相信70後80後以及90後們,都對它有所印象。

2002年,諾基亞建立了S60平台,並在2003年10月7日,發布了搭載Symbian OS V6.1系統的遊戲手機N-Gage。

這一手機最初試圖挑戰任天堂的地位,但因為遊戲資源稀缺,以及早期的按鍵配置不合理,而遭遇了慘敗。

之後,諾基亞將塞班用於增強手機的娛樂功能,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到了2005年,那時的手機已經有了智能機的稱呼,但這一稱呼在國內市場只屬於諾基亞一家。其他品牌的手機,則只能通過java平台的拓展,被人稱為半智能機。

我記得,當時的消費者,對智能機(包括半智能機)和功能機的認知差異,體現在這部手機,能不能安裝其他遊戲及應用上。

2005年到2008年,因為近乎獨占塞班系統,那段日子成了諾基亞的輝煌頂峰。其中2008年第一季度的一份數據顯示,當時的諾基亞一家獨占全球手機市場近40%的占有率。比當時第二名的三星,高出249%。

當時的人們,只要提及智能機,就能聯想到諾基亞,其影響力,也足以窺見一斑。

為了內容的嚴謹性,我這裡提一嘴,塞班最初並不是諾基亞獨占的,1998年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和另一家公司,共同成立了塞班公司。

其中,2000年愛立信發布了第一款塞班手機,但可惜因為問世太早,少有人問津,而導致愛立信並沒有把塞班系統堅持做下去。

之後的2003年,摩托羅拉又退出了塞班公司。所以,有實力的參與者裡面,也就只有諾基亞一家,在鍥而不捨的打磨塞班。

等到2005年,塞班市場實際已經是諾基亞一家獨大,所以到2008年,諾基亞順其自然的選擇了將塞班公司收為己用。

只是,讓諾基亞沒有想到的是,塞班被收購的第四年,就會被自己宣布死亡,並在第六年,讓自己以37.9億歐元的價格,賤賣了手機業務。

那麼,從2008年,到2014年,這六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我們接下來的內容,從聯發科的「交鑰匙」解決方案講起。

2004年,聯發科突破了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公司壟斷的晶片技術,推出了集合通話與多媒體功能的集成式手機基帶晶片。

到了2005年,聯發科又在集成晶片的基礎上,推出了以晶片為核心,系統化的手機製造解決方案。這個方案,把製造手機最難的WiFi、GPS、FM、和藍牙等功能模塊完全集成一體,極大的降低了手機製造門檻。

這讓當時使用聯發科晶片的手機,只用一個晶片,就能解決其他手機,需要好幾個晶片才能實現的複雜功能。

也是從那時起,手機維修這類精密技術活,開始向拼積木進行轉變。

做個簡單的比喻就是,聯發科造了主機,現在需要手機廠家們提供一下屏幕、鍵盤和滑鼠,就能組成一台完整的電腦。

所以這種「交鑰匙」解決方案一出現,就立刻在山寨手機市場引發了轟動。

開啟了國產手機的「國產」潮流。

但如果只有聯發科,諾基亞還是遠遠死不掉的。

大殺器的出現和歷史轉折出現在2007年,那一年意識到蘋果在做什麼的谷歌,迅速聯合高通、三星、摩托羅拉和德州儀器等一眾廠家,推出了安卓系統,並為此組建了開放手機聯盟。

這個聯盟只做一件事,利用全球分工將手機產業,徹底標準化。

從今天的角度去看,這個會議就是一個手機市場的利益分配大會,谷歌、德州儀器和高通等美國企業,做最賺錢的系統和處理器,三星和索尼承接一些手機發展帶來的硬體福利,而其他公司則以手機組裝和設計為主。

而在安卓之前,2005年,微軟也推出過一款(Windows Mobile)行動作業系統,但這一系統因為耗電高,應用少,而沒有形成多少氣候。

這一系統的失敗,讓諾基亞輕視了安卓的挑戰。

所以如日中天的諾基亞,注意到谷歌的動向後,並沒有積極採取什麼應對措施,導致後面被安卓陣營的新人暴打。

如果說,聯發科的交鑰匙解決方案,降低了造手機的門檻,給諾基亞增加了競爭者,那麼安卓的出現,則是給了這些新生品牌99級的屠龍寶劍,讓他們擁有了擊潰諾基亞的武器。

2008年9 月,HTC推出了和谷歌打磨三年的第一部量產安卓手機G1。

這款手機初次面世,就立刻引起了轟動。

雷軍更是在了解安卓後,直接從天使投資人,變成了賽道選手,親自下場做了小米手機。

小米的故事,我們後面的內容再去展開。

繼續回到諾基亞的話題上。

2008年,iPhone 3G 發布後引發了觸屏手機的潮流,諾基亞發現這一趨勢後,在原塞班的基礎上做了觸屏版的升級,並在那一年的10月2日,推出了首款採用S60 V5系統的觸屏手機 5800,用於對抗iPhone和安卓手機的進攻。

那時的諾基亞,面對iPhone和安卓,雖然有點頹勢,但遠遠不到力不從心的地步。

戰役的轉折點發生在2010年,那一年iPhone4發布了,並第一次上線了連結開發者和普通消費者之間的App Store,這讓iPhone的應用立馬變得豐富起來,並以極致的硬體和體驗,成為了領先一個時代的產品。

iPhone的成功,也讓一開始就模仿iOS的安卓手機,找到了抄襲方向,於是大量仿iPhone的安卓機型開始頻出不窮。

甚至安卓陣營的佼佼者,三星都開始帶頭抄襲。

面對安卓和iOS的盛行,諾基亞不僅面臨高端市場的潰敗,甚至在安卓的蠶食下,中低端市場也在快速失守。

回到產業鏈去看,諾基亞打不過安卓和iPhone,不是諾基亞這家公司太弱,而是諾基亞面對的新對手們太多。

安卓和iPhone出現之前,諾基亞的對手只是一家公司,這家公司不會像iPhone,除了蘋果公司之外,還站著數百萬開發者,如今更是高達2500萬。

也不會像安卓,儘管聯盟內的幾家公司實力上都不如蘋果,但靠著抱團合力,也把安卓打造的風生水起,並在今天坐擁2000萬開發者。

事實上,從2007年,iPhone和安卓籌備開始,手機市場的規則,就從過去的單兵作戰,變成了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生態戰。

以安卓為例,谷歌身處美國,坐擁全球最大的的程序開發群體,這讓安卓生態可以被快速建立,而為安卓提供晶片和屏幕的高通、三星等企業,也都在各自領域稱霸一方,即便到了手機設計環節,依託群狼戰術的安卓手機,在宣傳和國產情懷上,也能碾壓諾基亞。

簡單來說,諾基亞需要在手機生態的各個環節,與其中的佼佼者相競爭,從過去的一對一,變成了一對十和一對百。

意識到這種趨勢後,諾基亞曾試圖和當時一樣被排擠出隊的老巨頭英特爾合作,於是2010年,諾基亞和英特爾聯合宣布,推出了開源的MeeGo行動作業系統。

可惜,2010年iPhone和安卓都已經深耕多年,他們不僅擁有完善的開發工具和開發者社區,就連谷歌也在完善中,不斷的降低安卓應用的開發難度。

這讓,全球開發者不願遷移至另一個,根本不完善的體系內,所以MeeGo的開源看似有戲,實際已經未出先敗。

這裡以華為新推出的鴻蒙為例,要做一個新系統,不僅僅是做系統這麼簡單,還要在為開發者,提供開發系統軟體的工具、平台、社區和官方獎勵。

這些附帶體系的建設成本,除了耗費金錢,更要耗費時間。比如,安卓的成器,就用了5年不止。何況在系統之外,本身就做手機的諾基亞,讓MeeGo遠沒有「開放手機聯盟」這樣的硬體朋友號召力。

這讓當時,本就已經進入下坡路的諾基亞,在MeeGo這條路上根本沒有勝算。

所以,2010年9月,諾基亞邀請微軟高管埃洛普成為諾基亞新總裁時,其高層已經做好了擁抱微軟的決定,因為這是諾基亞,保留靈魂活下去的唯一生路。

在解釋這個唯一之前,可能有人會有疑問,諾基亞為什麼不能選擇安卓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因為諾基亞原來是一家有著自己系統、硬體和研發團隊的公司,選擇安卓和放棄抵抗,繳械投降的意義相當,基本等於自廢武功的自殺。

簡單理解一下,給做安卓手機的生意,基本等於提谷歌、高通和三星等硬體廠家打工,一個貼牌的手機利潤,遠遠養活不了諾基亞。

所以,一旦諾基亞選擇了安卓,首先要進行大量裁員,把關於硬體和系統的研發團隊剔除出去,才能讓安卓版諾基亞的微博利潤,養活諾基亞的手機團隊。

但那種自廢武功,投入安卓的後果,我相信這是諾基亞當初最不願意面對的結局之一。

其實,當年諾基亞的一個老對手摩托羅拉就選擇了墜入「安卓生態的豪門」,可摩托羅拉的後果如何呢?還不是因為連年虧損,落入被谷歌廉價收購的境地,最後再被聯想買下,成了一個被榨乾殆盡的喪門之犬。

當時的MeeGo生態建設,道阻且長,安卓不能養家餬口,所以在2010年,當微軟野心勃勃的向諾基亞投來橄欖枝時,諾基亞最終擁抱了微軟。

從當時諾基亞和微軟的處境去看,這對戰略組合,其實彼此的一種最優解。

簡單來說,微軟想要發力行動作業系統,但缺乏硬體隊友的支持,而諾基亞想要重新構築自己的帝國生態,但缺少系統上的助力。

於是,兩家企業,就以戰略合作的身份,走向了台前,宣誓著要彼此成就,共贏未來。

但可惜的是,當時的諾基亞和微軟,都被微軟的CEO鮑爾默給坑慘了。

鮑爾默嚴重低估了行動作業系統的重要性,於是在和諾基亞的合作中,仍以一種我是老大的身份,對使用WP系統的廠家進行高額收費。

這讓WP系統雖然流程度不輸iPhone,但卻因為用戶過少,而很難讓開發者掙到錢。

而且,2010年10月,Windows Phone 7推出時,其應用生態居然和Windows Mobile完全不兼容,這一傲慢舉措,嚴重破壞了WP系統原有開發者的利益。

被微軟傷透心的開發者,面對WP系統的起步,再也無人響應。

最終,2013年,面對WP系統市場份額不斷減少的潰敗,微軟不得不承認,自己錯失了行動作業系統的巨大市場。

面對巨大的戰略性失誤,2013年9月26日,微軟CEO鮑爾默被比爾蓋茨辭退。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雖然從微軟總裁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但鮑爾默自己卻是個富可敵國的一流富豪。其中,根據2020年4月7日,《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的數據顯示,他以527億美元財富,位列全球富豪榜的第11位。

這大概,就是他在WP系統上,犯下傲慢錯誤的原因所在。

之後的微軟,依靠啟用印度裔的新CEO納德拉走出了歷史失誤的陰霾,但諾基亞卻並沒有微軟的財富底蘊,最終在這次鮑爾默的失誤中淪為了產業博弈的犧牲品。

其實,我們從搭載WP系統的幾款諾基亞機型去看,通過4100萬像素見長的諾基亞1020,足見諾基亞的工業底蘊和製造優質手機的能力。

但可惜,1020因為生態問題,沒能走入千家萬戶。我記得,當時身邊人考慮這款手機時,總會和銷售員問一句,它支持微信嗎?

而銷售員的回答總也是:不支持三個字。

然後,那位朋友就會摸著這款充滿未來感的諾基亞,頗為惋惜的說一句,要是安卓系統就好了。

2021年的今天,儘管諾基亞已經推出了安卓機型,但在我們諾基亞的老粉看來,賣出總部大樓後的諾基亞,早已沒有了靈魂。

現在的它,和小米、OPPO以及華為、三星並沒有本質區別,甚至因為來的較晚,在交互體驗和硬體調度上,還沒有這些新朋友玩的熟練。

諾基亞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從2007年開放手機聯盟開始,造手機的技術活,變成了各司其職的合作生意,所以面對巨變,當諾基亞仍在單打獨鬥時,它的對手,早已通過抱團比他強大了無數倍。

我們回顧這段歷史,總覺得沒有選擇安卓、在微軟上一意孤行太過可惜,但卻並沒有理解,身處這樣時代巨變下的諾基亞,根本沒有選擇。

如果,微軟當年再去給力一點,或許今天的格局又是另一個故事。

但在一個國家負責一件事情的區域化格局下,沒有強大祖國支撐的諾基亞,始終逃不開淪落塵埃的悲劇式命運。

這期內容很長,感謝看到最後的朋友,希望這裡可以和大家討個評論、轉發和收藏。

迫於生活壓力,這裡給自己的帶貨插個廣告。

商品櫥窗是我個人甄選好物的一個帶貨渠道,裡面會不定期加入我比較認可的好產品。

目前裡面已經添加的產品,有徠芬吹風機、倍思數據線、無線充電寶、翼眠無壓枕和氮化鎵充電器等好物。

為了能更穩定的產出好內容,若是裡面有大家需要的商品,還希望多多支持。

最後 有想進行深度交流的朋友,也歡迎進入我的抖音粉絲群,獲取及時更新和不定期的直播閒談。

視頻不易,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最好的動力。

我們個故事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