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林寧寧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你把她當做樂於助人的好「姐妹」,她卻把你當成了提款機,短短三個月小趙遭「閨蜜」頻頻下手,支付寶被盜刷52筆、總計40000餘元。所以說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保管好個人信息,尤其是銀行卡、網上支付帳戶和密碼等重要信息,適時查看帳單、修改登錄密碼才是避免發生類似情況的不二法門。
3月19日下午,家住城陽開美甲店的小趙來到城陽派出所報警,幾個月間支付寶被人盜刷4萬餘元,自己有明確的懷疑對象。經民警了解,小趙開的美甲店一直生意很好,準備擴大營業面,聽人說現在做大做強線上推廣是很好的途徑,可小趙這方面是個「門外漢」,設想一拖再拖。直至去年年底,店裡來了名姓牛的顧客,倆人相談甚歡,一來二去聊到了線上推廣困擾,牛某當即表示自己以前做過平台推廣,可以幫助她解決這個問題。小趙一聽遇見了專業人士喜出望外,設置過程中需要支付寶的帳號和密碼,小趙毫不保留地告訴了牛某,就這樣在牛某的「幫助」下,推廣活動成功上線。臨別前,小趙擔心只學個一次半次的,後期操作還是不熟悉,牛某當即表示自己可以抽空到美甲店幫她管理一下,就這樣兩人建立起了長期「合作關係」。
小趙對於新認識的姐妹這份熱情很是過意不去,每次來都免費做指甲護理,不時的請客吃飯,逢年過節的還送上各種小禮物,成了無話不說的好「閨蜜」。直至今年3月份,小趙在還支付寶「花唄」的時候,發現了多出來的額外支出,平時大咧咧性格的她沒有記帳的習慣,打開帳單仔細一核對才發現消費、轉帳一筆一筆的出入竟然有4萬多,接收人全是自己的好「閨蜜」,頓時驚出一身冷汗當即報了警。
了解到案情經過後,民警立即著手固定相關證據,為避免打草驚蛇,民警讓小趙以平台連結出現問題為由,將牛某約到美甲店伺機行動。仍得意於自己的「小聰明」的牛某看到信息後,第一時間趕到美甲店,被守候民警順利傳喚回公安機關。經審訊,牛某(女,29歲)對自己以幫助管理平台為由,偷偷用小趙手機掃自己的收款碼,共計盜刷43000元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牛某稱,為避免被發現,每次轉帳後她都會第一時間刪除手機轉帳記錄,以此瞞天過海,沒想到東窗事發僅半天時間就被民警抓獲,目前牛某已因涉嫌盜竊被城陽警方依法刑拘。
民警溫馨提示,現如今網際網路金融業務迅速發展,各類網上支付工具深受大眾青睞,這些支付工具在帶來便捷的同時,其安全性也應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廣大市民一定要保護好身份證號、帳號、密碼等隱私信息,不給別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機,一旦發現資金盜刷等情況要及時報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