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太戰略」難以跳出三大悖論

金臺資訊 發佈 2023-03-30T04:54:55.652598+00:00

近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動作頻頻,大力推銷所謂「印太戰略」。美國的所作所為引發國際社會尤其是亞太地區越來越多的警惕和反對。美國「印太戰略」正成為集團政治的代名詞。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動作頻頻,大力推銷所謂「印太戰略」。美國的所作所為引發國際社會尤其是亞太地區越來越多的警惕和反對。

美國「印太戰略」正成為集團政治的代名詞。美方打著促進地區合作的旗號,玩弄的卻是地緣博弈的把戲;高喊要回歸多邊主義,實際上卻在搞封閉排他的俱樂部;聲稱要維護國際規則,背地裡卻在另搞一套自己的「幫規」。所謂的「印太戰略」存在三大悖論,必然是一個失敗戰略。

悖論一:以「老思維」應對新變局。

亞太地區人民曾飽受殖民戰亂之苦,對霸權主導的衝突對抗記憶猶新。冷戰結束後,亞太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地區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自強的意志更加堅定,成為和平穩定錨、發展增長極、合作新高地。然而,美國對亞太地區來之不易的發展局面視而不見,反而心懷忌憚、橫生枝節,強推所謂「印太戰略」。

近年來,美國戰略焦慮不斷加劇,從「美國優先」的固有思維出發,在亞太地區強化「五眼聯盟」、兜售「四邊機制」、拼湊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收緊雙邊軍事同盟,不擇手段威逼拉攏,極力拼湊「亞洲版北約」,嚴重威脅地區和平與穩定。尤其危險的是,美方撕去偽裝,大打「台灣牌」「南海牌」,企圖搞亂亞太地區,挑撥相關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圍堵遏制中國。

美國的思維仍停留在冷戰時期,採用的手段仍然是殖民主義的老一套,即製造地區分裂,挑撥各國關係,為外部勢力介入提供機會,並從中攫取利益。美國所作所為,暴露出其妄圖掌控亞太的野心,反映了其根深蒂固的霸權思維。

冷戰結束後,經濟全球化早已將亞太各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美國妄圖挑起「新冷戰」,註定不得人心。

悖論二:以所謂「開放性」掩蓋排他性。

去年2月,美方推出醞釀已久的所謂「印太戰略」,提出要「努力建設一個自由開放、聯通、繁榮、安全和有韌性的印太地區」。但說一套、做一套向來是美方掩人耳目的慣用伎倆,所謂「印太戰略」也不例外。

美國一方面標榜「自由開放」,另一方面卻搞「小圈子」、設壁壘,搭建各種排他性和對抗性框架;一方面宣稱「尋求包容而不是分裂」,另一方面卻不斷渲染「中國威脅」;一方面宣稱「不尋求一個亞洲版北約」,另一方面卻頻頻炒作台海、南海等議題。正如一位新加坡學者所指出的,美方常用抽象的「價值觀」、虛偽的「人權觀」蠱惑人心,掩蓋其維護自身霸權的真實目的和推行「新冷戰」的真正意圖。

美國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用所謂的「高標準議題」人為製造經濟脫鉤、技術封鎖、產業斷鏈,強制推行「可溯源性」要求。「印太經濟框架」的真實意圖在於加劇供應鏈危機,擴大發展鴻溝,分裂亞太地區,把經濟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一針見血地指出,「印太經濟框架」是政治性而非經濟性框架。

在所謂「印太戰略」下,美國打造不同圈層的盟伴體系。究其實質,還是以美國為核心,以意識形態劃線,優先有別、高下分等,浸透著白人至上和種族主義心理,帶有明顯政治、軍事色彩。美國拉幫結派、搞「小圈子」,以開放之名行排他之實,本質上是製造分裂、煽動對抗、破壞和平。

悖論三:以「說大話」粉飾開「空頭支票」。

美國常對其他國家作出口頭承諾,但總是口惠而實不至。所謂「印太經濟框架」被認為是美國推進「印太戰略」的經濟支柱。這一框架強調美國主導建立貿易、數字經濟等規則和標準,實質上是想攫取國際新規則制定權。

當前,亞太發展需要的是更高水平的經濟全球化,更好地讓自由貿易惠及區域各國人民。但「印太經濟框架」缺乏解決地區國家貿易問題、發展問題的實際舉措,甚至拒絕承諾對參與夥伴提供市場准入便利。

對東協來說,「印太經濟框架」是一個幾乎「沒有人真正想要」的框架安排。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都承認,美國政府的戰略缺乏針對該地區的真正的貿易政策,沒有考慮到地區經濟趨勢——尤其是該地區在過去20多年來通過一系列自由貿易協定日益變得經濟一體化的事實。這些決定了「印太經濟框架」註定又是一張「空頭支票」。

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實現社會穩定和生活幸福是亞太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和願望。亞太國家普遍不願選邊站隊,主流聲音是希望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美國推出所謂「印太戰略」,企圖對沖亞太地區行之有效的合作架構,破壞幾十年來地區各國共同努力創造的和平發展成果與勢頭,這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行徑必將走向失敗。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研究員)《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30日 17 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