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生重大利好消息:擴招14倍!職業本科教育大變革來了

升學職通 發佈 2023-03-30T05:08:53.354897+00:00

一、培養目標從「技能人才」向「現代工匠」轉變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被定位在「技術技能人才」。

一、培養目標從「技能人才」向「現代工匠」轉變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被定位在「技術技能人才」。如果從「技術」和「技能」的進階關係來看,其更應該被稱為「技能技術」,這是因為技術是一個包含「工具、技能以及工具和技藝的複雜系統,是工作中的人性」,「技術技能」已經在我國職業教育領域被當成了一個政策性專用名詞,或許是為了強調職業教育培養的高階性和複雜性而將「技術」置於「技能」之前。

無論中職教育還是高職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截至目前更多的還是「技能培養」,至少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描述上就鮮有強調「技術」或將其作為關鍵詞的。我們還沒有真正建立起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立交橋」,還沒有徹底打通職業教育內部各層次之間、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的隔閡,「技術人才」培養還任重道遠。

面向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我國職業教育不僅要在各個層次培養「高技能人才」,還要培養「技術」人才。而且,根據當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技能社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將培養目標明確為「烙印著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即「現代工匠人才」,這是一個綜合體概念,優秀技藝、高端技能、高等技術、複雜技術、技術知識等都適用於這個群體。這和當前的培養目標並不衝突,只是進一步聚焦,和「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內在要求是一致的。


二、培養規格從「單一向度」向「多維複合」升級

培養現代工匠人才,應該把複合的知識結構、前瞻的技術思維、優秀的工匠精神、系統的技能訓練、創新應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這些多維因素納入培養規格之中。

第一,優秀的工匠精神必然是所有類型的工匠都應具備的,它充分體現「為誰培養人」的問題,這不僅是現代工匠人才應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及特定價值維度,還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二,系統的技能訓練是勞動者成為現代工匠人才的必經路徑,體現為在長期的實踐鍛鍊和磨礪中形成獨特的技術知識及技能結構、掌握相近工種或崗位的核心技能,並擁有豐富的技能儲備,能夠為未來的技術進步和技能升級過程形成有序的銜接,為他們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三,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應變能力是這個時代的任何勞動者都不可或缺的,面對新技術對工作世界產生的衝擊,需要將自身置於學習型工作方式之上,不僅要熟練運用新技術、熟練操作新技能,還要在不斷的經驗積累中升級技能、創新技術甚至引領發展方向。

第四,複合的知識結構和前瞻的技術思維對現代工匠人才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需要針對培養對象的不同而進行適當的切割,或者需要適宜夠用的專業知識支撐其發展或升級,給予專業而持續的技能訓練,或者需要充分的、引導性的、擴展性的、複合性的知識儲備,配上適當的技術技能訓練。除此以外,為了應對未來職業和工作世界的動態變化,現代工匠人才應該具有一定的職業遷移能力,提升現代工匠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


三、培養場域從「在學校里」向「於職業中」拓展

未來工作的本質將隨技術進步而被大大改變,生產系統及勞動組織或將被重新設計,職業教育的「跨界」屬性越發明顯。因此,我們要培養的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職業人」,並不是掌握一門技能的「勞動力」。作為一種跨界的類型教育,不管是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還是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遭遇到的困境,亦或從職業教育的發展定位看,原本通過狹窄的學校場域培養人才的模式將更大程度上顯示出不足和困厄。

正是由於未來的工作世界「客觀限定」地需要勞動者在真實職業環境下、生產實踐中修煉技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職業教育的培養場域必須轉移,但是這種轉移並不是直接轉移到工廠車間,而是轉移到「職業環境」中,讓學生「於職業中」學習專業知識、練就通用技能、修煉專業技能、養成職業素質、完成職業教育,做好進入工作世界的一切必要準備。

這種轉移實質上是拓展,將現有的學校場域內的職業教育拓展到教育、社會、技術、職業場域,實現四大場域的網絡式共生,摒棄具有工業化時代烙印的培養模式及教學方式,促進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專業設置和產業發展、教學內容和生產需要、課程設計和崗位需求、技能訓練和技術進步、技能供給和技能需求之間的精準對接,激發學生在真實職業情境中發展能力、拓展素養並進行終身學習的動力,讓職業教育更加回歸其本質。


四、培養模式從「相對割裂」向「跨域融合」轉換

受制於價值導向、運行機制、社會職責、組織結構等方面的迥然不同,儘管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之間在人力資本及技能供需層面有著交相呼應和彼此賦能的基礎,跨越「中間地帶」仍需在機制創新上下功夫,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下功夫。

第一,構建校企深度合作的現代工匠人才培養方式。由於技術進步帶來了社會化大生產、促進了社會分工的深化,傳統學徒制失去了存在的環境,將學徒制培養與職業教育培養有機結合是在當前「技術+」環境下培養現代工匠人才的一種有效方法。要走協同一體化育人之路,在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之間為學習者建立基於工作世界需要、技術技能形成需要的穩定的現代師徒關係,不僅在學習時空上保持均衡,也要在技術技能和綜合能力之間保持均衡,在技能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現代工匠人才培養側和使用側之間建立有效的耦合對接機制。

第二,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內容遵從現代工匠人才技能形成的內在邏輯,找准企業發展需求與技能人才培養的結合點,實現職業域和教育域的融通、聚力。面向未來動態變化的複雜工作世界,職業教育在教學內容上應契合學習者的職業定位和工作互動,在培養方式上應對接職業域中複雜的真實情境,讓學習者置身於真實工作世界中,避免陷入「真空」狀態,從聽故事、講故事轉變為演故事,在走進「問題集」、激發主動性和創造性中,促使知識、能力、素質的養成從「機械訓練」走向「行動踐悟」,直接反思和體悟職業教育的價值感受以及自己作為勞動者和職業情景之間的整體性和關係性存在。


五、培養機制從「單側施力」向「共同發力」延伸

現代工匠人才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和動態推進的社會共同行動,要圍繞技能型社會建設目標,遵循技術進步對工作世界所做變革的邏輯,構建全社會各主體,包括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協同發力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勞動者。

第一,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內嵌「特色性」和「溝通性」特徵,這既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加快推動職教高考制度、資歷框架制度等人才培養「立交橋」落地,建立橫向貫通、縱向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標準,也要求職業院校跳出為自己設定的圈子,在縱向上拓展自己獨有的「生長空間」,推動從「技能培訓」回歸至「以人為本」,為現代工匠人才成長提供技能提升空間和發展空間,以實現持續性發展。

第二,現代工匠人才培養是多元主體協同的過程,體現著「開放性」和「網絡性」特徵,這就要求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之間重新構建新型關係,按照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緊密追蹤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規律,深刻把握職業教育培養的邏輯與路徑依賴,協同構建現代工匠人才培養新生態,形成現代工匠培養共同體建設及多元融合發展體系建設,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的適切性和有效性,真正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第三,現代工匠人才培養體現了終身職業發展需要,內含著「終身性」特徵和「價值性」特徵,這就要求教育、人社、產業、第三方評價系統等應積極回應社會對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需求和勞動者個體成長需求,幫助勞動者樹立從「為了職業求生存」的理念轉變到「通過職業求發展」的理念,建立以勞動力價值為引領的有效的技能認證協調機制,破解當前內部和外部技能形成機制相互割裂的問題,打造彰顯中國特色的現代工匠人才技能認證系統,促進勞動者在整個職業生涯的系統化培養。

(節選自《教育與職業》2023年第5期)

升學職通-專業陝西單招教育

以上材料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