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朝歷代文化及服飾變遷——五代十國之吳越

歷史研學愛好者 發佈 2023-03-30T05:16:13.256100+00:00

前面我們提到了五代十國中的前四個政權,十國有前蜀、後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今天我們接著分享十國中的第五個政權——吳越吳越(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統治者為臨安錢氏。

前面我們提到了五代十國中的前四個政權,十國有前蜀、後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今天我們接著分享十國中的第五個政權——吳越

吳越(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統治者為臨安錢氏。由錢鏐(liú)在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吳越國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中原王朝正朔,並且接受其冊封。

三國時期有東吳,春秋戰國時期有吳國、越國,那麼五代十國中的吳越國是怎樣的政權呢?

錢鏐(liú)世代寒微,在唐亡之前,錢鏐(liú)忠於唐朝,他得兩浙後,請求唐廷將鎮海軍移至杭州,自兼鎮海、鎮東節度使。天復二年(902年),唐封錢鏐(liú)越王

天祐元年(904年),在朱溫篡唐建梁以後,他又向後梁稱臣,錢鏐(liú)請改封為吳越王,遭拒後經朱全忠(朱溫)奏請,改封吳王。後梁開國,錢鏐(liú)以擁戴之功,改封為吳越王

後唐滅梁以後,錢鏐(liú)又向後唐上表稱臣,不僅得到了吳越國王、天下兵馬都元帥的頭銜,而且還得到了玉冊金印,以示恩寵。錢鏐(liú)一面向中朝稱臣,一面則自為朝廷。後唐同光元年(923年),「鏐(liú)始建國」,初步建立了政權。

從唐景福二年(893年)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算起,至滅亡前後,吳越政權存八十六年,在86年間,吳越政權的版圖位於如今的哪些區域呢?

吳越地域狹小,極盛時,只轄有杭、越、湖、蘇、秀、婺(),、睦(mù)、衢(qú)、台、溫、處、明、福十三州,約為現今浙江省全境、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東北部(福州市)一帶;另又設有鎮海、鎮東、中吳、宣德、武勝、彰武等節鎮。

吳越國曆三代五王,至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chù)納土歸宋」,立國七十二年。從唐景福二年(893年)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算起,至滅亡前後存八十六年。

吳越國曆三代五王,歷時70多年,有著怎樣的文化呢?

文學

吳越的文學發展,在五代十國中也是比較興盛的國家之一。

由於政治的安定,經濟的景榮,所以文化也發達。人才輩出,文學家有羅隱、皮光業等。羅隱一生作品很多,著作有《讒書》、《淮海寓言》、《湘南應用集》、《江南甲乙集》、《靈壁子》等。

羅隱,原名羅橫,從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進入京師開始,參加十多次進士試,全部鎩(shā)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改名羅隱,隱居於九華山。光啟三年(887年),歸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人稱羅給事。

宗教

①佛教

卑微出身的錢鏐,顯然不符合中國傳統宗法制社會所宣揚的「君權神授」思想,這也必然不利於錢謬對深受傳統思想影響的臣民們的統治。為此,他必須努力通過各種手段來「神化」自己的出身,佛教便是他利用的一種手段。

吳越統治不到百年,可在杭州境內卻興建了150多座寺院與數十座塔幢,可見錢鏐對佛教的重視。

②道教

錢鏐在發跡過程中,得到道士的鼎力支持。

錢鏐執政後,推行崇奉道教的政策,興建宮觀,籠絡道士,常行齋蘸。其崇道的原因,是要藉助道士神化自身,鞏固其統治;借道教向民眾灌輸封建倫理道德,祈求得到道教神靈對其軍隊的襄助及對吳越民眾的福佑。

道教對吳越軍事、政治、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

吳越政權時期的文化就簡單分享到這裡,關於吳越時期的服飾,從網上相關資料看,有著五代十國時期的特點,如各位小夥伴有更確切的資料說明,歡迎您的留言:

(1)服飾上大體沿襲唐制。五代和晚唐男子裝飾差不多,多著幞(fú)頭和襴袍。

(2)五代的官服樣式,承唐啟宋。男子一般圓領衫子,腰系帛魚。幞頭變化顯著,晚唐後,由軟腳變成硬腳。

(3)女裝基本同晚唐相似,以窄袖短襦和長裙為主。不同是裙束的比晚唐低,裙帶較長,披帛較唐狹長。上衣加半臂,交領和對襟均有。後唐興著彩裙,收裙襉作多折,這是宋代服飾的端倪。

(4)五代女子與唐相比纖細瘦弱。由此可見,社會風尚的改變是時尚主要因素。

關於吳越國的文化及服飾,就簡單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明天接著和大家分享十國第6個政權——閩國的歷史文化。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