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流失的最後一塊土地——圖瓦共和國,現如今怎樣了?

貓爺的漁場 發佈 2023-03-31T17:34:56.065665+00:00

儘管中國政府從未承認過圖瓦的獨立,並就唐努烏梁海地區與蘇俄、蘇聯、俄羅斯進行過多次溝通,可惜這塊土地最後還是流落異國他鄉,併入俄羅斯版圖。



文| Severn

編輯|石

1921年8月14日,中國北疆唐努烏梁海地區宣布「獨立」,在蘇俄的支持下成立唐努圖瓦共和國,這塊歷史上曾多次屬於中國的地區,正式從中國境內被分割出去。

儘管中國政府從未承認過圖瓦的獨立,並就唐努烏梁海地區與蘇俄、蘇聯、俄羅斯進行過多次溝通,可惜這塊土地最後還是流落異國他鄉,併入俄羅斯版圖。

尤其是伴隨著外蒙古的獨立,中國與唐努烏梁海之間赫然多了一個南北縱深1260公里的大國,中國愈發對唐努烏梁海可望不可及。

現如今,距離該地區「獨立」已經過去百餘年之久,那麼現在的唐努烏梁海又是怎樣一番面貌呢?

北疆唐努烏梁海

在蒙古國西北、葉尼塞河的上流區域,有一塊南接唐努山、北至薩彥嶺的山間盆地。

這裡山林密布、水草豐茂、土地肥沃,畜牧耕種業發達,山間雪松、冷杉、白樺林立,林中馴鹿、黃羊、紫貂棲息。

這裡盛產黑狐、貂獺等珍貴動物皮毛,地下則藏有豐富的鐵礦、鉀鹽、煤炭、有色金屬等自然資源。

在歷史上,該地區曾是中國北疆一塊美麗富饒的塞外天堂,並且有一個頗具浪漫色彩的名字——唐努烏梁海

「唐努」指的是附近的唐努山脈,又被稱作「牢山」,而「烏梁海」則是對活躍在唐努山附近山地草原狩獵部落的統稱,意思是「森林中的人」。

儘管唐努烏梁海的稱號直到清朝才出現,但該地區與中國的聯繫卻可以追溯到唐朝年間,而這裡的人類活動痕跡更是能夠溯源到舊石器時代。

根據對唐努烏梁海的考古調查,距今約3到4萬年前唐努地區便出現了人類活動跡象。

蘇聯學者在唐努山脈與薩彥嶺之間的圖瓦盆地,發現了存有石器化石的原始村落遺址,而後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工具在此也有所發現,這便是最早期的圖瓦族遺址。

公元前3-2世紀,匈奴人向中亞地區遷徙進入圖瓦地區,並一度成為唐努烏梁海地區的統治階層。

後來匈奴被更加強悍的北方民族鮮卑擊潰,鮮卑又敗於柔然之手,圖瓦族在數百年間飽受外部強敵的侵占和摧殘。

直到公元6世紀-8世紀,突厥汗國崛起、並成功將唐努烏梁海納入麾下。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唐努烏梁海傳入中原地區,彼時的大唐王朝稱呼該地區為都播。

都播多次派遣使者遠赴大唐,希望得到唐朝的庇護。

貞觀年間,唐皇李世民下令在葉尼塞河一帶設立堅昆都督府,並設置專門管轄唐努地區的唐官,這是有關唐努烏梁海歸屬中國版圖的最早記載。

公元745年,回鶻人在唐朝的支持下滅掉突厥汗國,建立回鶻汗國。

圖瓦被置於回鶻汗國的統治之下,彼時的回鶻人將摩尼教視為國教,但圖瓦人並未受到摩尼教影響。

840年,回鶻人又被葉尼塞河上遊民族黠戛斯人推翻,唐努烏梁海成為黠戛斯的領地。

到了南宋年間,唐努烏梁海地區被劃入西遼政權,史稱謙謙州。

再到後來,歐亞大陸迎來了大元帝國的盛世。

1206年,蒙古大軍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一統大漠南北,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蒙古王朝。

除去一些邊疆小部族尚未歸附,歐亞大陸凡是能被馬蹄踏過的地方,都成為了蒙古人的領土。

次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前往邊疆,征服包括唐努烏梁海在內的一眾弱小部落。

朮赤占領該地後,在此設立軍事據點,而忽必烈登帝後愈加重視邊境的穩定發展,於是將唐努烏梁海發展成一個邊疆重鎮。

原本只有圖瓦族居住的圖瓦盆地,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圖瓦人、蒙古人、漢人、突厥等多個民族的聚居地。

明朝年間,唐努烏梁海被蒙古瓦剌人和蒙古達延汗部落來回掌控。

明朝政府雖多次派遣大軍北征,但始終未能收復該地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

1690年,噶爾丹對蒙古發動進攻,後者不得不向大清求助。

康熙帝御駕親征北疆,6年征戰終於徹底擊潰敵人,準噶爾丹被大大削弱。

1715年7月13日,唐努烏梁海首領正式向大清朝稱臣。

不過直到準噶爾丹帝國於1757年徹底滅亡,圖瓦地區才真正置於清朝統治之下。

清廷對該地區遍立旗號、設置官吏,建立起一套完備的治理體系。

在大清朝統一律法、統一制度、統一行政的管理下,唐努烏梁海地區的民族融合在這一時期大步前進。

18世紀中期,一個穩定的圖瓦族基本形成。

可惜的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作為統治基層的清廷日漸衰落。

而中華1316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也遭到西方列強的無情瓜分,唐努烏梁海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脫離了祖國的懷抱。



圖瓦歸俄

1864年,沙俄從清廷手中搶走唐努西北的阿穆哈河地區。

從侵略戰爭中嘗到甜頭的沙俄政府,立刻又打起了唐努烏梁海、克木齊克、托錦等地的主意。

起初,沙俄尚且只是派遣人員向中國滲透,而等到辛亥革命爆發的那一刻,沙俄便再也按捺不住侵略的激動心情,大軍趁亂開進唐努烏梁海等地,美其名曰是對其進行「保護」。

隨後,沙俄政府在圖瓦建立起行政與司法機構,並調遣大批邊境俄國居民遷移至此,妄圖徹底占據圖瓦的野心昭然若揭。

沙俄對圖瓦族施行慘無人道的殖民統治,圖瓦人強烈要求中國收復國土。

中國方面為爭取圖瓦的回歸,前後進行了四年鬥爭,最終於1919年夏天收復此地。

可惜的是,隨著俄國十月革命落下帷幕,對方再次騰出手來將唐努烏梁海搶了回去。

其實早在十月革命爆發之初,革命浪潮就已經席捲到了唐努烏梁海地區。

布爾什維克黨人將沙俄時代的舊官員盡數驅逐,並召集各方代表,在俄國居民的見證下簽訂《脫離保護條約》。

條約規定:唐努烏梁海自此不受俄國管轄,完全獨立自治,俄國人與圖瓦人均可以在此地自由居住,倘若遇到外來威脅,俄國人將與圖瓦人共同抵抗。

這份條約從表面上看維護了圖瓦人的利益,但實則嚴重侵害了中國的權益。

俄國將唐努烏梁海視作獨立政體對待的行為,相當於變相支持了唐努與中國的徹底分離。

布爾什維克對唐努的控制並未維持太久,同年8月舊俄勢力捲土重來,重新占領了圖瓦。

而中國軍隊1919年夏天的進駐,則是將唐努短暫地收回了中國。

次年春天,依舊不死心的蘇俄紅軍突然向唐努地區發難,聲稱即將發起對唐努的進攻,彼時中國在該地區的防衛力量十分弱小,唐努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多次協商之後,蘇俄同意暫時放下武器,與中方進行會晤。

協調過程中,中方堅持對唐努的領土主權,要求對方不可隨意派遣軍隊、官員進出該地。

對於已經在該地區安家落戶的俄國百姓,中方予以了極大的寬容,允許他們的存在。

不過蘇俄卻公然否認我方對唐努的領土主權,彼時外蒙古已經取消自治,中方在蒙古境內建立起新的行政機構。

在可能失去蒙古這片緩衝地帶的情況下,蘇俄極力主張將唐努地區置於蘇俄的管控之下,最差的情況也必須是蒙古管理唐努,中方決不能直接行使對該地區的主權。

這次會晤,建立在中俄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所以蘇俄肆無忌憚的向中方提出一系列無理要求,而中方代表對此又無可奈何,只能以「請示上級」為藉口不斷拖延。

好在兩邊就停戰、交換戰俘達成共識,唐努地區暫時歸於平靜。

只不過,唐努烏梁海的平靜只是表面現象,一場巨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1921年,舊時代俄國殖民主義分子率軍攻陷蒙古首府,唐努烏梁海危在旦夕。

關鍵時刻,蘇俄紅軍趁機開入蒙古、唐努地區,光明正大的打著「支援東方」的旗號,將唐努據為己有。

自此,唐努烏梁海開始走上蘇俄發展軌道。

同年8月13日,在蘇俄的一手籌劃下,唐努地區各旗代表齊聚一堂,宣布唐努正式「獨立」,並定下國號「唐努圖瓦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的政體、制度、權力機關、宗教,全部與蘇俄如出一轍。

也是在同一年,外蒙古也在蘇俄的「幫助」下宣布獨立。

我國北境多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在短短一年內被劃出中國版圖。

1926年,唐努圖瓦共和國更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中國在第一時間表達了抗議,並不承認其獨立地位。

名義上的圖瓦是一個獨立國家,但背後卻被蘇聯所掌控。

二戰期間,圖瓦竟然打著「衛國戰爭」的旗號參與了對德國的作戰。

蘇聯的歐洲戰事結束後,圖瓦共和國「請求」加入蘇聯,並「如願以償」的更名為「圖瓦自治州」,被納入俄羅斯聯邦版圖。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後來蘇聯解體,可圖瓦仍然不可避免的歸屬在俄羅斯管轄之下,以俄羅斯聯邦自治共和國的身份存續至今。

中國與唐努烏梁海的緣分,終究是走到了盡頭。

如今,距離圖瓦從中國「獨立」已經百餘年之久,那麼現在的唐努烏梁海又發展的如何呢?


圖瓦共和國現狀

圖瓦共和國位於莫斯科東南方向,總面積17萬平方公里,轄區內人口僅有32萬,其中大多數是本土圖瓦族人。

圖瓦族自古以來的生活生計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山地、平原地區的畜牧業者,以及在高山森林地區的狩獵者。

前者主要分布在西圖瓦地區,後者則是集中在東部。

圖瓦人主要飼養馴鹿、馬匹,其次才是牛羊,馴鹿作為圖瓦人最寶貴的財富,為圖瓦人提供了日常所需的奶製品、肉製品、鹿皮,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圖瓦人也種植一些莊稼,主要是大麥、小麥,但由於自然環境和勞作技術的限制,圖瓦地區的農耕水平始終不高。

很多情況下,牧民們播種後便放任不管,直到作物成熟再來收割,中間沒有任何田間管理。

當然,這是舊時代圖瓦人的基本生產生活狀態,新時代下圖瓦人的生活,是否出現了不一樣的色彩呢?

答案是肯定的。

在圖瓦大部分地區,已經很少看到破舊的房屋,現代化的住房雖說簡陋,但足以遮風擋雨。

每個村落都可以見到圖瓦人個體經營的小巴車,手機在圖瓦人中間也非常流行,電視幾乎每家都有,電磁爐也幾乎做到全部普及。

不難發現,儘管圖瓦在地理位置上遠離俄羅斯繁榮地區,且交通閉塞、信息傳輸不便,可現代化的要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滲透進當地圖瓦人的衣食住行當中。

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圖瓦的現代化進程也僅限於此,且僅局限在相對發達的城市。

以圖瓦典型區域托金斯克區為例,這裡的城鎮規劃理念與中國邊境的內蒙古城鎮如出一轍,可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遠遠無法與中國的城鎮相比。

圖瓦的村民的主要事業仍然是較為粗放的畜牧、捕撈、捕獵、採集業,不同地區各有側重。

每家每戶都有規模不大、經營慘澹的種植地,但諸如糧食生產、雞鴨牛羊養殖等大規模農業,在這裡完全找不到任何蹤跡。

在交通方面,圖瓦尚未修建鐵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是汽車,只有首府克孜勒市偶有一兩班飛機飛往外界。

殘破、簡陋的車站、候機廳,讓人一眼就聯想到中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普遍情況。

行走在克孜勒市的大街上,很少能看到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情況,完全沒有作為首府該有的繁華與發達。

或許,克孜勒市的政治屬性和國家象徵,才是它存在的主要意義。

在圖瓦東部村鎮,當地所反映的發展不足、體現出自生自滅一般的狀況更令人擔憂。

除了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還有早婚早育、地區封閉等困境。

在很多村落,十八九歲便養育兩個孩子的情景十分常見,有些手中牽著一個兩三歲的,肚子裡還懷著一個。

從女性結婚生育的年齡可以判斷,這裡的社會生產能力、民眾教育能力是多麼的落後。

走在大街上,很少看到現代化的鄉村工業,娛樂行業類的歌舞廳、小飯館、髮廊也很難見到,甚至手機在絕大多數地區都處於沒有信號的狀態。

圖瓦當下的社會情況,顯然無法讓人滿意,無論是對當地百姓,還是作為曾經是一國同袍的中國人。

當圖瓦人被問及如何評價當地的交通時,他們遲疑的回答道:「再過一百年可能會有火車吧。」

好在圖瓦的發展並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據悉,圖瓦國立大學已經與一大批中國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

2012年,清華大學曾首次組成20人隊伍前往圖瓦交流參觀,圖瓦則是派遣出一批最好的學生來到中國學習。

現如今的圖瓦國立大學,已經開設了漢語課程,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圖瓦年輕人學習。

中國與圖瓦互派訪問學生隊伍人數、頻率,也在逐年增加。

除此之外,來自中國的服裝、百貨商品、日用品也在逐漸湧入圖瓦市場,中國企業在推動圖瓦當地資源開發、社會文化建設方面,也在逐漸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

相信在中國的幫助下,圖瓦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結語

與中國有著成百上千年聯繫的唐努烏梁海,終究還是沒能回到祖國的懷抱。

一塊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流失國外,固然可惜;曾經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圖瓦族被迫與祖國分離,同樣讓人不舍。

尤其是圖瓦人民現如今為生活所困的情況下,很難不讓人追憶當年唐努烏梁海在中國治下、作為邊疆重鎮的繁華景象。

幸好中圖雙方的聯繫始終沒有中斷,相信來自故土的支持,終有一天會助力圖瓦族重現輝煌。

參考資料

南快莫德格.跨三國而居的圖瓦人身份及其認同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張悅. 漫步圖瓦[N]. 中國藝術報,2015-11-02(00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