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良 | 從一份古籍善本價目表說起

古籍 發佈 2023-04-01T02:58:37.937546+00:00

原文如下:杭州城站復初齋 平價及拍賣部 書目錄 第三期 民國廿四年秋。海昌外志 不分卷 明 談遷孺木著 此書系無刊本的,並有張渭漁之手跋,約有十六七萬字 十冊 實洋五十二元。

本文原刊於《天一閣文叢)(第1輯),寧波:寧波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此處所載據word文檔編輯而成,文字略有改動,引用當以正式出版物為準。

從一份古籍善本價目表說起

陳伯良

清光緒張氏小清儀閣鈔本《花溪志補遺》一卷,今藏浙江圖書館。(書影來自浙江圖書館)

十多年前,我從一位老年書友那裡,見到一份抗戰前杭州一家古舊書店編印的舊書價目表,這裡面標價出售的很多是不經見的有關海寧的地方文獻,我曾特意把它鈔錄下來。因其稀見,且已是六十多年前的宣傳品,特將它公之於眾,並加上一些說明和個人的感想。原文如下:

杭州城站復初齋 平價及拍賣部 書目錄 第三期 民國廿四年秋

寄售海昌(按即海寧)抄稿本之廉價書籍例(列)後 俱有字數,概不折扣

海昌外志 不分卷 明 談遷孺木著 此書系無刊本的,並有張渭漁之手跋,約有十六七萬字 十冊 實洋五十二元

寧志餘聞 八卷 周光(廣)業著 並有張渭漁之手跋,約有十五六萬字 八冊 實洋五十元

眉批海昌勝覽 二十卷 周春松靄著 經管庭芬校訂、眉批並跋。此書有批者市上所無,亦有張渭漁之跋。連眉批約十九萬字 十冊 實洋六十二元

查伊璜《東山外紀》 二卷 劉振麟著 記查先生之一生事跡頗詳,有自序及緣起,約三萬字 二冊 實洋十二元

明黨禍始末記 二卷 吳槎客(按即吳騫)校訂、有跋。此書與杭抱經堂所售之本不同,約有三萬餘字 二冊 實洋十二元

粵逆陷寧始末記 陳錫麟著 有自序,內有張渭漁之跋。此書市上所無,約一萬餘字 二冊 八元

雪溪漁唱集 十卷 (明)蘇平秉衡著 西蜀 晏鐸振之編選,有序。此書久已成孤本,按《海寧州志稿》中都有記述,可以查之。並有張光第(按即張渭漁)之手跋,約五萬餘字 五冊 二十元

紫硤文獻錄 二卷 曹宗載桐石著 約二萬多字 二冊 八元

修川小志 鄒存淦儷笙著 有王承宰(按即王國維之父王乃譽)眉批及張渭漁手跋,三萬多字 二冊 十元

花溪志補遺 許良謨夢椽著 張渭漁校訂並有手跋,二萬六千字 二冊 十元

漷陰志略 管庭芬著 有自跋,約一萬餘字 二冊 六元

海昌著錄續考 六卷 蔣學堅著 約三萬餘字 二冊 十二元

熹朝閹黨禍國錄 江右樵叟著 有管庭芬跋 二冊 八元

海昌拾遺 八卷 周春松靄著 此書市上無流傳。約八萬餘字 六冊 三十二元

海昌經籍志備考 吳騫槎客著 有自序及周廣業之跋。此書市上所無,約三萬字 二冊 十六元

歷朝海昌人物誌 四卷 許良謨夢椽著 有自序。約五萬字 二冊 二十元

海昌雜誌 四卷 許文炳經文著 約三萬字 二冊 十二元

以上諸鈔稿的書,皆有「小清儀閣校藏」、「海昌張光第渭漁之魚」、「海昌張氏珍藏」等之印章,書品都是寬大

海昌著錄續考 蔣學堅(著) 二冊 十元

(註:以上括號內字為筆者所加。《海昌著錄續考》一書疑重出)

這份書單,其中確有不少珍本,而且很明顯的是從近代著名藏書家、海寧張光第(渭漁)的「小清儀閣」散出去的。

按:張光第(1875—1916),字渭漁,別號盟鷗。《海寧州志稿》稱他「幼穎悟,弱冠即游庠,淡於榮利,不甚習科舉文,惟癖好書畫金石,而於鄉先生之遺蹟,搜羅尤富,築小清儀閣以藏之。」他同時愛好收藏古泉幣,《海寧州志稿》載稱:「古之刀布物希見珍,極難購取,光第亦酷嗜之,爬羅剔抉,數十年來所得之精者不下數千種。」並曾著有《雙翠泉譜》一書行世。

同里著名學者王國維青少年時代與張光第交誼很深,常到張的小清儀閣去看書。光緒末年,張光第還在世時,王國維曾在為查慎行的《敬業堂文集》所作的序言中談到:「當吾之世,海寧言收藏者推渭漁」,又稱:「同、光之際,硤川朱苓年(按:即海寧硤石著名學者、藏書家朱燕燕,號衎廬)明經頗搜羅鄉先賢遺著,其藏書渭漁盡得之。六舟上人(按即「金石僧」達受)所藏北齊武定玉造像,當時為構玉佛庵者,亦歸於渭漁……」因此,王國維又說:「(清代)吾邑收藏家,以他山先生(按:即指查慎行。查的藏書處名「得樹樓」)始,以渭漁終。」推崇備至。

可惜的是張光第生來體弱,不幸在1916年42歲時即得病早逝。身後其藏書很快流出。據他友人錄存的《張渭漁遺書目錄》所載,尚有藏書兩千五百部,一萬八千兩百餘冊。而尤多海寧鄉邦文獻。又有一種傳說,稱他的遺書「以九千元之價歸湖賈所獲,又轉手北平,散於琉璃廠文英閣書肆。」看來,杭州城站復初齋舊書店所得和標價公開兜售的,只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以管窺天,但拿書的品位來說,已經是精彩紛呈、相當可觀的了。

從這小小一頁舊書商的價目單中,我們不僅可以知道當時尚存的幾種古籍珍本書目及其身份,通過薄薄的紙片,也傳遞給我們豐富的信息,值得大家深思:

這些文化珍寶,眾多學者畢生的心力所聚,辛勤積累,正面臨著不可測知的命運。今天回顧起來,其中有些書籍已經找到了很好的歸宿,分別進入國家圖書館和上海、浙江、南京等地圖書館的善本書庫,但無庸諱言也令人痛惜的是,雖然僅僅只有幾十年時間,也有的書,除了只留下書名,很可能永遠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它也告訴我們,經歷了一次次的時移世變,千磨萬劫,人間萬事萬物的興衰聚散無常、許多欣喜和不幸。如果這些書的作者以及昔日與它們相依為命的主人泉下有知的話,該是多麼傷心;

它更使我們聯想到,在歷史的長河裡,一次次的水火蟲兵之厄接踵而來,特別是人為的災害,毀滅了多少無價之寶?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那些有意無意破壞藏書文化者的深切痛恨;

它更啟發、教育我們,保護祖國幾千年來優秀傳統文化與精神財富的迫切、重要與不易,尤其是今天,千萬不能再掉以輕心,重蹈覆轍,到一件事物失去了之後才意識到它的可貴。

本刊啟

1、《天一閣文叢》為天一閣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定期出版,現長期面向業內朋友徵稿,範圍主要包括版本、目錄、校勘、輯佚等古典文獻學領域以及書籍史、出版史、天一閣相關研究等領域的原創研究性文章(具體格式要求可參閱天一閣文叢徵稿)。

2、本公眾號為《天一閣文叢》的官方公眾號,將不定期刊發本刊相關內容的文章,並致力於為業界同仁提供一個交流溝通的平台。也歡迎各位同仁及各界網友積極提供自撰稿件或推薦優秀文章,同時也歡迎各類專業書訊。

3、投稿方式:

郵箱:tianyigewencong@126.com(優先推薦此方式)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天一街5號《天一閣文叢》編輯部(郵編:315400)

也歡迎在公眾號後台向我們推薦藏書文化及文獻研究類稿子,以便於通過本平台與同好學習研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