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藝術界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中西藝術的結合,畫家「徐悲鴻」應該屬於領頭羊,不過貌似至今都尚未完全結出讓人徹底滿意的果實,如何油畫民族化呢?
我個人覺得中西藝術的結合應該是融合雙方的優點,西方的油畫由於能夠反覆塗改,所以畫家會憑藉感覺把人體的形畫準確,而且西方人比中國人更早具備科學探索精神,所以他們的國家科技先於中國崛起。這種探索精神用到了美術上,他們追求人體造型結構的科學準確,所以他們研究解剖、構圖、色彩….,以科學的精神作用藝術。這是封建制度下的中國藝術界所不具備的,所以我們看到那時的中國人像畫形體幾乎全部有問題。
不過中國畫也有它的優點,中國水墨畫的材料決定了畫家沒法修改,需要一步到位,線條洗鍊而且富於變化,這造就了中國畫純淨優雅的品味。西方的油畫雖然造型準確,不過畫面往往顯得囉嗦,廢話連篇。在洗鍊基礎上也有豐富的變化這點上,油畫沒法和國畫相提並論。
國畫也更關注文化,中國畫家多數是文人。西方油畫看重形式美感,應該說。國畫油畫兩者各有側重,無所謂優劣,這次雙方基本不分高下。
中西藝術結合,本質上就是把油畫科學準確的造型和國畫洗鍊純淨的美感相互結合。
中西結合最早我們要感謝「徐悲鴻」先生,他為用藝術拯救祖國出國留學,把西方科學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手法引入中國,實現了祖國藝術的復興。不過徐悲鴻的油畫藝術還不夠洗鍊。直至「吳冠中」,他的油畫不僅造型嚴謹,而且用筆極為講究,能一筆說清楚的絕不畫兩筆,真正做到了油畫民族化。不過目前能做到「吳冠中」境界的畫家沒幾個。所以我們必須要遍地開花,徹底實現油畫民族化,完成祖國文藝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