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能不能發展下去,既要看夫妻兩人的本事,也要看子女後代的能力。
夫妻兩人是家庭的第一代,能夠賺到一定的錢財,事業還不錯。但是,子女後代不太行,能力不夠,那家庭就會走下坡路,父母老了也會受罪。
一代人混得不好,不僅會影響到一代人,還會牽扯到兩三代人。因為「蝴蝶效應」的影響是巨大的。
你的孩子,在20歲之前努力學習,身為父母的你覺得孩子肯定會有出息。過了幾年後,你的孩子大學畢業了,誰知道還失業了,那你的期待就落空了。
生活就是如此。給你看到一些假象,迷惑你,然後再給你重重的一拳,傷害你。人,也就在矛盾的生活當中,逐漸失望透頂,逐漸活得麻木。
家中的孩子,30歲前做不到這4件事,預示了一家人的不幸。
一、孩子找不到「穩定」的工作。
當下,隨著環境愈發複雜,賺錢愈發艱難,我們每個人都想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旱澇保收,不用擔心什麼時候就被迫失業了。
以往,我們都瞧不起「穩定」,認為穩定就是平庸的意思。現如今,我們都渴望穩定,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在生活的邊緣中徘徊。
一個人,如果工作不穩定,那他隨時會有被裁員的風險,別說養活父母和家庭了,也許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
更重要的是,穩定的工作,可以有更多休息的時間。而不穩定的工作,多半競爭激烈,只要你請個假,休息一下,都會被單位辭退。
試想,如果父母生病了,孩子既沒有時間來照顧父母,也給不起醫藥費,那父母的晚年,真的能美滿幸福嗎?
所以說,有穩定工作的孩子,家庭才會有光明璀璨的未來。
二、孩子失去了「配偶權」。
在叢林當中,如果一隻野獸失去了配偶權,那就證明這隻野獸的基因被種群淘汰了,它也就無法完成繁衍後代的自然使命了。
動物世界如此,人類世界也如此。孩子有本事,有能力,對於配偶有更多的選擇,那他們就是這個社會當中的佼佼者,優勝者。
反之,孩子沒有本事,也沒有能力,被異性瞧不起,還被他人嫌棄了,那他們就等於被邊緣化了。說句不好聽的話,等於被淘汰了。
只要是生物,就必然要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則。野獸之間需要比拼的,是強大的體魄和肉搏能力。人與人之間需要比拼的,是錢財、房子、車子和事業。
失去了配偶權的孩子,當下活得狼狽,未來也不見得就活得幸福。中晚年的時候生場大病,身邊沒有人照顧,那才是不幸的開始。
人們選擇單身,而放棄找另一半,表面上看是觀念的問題,實際上是錢財物質的問題。
三、孩子養不活自己,只能啃老。
十幾二十年前,我們談到啃老,會一臉不屑,認為那些啃老的人都沒有本事。而在十幾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談到啃老,都會感慨,有老可啃的人,才是贏家。
這觀念的變化,就反映了社會的變遷。隨著內卷的加劇,壓力的增大,淘汰率的提高,那養不活自己的孩子,就不得不啃老了。
有些孩子,大學一畢業就失業,只能回家成為蹲考族,忙著考公考編,那他們不就只能暫時啃老了嗎?今年考不上,明年也考不上,就只能一直啃老下去了。
有些孩子,一畢業就到一線城市打拼,拿著不高的工資,面臨著高房租和高物價,只能找父母要錢,倒貼錢到一線城市打工。這,也是啃老。
說實話,這些年輕人,頗有點「范進中舉」的感覺。范進還好,至少中了。他們,或許會在內卷當中,被淘汰,連中舉都成問題,更慘。
孩子一旦啃老,就預示了父母養兒防老的希望破滅了。家庭,也從此開始了「年輕人失業,中老年人打工賺錢」的扭曲模式。
四、孩子各方面都平庸,連父母的養育錢都賺不回來。
有人說過,在大城市當中,要把孩子養到二十多歲大學畢業,至少需要花費一百萬元。
一百萬元,只是保守的說法了。不少家庭投入了幾百萬元,也不見得能養出優秀的孩子。孩子也很無奈,或許自己終其一生,都賺不回這幾百萬元。
試想,父母投入了200萬元去養孩子,孩子一個月才能賺一萬元,什麼時候才能存款200萬,去填補這個窟窿呢?
評價一個孩子,是否是天之驕子,有一個標準:如果孩子能把父母投入的錢,賺回本,那他就是天之驕子。否則,就只能算是平庸的孩子了。
談到這裡,有人會說,怎麼你所談的要求,都那麼高呢?其實,不是我所談的要求高,而是社會上的要求,本就如此。生活對於平庸者,永遠都是殘酷的。
在這年頭,生活的難度越來越高,就註定平庸的人只能受苦。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