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首日就被禁,這部華語片該翻案了

獨立魚 發佈 2023-04-02T00:51:15.340740+00:00

時間的淡化作用,仿佛在想念他這件事上失效。每年今日,緬懷之聲便如潮湧。但上映首日便因尺度過大遭下映。

轉眼間,哥哥張國榮已逝二十載。

時間的淡化作用,仿佛在想念他這件事上失效。

每年今日,緬懷之聲便如潮湧。

也讓他塑造出的每一個經典電影角色,變得更加不可複製,不可超越。

在其眾多佳作之中,有一部電影意義最為特殊。

它是張國榮自己認定的電影生涯「第一部作品」。

但上映首日便因尺度過大遭下映

修改後,投訴抗議聲也未停。

最終只公映了短短七天,票房慘澹。

也正因如此,這部電影的關注度一直寥寥。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這部作品被翻案。

不僅成為香港電影新浪潮代表作之一,多次入選百部華語電影和百大港片名單。

修復版也於昨日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

值此特殊日子,讓我們一同回到哥哥電影之路的「起點」。

看看巨星升起之前,經歷了什麼——

烈火青春

相比於張國榮九十年代在電影上的輝煌成就。

他早期的電影之路,並不順利。

1978年首次出演電影,便被騙去出演低俗艷情片。

而接下來的《狗咬狗骨》《喝彩》《失業生》《檸檬可樂》。

角色要麼是叛逆的邊緣少年,要麼是遊戲情感的渣男。

且戲份極少,並無多少發揮空間。

《失業生》

80年代初,香港電影新浪潮風起雲湧。

主將之一的譚家明,準備開拍自己的青春片《烈火青春》。

之所以選中張國榮出演主角,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形象。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成長背景。

張國榮從小遭父母冷落,13歲就被送去英國念書。

後來他曾坦言,與父親不熟,母親待自己也客套如陌生人。

這種「無根」的狀態,恰似電影中的富家子弟路易

路易一角折射出殖民主義之下的香港青年樣貌。

他憂鬱,迷茫,在各方潮流衝擊之下空虛地消耗著青春。

給了張國榮嘗試挖掘自身表演能力的機會。

但沒想到,《烈火青春》實在命運多舛。

甚至電影本身,還成了香港電影史上的一宗懸案

導演譚家明對於電影最初的設想,便不止於拍攝一部單薄的青春片。

而是糅雜了時代政治因素,以及對尼采哲學中虛無與反叛意識的挖掘與探索。

影片中出現尼采作品《上帝之死》

但誰料,拍攝進行過半,便已花光了預算

監製劉鎮偉與余允抗就是否繼續拍攝起了衝突。

最終,導演譚家明被換下。

余允抗找來幾位擅長拍打戲的導演前來「救場」。

於是,一班人「好似落雨收柴」,讓主人公們在海灘上被殺手一頓砍殺結束。

青春文藝片秒變暴力砍殺片,電影的前後觀感變得相當割裂。

即便譚家明手掌剪輯權盡力補救,結果也不甚理想。

《烈火青春》前後編劇眾多:

譚家明、陳韻文、金炳興、邱剛健,方令正、陳冠中等

然而,風波並未隨著電影製作完成結束。

1982年11月26日,電影甫一上映便被舉報下架

片中的性愛與暴力場面,被十八個教育團體及廿六間學校校長聯名投訴。

攻擊電影「意識不良,毒害青少年」。

隨即電檢處勒令禁映,下檔整改。

「刪減約兩百呎有關性愛,暴力及對白的菲林」之後。

總計短暫上映了七天,票房慘澹。

但,即便這部電影有諸多遺憾。

卻仍在次年為張國榮帶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這是他演員道路上一個重量級節點。

也是為何,他會稱《烈火青春》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電影之所以被禁,確實與尺度有關。

片中「性」元素隨處可見。

甚至宣傳標語都打著「以性開始,以愛結束」「建立新的性道德觀」字樣。

而這,又與時代背景強相關。

八十年代初,香港受到各方文化衝擊,自身位置得不到確立。

年輕人無論精神與肉體,都在性解放等虛無思潮的影響下變得放縱。

路易(張國榮 飾),是一個富家公子。

母親早亡,父親不歸家。

表姐凱西(夏文汐 飾),是路易唯一的玩伴。

二人身上,有著明顯的時代「流行印記」。

比如路易喜歡聞日本電油,聽歐美搖滾。

凱西交日本男友,扮舞伎跳舞。

性觀念十分開放,將肉體與情感分離。

這也是夏文汐主演的第一部電影

無所事事的青春,如同烈火一般炙烤著年輕的軀體。

他們正如電影的英文名《NOMAD》,像活在城市中的流浪者。

內心虛空,肉體放縱。

路易在常去的酒館,遇到了一個名叫tomato(葉童 飾)的女孩。

女孩左右手兩隻電話,一邊絕情地拒絕追求者。

另一邊,又毫無底線地討好挽回男友。

《烈火青春》同樣也是葉童的第一部電影

她身無分文,請求路易幫她付酒錢。

又拖著行李箱可憐地等在街邊,沒錢打車回家。

路易對這個女孩產生了好奇。

便好心送她去男友家,二人氛圍曖昧。

本以為這場艷遇就此結束,但轉頭tomato便被趕了出來。

路易只好繼續幫女孩找到住處。

剛認識幾個小時,二人便確立了肉體關係。

虛空催生出的放縱交合已是普遍現象。

凱西比起路易,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與朋友們一起去游泳,與管理員阿邦(湯鎮業 飾)起了衝突。

眾人合力戲弄阿邦,扒掉了他的泳褲。

阿邦再見到凱西時,半報復半戲弄地強吻了她。

青春的荷爾蒙刺激著二人,迅速發展成了純粹的肉體關係。

在電影中,「性」也頗具放逐性

凱西可以滿不在乎地隨時寬衣解帶。

用軀體一次次攻擊瓦解著現有的社會觀念。

這種「瘋狂」隨著凱西與阿邦關係的進展逐漸走向極致。

最終演變成了電影「被禁」的導火索——公車上的激情戲

凱西與阿邦在家中的約會頻繁被打斷,二人只能另尋他處。

他們坐上夜晚的公車,旁若無人地進行親密行為。

二人全然不在乎他人異樣目光,甚至合力「逼走」車上其他乘客。

這一段戲碼因為過於露骨慘遭刪減。

也是該片被聯名抵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其實,性只是呈現電影內核的表顯道具。

如果僅是單薄的情愛,並不足以為此片翻案。

青年一代的放縱,勢必事出有因。

路易找尋溫暖,源自家庭的缺失。

房間外是繼母彈奏時新的鋼琴曲。

房間內,路易卻一遍遍聽著母親留下來的遺物唱片,無助而感傷。

凱西與阿邦肉體上雖然早已沒有距離。

然而在纏綿的空隙,二人之間唯有沉默。

愛情如此虛幻,仿佛不做愛就無愛可言

時代之下,不止主人公們如此。

阿邦的弟弟,與女生發生關係被對方家人找上門來要說法。

然而雙方都不過十二歲,場面殘酷又滑稽。

年輕一代的反叛與放縱,已經瀕臨失控。

所有人處在最好的年紀,卻又不知何去何從。

恰似當時的香港,在中英談判的背景下焦灼不堪。

中文、英文、日文混雜,頹靡的流行文化交融。

如此年輕,如此無家可歸。

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主將之一,譚家明深受全球範圍內的新浪潮創作手法影響。

視聽手法先鋒前衛,將頹靡的青春刻畫得分外美麗。

電影前半部分的觀感,有如晴日遊覽伊甸園般詩意。

兩對年輕的戀人成為朋友之後,相約去島上遊玩。

樹蔭下斜陳著少年們年輕的軀體。

夏夜晚風中,眾人在紗帳內聽風休憩。

晚飯間言笑晏晏,四人的夏日仿佛永遠不會終結。

青春仿佛理當無所事事,不必承擔現實的陣痛。

同時,譚家明也有意用他們的青春,濃縮一個時代的迷惘。

西方與東方文化,在這群年輕人身上激烈碰撞。

凱西的日本男友,還被設定為叛逃的赤軍分子。

可惜的是,導演未來得及將這條故事線索完全展開。

超支後,電影亟待收尾,結局被隨之改寫。

一個日本女特務,被安排潛伏在路易身邊。

打探得知了逃兵的下落,便一路追殺而來。

於是,度假的島嶼成了殺戮的戰場。

女特務在沙灘上一頓亂砍,讓劇情變得分外詭異。

毫無說服力的突兀死亡,讓電影的結尾幾乎淪為一場鬧劇。

譚家明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惋惜:

「沒有完整鋪排,一來就是快艇殺殺殺,太粗。最後葉童翻開小艇,用箭射死赤軍,好搞笑,動作設計太草率,只能在剪接上儘量補救,幾可惜。」

主演葉童,也曾言如此處理對演員欠了一個交代。

但即便如此,遺憾並非電影的全部

如今再看,《烈火青春》好比一道啟示錄。

它靜靜地躺在歷史中。

但等我們重新與它相遇,才恍然發現,原來,它播撒的種子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夏文汐初出茅廬,已經肆意綻放狂野自由的氣質。

不到兩年後,她在《唐朝豪放女》中詮釋出了港片最前衛的女性形象之一。

葉童,後來被張國榮數次特別提及,是他心目中的天才演員。

在她的表演之下,性並不是用來博眼球的獵奇道具。

而是自然而然的生命力迸發。

這也帶給張國榮更多對於表演的感悟。

而之於張國榮,《烈火青春》真正為他扣開了電影之門。

四年之後,《英雄本色》火遍亞洲。

接下來更是重量級佳作頻出。

期間,張國榮和譚家明仍有間接的合作。

《阿飛正傳》《東邪西毒》兩部重要作品,均由譚家明擔任剪輯。

而王家衛的影像風格,本就受了譚家明很大的影響。

其實回看《烈火青春》,路易何嘗不是一隻無腳鳥。

愛的匱乏,對被愛的渴望。

無根的漂泊,孤獨的宿命。

如此種種特質,都在張國榮的演員生涯中不斷地迴響:

有著強烈自毀傾向的旭仔;

不願「苟延其情」的程蝶衣;

孤星入命,自我放逐的歐陽鋒;

出走到世界彼端的何寶榮……

這些命運相似的角色,仿佛重疊成了同一個倒影。

從記憶深處映出路易的臉龐。

而從青澀的路易,到人戲合一的程蝶衣、歐陽鋒、何寶榮,也清晰地確證著張國榮表演境界的躍升。

譚家明曾如此評價張國榮:

「在表演上,技窮者的戲法他不屑為之,他是真正的藝術家。」

其實,他也一度有想補拍修整《烈火青春》的意圖。

彼時哥哥還在,然而底片卻傳丟失。

到了後來,更是再無可能。

也正因如此,《烈火青春》跟哥哥一起,徹底成了一個永久的念想。

今時今日,我們回望1982年。

看著那年艷陽下二十六歲的張國榮。

此刻在電影中,分開也像共同度過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