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山東記者談|齊魯大地的鄉村,大有可為!

中國山東網 發佈 2023-05-24T18:53:48.290740+00:00

在齊魯大地上,鄉村產業蓬勃發展,人居環境深刻重塑,群眾收入持續增加,城鄉融合深入推進,精神風貌顯著改善,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時代畫卷徐徐展開。這些鄉村,亮點頻出!

在齊魯大地上,鄉村產業蓬勃發展,人居環境深刻重塑,群眾收入持續增加,城鄉融合深入推進,精神風貌顯著改善,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時代畫卷徐徐展開。

這些鄉村,亮點頻出!

5月22日—23日,山東召開全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現場推進會,先後在臨沂、濟寧兩地,觀摩了蒙陰縣垛莊片區、沂水縣院東頭片區、泗水縣龍湖灣示範區、鄒城市大束示範區。這些觀摩點,無論是發展思路、推進措施,還是方式方法、體制規範,都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蒙陰縣垛莊片區,堅持規劃先行、連片打造,統籌推進孟良崮、椿樹溝、石馬莊、界牌4大片區,目前已突破了孟良崮、椿樹溝、石馬莊3個片區,覆蓋了三分之二的區域、三分之二的人口。片區所在的垛莊鎮聚焦打造沂蒙全域旅遊第一鎮,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建設了櫻之崮、椿樹溝、「山水蒙陰·萌樂世界」等一批文旅項目,帶動發展鄉村民宿、家庭農場及農家樂200餘家,各類採摘園260餘個,去年接待國內外遊客300餘萬人次,實現經濟效益15億元。

沂水縣院東頭片區,明確「一環兩帶七區」的發展布局和「多彩院東頭、富美先行區」的目標定位,構建起以小城鎮、A級旅遊景區為龍頭,峙密河、石門河為軸線,以品牌景區為核心、鄉村特色旅遊為補充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依託「農業+文創+旅遊」的資源優勢,著力育品牌、挖內涵、提品質,推動單一農副產品向生產、加工、銷售、觀光休閒等全產業鏈拓展,以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強民富,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泗水縣龍灣湖鄉村振興示範區,堅持黨建引領,規劃面積53平方公里,涉及2個鎮街、12個行政村,率先探索「政府支持+平台孵化+市場運作」的「鄉村振興合伙人」模式,有效盤活鄉村低效閒置資源,孵化農文旅、產學研新業態,示範區向業興人旺態勢加速邁進,走出一條三產融合、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

鄒城市大束鄉村振興示範區,按照「黨建引領、產業支撐、村企融合、共同富裕」思路,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涵蓋12個村、1.1萬餘人,以鄉村建設為基礎,食用菌產業與鄉村文旅產業雙輪驅動,創新聯農、帶農、富農新機制,著力探索「五種共富路徑」,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站在新起點,山東大地正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和美鄉村建設為重點,以發展壯大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為支撐,以城鄉融合為動力,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健康有序推進「五個振興」,努力打造產業特色突出、人才支撐有力、鄉風文明和諧、生態環境優美、組織功能完善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這些措施,引人奮進!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為表彰先進,激勵士氣,鼓舞幹勁。5月23日下午,全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現場推進會議在濟寧鄒城市召開,100個先進集體和199個先進個人獲得山東省鄉村振興突出貢獻獎。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一大批懂管理、會經營、能致富的「鄉土能人」。山東省創新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雁陣工程」,重點加強村黨組織書記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著力育好用好鄉土人才,就地取「才」盤活農村存量人力資源,構築起支撐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人才矩陣」。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計培訓基層村黨組織書記1萬多人次、高素質農民18.89萬人次,農村實用人才穩定在270萬人以上。

人才聚集,鄉村振興才有底氣。為此,山東省面向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五類主體帶頭人,圍繞糧油、蔬菜、果品、畜牧養殖、數字農業、鄉村好青年網絡電商等專題,採取集中授課、經驗傳授、現場教學、研討交流、跟蹤服務等形式,分行業分門類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全產業鏈培訓。

奮鬥創造歷史,實幹成就未來。鄉村大地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大有可為。如今,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到農村去」也成了當代年輕人的新潮流,越來越多的「新農人」活躍在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的大舞台上,成為了一支蓬勃的力量。

為了能讓這些「新農人」們在舞台上盡情發揮,山東大力實施「人才回引」計劃,拿出「硬招數」、拋出「橄欖枝」,注重從優秀外出返鄉能人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回鄉任職,濰坊、濟寧、德州、泰安、威海、日照等多地面向社會公開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幫助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山東更是深化鄉村人才職稱制度改革,打破學歷、論文、科研成果等條框限制,把評價重點放在業績貢獻、經濟社會效益和示範帶動作用上。目前,全省已有9063人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職稱,累計培訓基層村黨組織書記1萬多人次、高素質農民18.89萬人次,農村實用人才穩定在270萬人以上。(文/郝亞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