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合作社+企業」產業模式 蘭州農家樂帶動村民走出致富路

每日甘肅 發佈 2023-05-25T03:18:47.825703+00:00

探索「合作社+企業」產業模式農家樂帶動村民走出致富路遊客在頭營村中選擇中意的農家樂從大包幹到農業合作社崛起,從土地流轉試水再到美麗鄉村建設,正是發端於最基層農村農民的改革實踐,讓蘭州的廣袤鄉村迸發出強大的內生活力。

探索「合作社+企業」產業模式

農家樂帶動村民走出致富路

遊客在頭營村中選擇中意的農家樂

從大包幹到農業合作社崛起,從土地流轉試水再到美麗鄉村建設,正是發端於最基層農村農民的改革實踐,讓蘭州的廣袤鄉村迸發出強大的內生活力。如今的近郊四區鄉村,無論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還是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都在積極探索「合作社+種植+觀光+休閒旅遊+民宿」的多元化發展模式,通過盤活土地、資源、資產等「沉睡」資源,走出了一條鄉村旅遊發展的致富路,帶動當地群眾「走旅遊路」「吃旅遊飯」「掙旅遊錢」,讓廣大群眾真正在鄉村旅遊產業中得到實惠,加快富民強村的步伐。鄉村游正朝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穩步推進。

投資方式轉變

投資主體由「單打獨鬥」變為合作經營

5月22日,記者來到皋蘭山頭營村,一片寬闊的綠草地上有人在追逐,有人乾脆打起滾來。月牙式的水池清澈見底,幾個小朋友拿著水槍玩得十分盡興。

「這就是蘭山小鎮的特色。」據蘭山小鎮負責人石勇介紹,投資3000萬元打造的蘭山小鎮依山而建,2019年他們投資時,這裡全是荒坡,地基還是一層一層的,像梯田。為了整合資源,他們與村上的合作社協商,由合作社出讓土地,他們出資金,等掙到錢後,以股份形式給合作社分紅。合作社非常積極,投資蘭山小鎮的事非常順利。一期占地面積20多畝,可同時接待600多人,是接待、團建、婚宴的好地方。蘭山小鎮還通過和當地村民合作改建、自建13套輕奢特色民宿,讓遊客住在蘭山之巔,目前民宿已經建成投用。

頭營村黨支部副書記張軍介紹,2019年7月,伏龍坪街道頭營村成立甘肅頭營印象鄉村旅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三變」改革承接主體。合作社現有社員106人,涉及106戶(實有136戶),入股資金365萬元,以鄉村旅遊為主營業務,重點通過合作社帶動,有效提升改造現有農家樂的發展,目前已與橘子堂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針對頭營村一隊13戶院落進行民宿試點打造,實現頭營村特色民宿一體化經營、一體化發展。該項目已於2021年1月實現社員分紅,入股2萬元的股民分紅1500元(含稅),入股10萬元的股民分紅7500元(含稅)。合作社被城關區作為「三變」改革優秀承接主體推薦到市農業農村局,享受獎勵資金15萬元,用於後續經營發展。2022年12月,合作社被市農業農村局評定為市級示範社,並獲得新型經營主體獎勵資金10萬元,用於合作社發展。經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研究並報請村「兩委」同意,合作社用這兩項獎勵資金在蘭山公園東大門製作了臨時攤點小木屋14個,解決低收入家庭和零就業家庭的生活問題,讓弱勢群體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並致富。

流轉土地

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促進農民增收

「我家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我和老公都在農家樂打工,收入大大提高。」在杏胡台村一農家樂務工的張姓女子說,她是杏胡台村的村民,以前靠種地吃飯,一年下來收入微薄,生活困難。後來,她和老公跑到城裡打工,地也就荒廢了。2019年,村上土地實施「三變」改革,她也參加了進來。現在,年底土地有分紅,還可以在家門口打工,收入大大提高了。

據西固區四季青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杏胡台村積極響應號召推動農村「三變」改革,謀劃推動田園綜合體建設,探索「種植+觀光+休閒旅遊+民宿」的多元化發展模式,通過盤活土地、資源、資產等「沉睡」資源,創新打通融資渠道,積極優化鄉村基礎設施,修建文化廣場、旅遊公廁,完善通村公路等項目。近年來,爭取各方面建設獎勵扶持政策,持續優化環境衛生,積極動員農家樂、民宿進行綠化種植,開展景觀改造工程,整體提升農家樂和民宿的形象、品位;鼓勵帶動農家樂、民宿轉變經營模式,朝著餐飲、休閒、觀光、採摘體驗、民宿多元化模式發展,拓展經營範圍,拉伸產業鏈,促進農戶增收。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業帶動杏胡台村村民就近就業50人,人均年度收入2萬元,年度收入共100萬元。2019年,村內新建的農家樂「拾光居」占地2000平方米,擁有床位10餘張,設有燒烤區、娛樂區、兒童遊樂區等,特色鮮明,環境優美,配備專業的服務隊伍。作為西固區第一家提供高檔民宿服務的高標準、高質量農家樂,「拾光居」打破了傳統農家樂的經營模式和單一發展模式,已成為周邊農家樂的標杆,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讓農家樂不再是「一個棚子兩把椅子」,標誌著杏胡台村農家樂片區已經由簡單的量變向更高級的質變進行轉變,帶動附近區域鄉村旅遊邁上新的台階。

成效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七里河區八里鎮的泉旭桃苑占地35畝,每年7月底8月初產桃,9月中旬產蘋果和梨,10月初產山楂。農家樂一旁的大棚里,還種植有玉米、辣椒、茄子、水蘿蔔、西紅柿、黃瓜等農家菜。每年十一過後,負責人王獻敏都會招三四個臨時工專職炒辣椒醬。「我們的辣椒醬沒有防腐劑和添加劑,已經賣了很多年,顧客反饋都比較好。」除了網絡直播宣傳農家樂外,王獻敏也通過網絡渠道售賣自家炒制的辣椒醬。由於本地通過網絡售賣農產品的村民還不太多,「榆中一家合作社有預包裝的野菜,希望能通過我們的網絡渠道售賣出去。」王獻敏告訴記者,當網絡平台的粉絲量積累到一定量時,她也幫著售賣其他園子裡的農產品。

安寧區紅藝村的大莊苑農家樂,是一家經營了15年之久的傳統農家樂。老闆張厚萍告訴記者,這片3畝大的自有地上種植有桃樹、梨樹和棗樹,兩張桌子、幾把椅子、兩頂方傘支起了最早的農家樂。隨著遊客的增多,收入也增加了,她也不斷升級改造農家樂里的設施。「每年豐收季,院子裡產的桃子我都會免費送給顧客品嘗。」張厚萍說。

安寧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農家樂是帶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龍頭產業,是一種新業態,也是農民致富的新興產業。農家樂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過程中,有著天然的優勢,一方面可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前延後伸,促進一產,連結上三產,使產業鏈、價值鏈呈前延後伸融合發展的態勢;另一方面,也可以依託一產或者二產,積極拓展其他環節,實現產加銷一體化。安寧堡街道轄區內,在自有地種植白鳳桃又經營農家樂的農戶不少,占比40%。「十里桃鄉」是安寧鮮明的地域特徵,安寧區委區政府領導街道凝心聚力打造高內涵生態休閒中心,加快推進安寧堡「美麗桃鄉」建設,充分發揮安寧特色桃品牌優勢,大力推進農業與旅遊業的深度融合。充分依託「桃花旅遊節」等節會經濟,以「桃文化搭台、唱經濟大戲」為導向,連續舉辦了39屆蘭州桃花旅遊節,推動旅遊業全面發展。「桃鄉安寧堡」現有桃種植面積2000餘畝,桃品種24個,桃農總1700餘戶;2022年桃產量達270萬公斤,產值4000餘萬元。

安寧堡街道「農家樂」主打桃主題特色,春天桃花盛開、夏季客人爆滿、秋季碩果纍纍。截至目前,轄區內共有正常營業的農家樂200餘家,均採用「農園+農戶+旅遊+網際網路」的運營模式,70%的從業人員為本地居民,解決固定就業人員2000餘人。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桑傑才讓 華曉婧 實習生 管淑霞 文/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