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命運和解是一種大智慧——讀蔡崇達的《命運》

陳士同 發佈 2023-05-27T22:34:00.553050+00:00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探索、對抗、和解,不就是命運的一部分嗎?《命運》值得大家慢慢去品嘗。——劉德華「命運」是一個宏大而又深奧無解的命題。作為個體生命,不論身在何處、身居何位都以各自的方式扮演著「解題」者的角色。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探索、對抗、和解,不就是命運的一部分嗎?《命運》值得大家慢慢去品嘗。——劉德華

「命運」是一個宏大而又深奧無解的命題。作為個體生命,不論身在何處、身居何位都以各自的方式扮演著「解題」者的角色。從呱呱墜地到老之將至,終其一生,熙熙攘攘的奔突,真正能夠參透其中「命意」的又有幾人。既然難解其中味、難覓此中意,探尋者只能藉助其他的方式,依憑另外的媒介從理想的角度為生民開據一副緩解苦苦尋覓「命意」終極答案而無果所造成的失落感和挫敗感。蔡崇達的《命運》就是這樣一部供普羅大眾療傷自救的小說。「小說是生活的百科全書。」簡單之語道出了該文學體式的社會意義和世情價值。既然是「百科全書」,那麼就無所不包,具象的、抽象的,歷史的、現實的、未來的,中國的、外國的,天上的、地下的,寫實的、虛構的......正是如此,當在小說的世界裡徜徉,不同的讀者儘管對其投注的價值與情感不同,但總能夠從中找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即使不能與自己的心理預期完全疊合,也可以從中汲取撫平躁動與迷惘心緒的營養。

每一個生命個體,皮囊只是可視性物什的存在,精神與靈魂則是不可觸摸、無法看到的。就每個人的命運而言,它同樣是一種無法感知,不可掌控的無可名狀的存在。也正是這種隱形性,就決定了命運不可能按照人的主觀意志去展演。這個不爭事實不僅在文學的書寫里,在現實也是同樣。既然生命個體無法左右命運——懂得這個道理,那麼在經歷過一番抗爭之後,無法達到預期選擇與之和解就不會平添太度的煩惱,也不會誘發很多的悲戚。這,《命運》的主人公阿太用自己九十九年的人生經歷做了生動形象的詮釋。作為蔡崇達的首部長篇小說,他以獨特的敘述方式為讀者奉獻了一部比較獨特的作品。說其獨特,源於作品是以主人公,九十九歲的阿太向「我」講述的方式敘述故事、描寫人物、表達主題。身為世紀老人,阿太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講述的主軸,在過去與現在之間自由穿越。正是因為採取的是第三視角的方式編織故事,所以作品的轉換非常靈活自由,但是「阿太的敘述」始終成為軸心。

故事是從「現在」開始,是「我」去看望正在焦急等待「死亡」的阿太,她躺在神婆身前躺著的藤椅上向我講述了漫長人生經歷,以及與自己緊密關聯的人和事。就故事發生的背景看,它是發生在閩南的一個濱海小鎮,時間的跨度從民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新中國建設時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瀕臨大海,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世代以海為生活的依靠。這樣,這裡的人們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兩種:討小海——在近海附近種植、養殖以維持生計,討大海——出遠海大魚或跑海上運輸。不過,阿太的爺爺不走尋常路,他選擇了過陸地生活——挑著胭脂粉走街串巷,過著小貨郎的生活。也正是選擇了不一樣的生活,所以阿太家自爺爺開始生活就比較殷實富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了雄厚的經濟,做什麼事情就有了底氣。由於受傳統的——傳宗接代思想的影響,爺爺心中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生很多很多的兒子,以繼承家業。可是,命運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演繹。越是想兒子,結果只生了女兒。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爺爺只能無奈的嘆息搖頭——這是命中注定,命運難為呀!

「有錢就是任性。」既然無法滿足多子多福的願望,就要把眼睛睜得大大的,並擦得亮亮的,為女兒精挑細選門當戶對的好婆家。擇婿的過程充滿戲劇性和傳奇色彩:作為長女,阿太的母親任性而又有主見,她暗下決心,一定要相三十個男子,才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可是,命運還是和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連續幾天共相了二十九個,由於阿太的母親每天借著相親之名,實際是美美的睡覺,結果可想而知。眼看擇婿無望,爺爺既生氣又焦急。看到父親如坐針氈的樣子,在太陽即將落山,爺爺打算停止擇婿之時,一個年輕人——黃有海火急火燎地衝進門。此時正好醒來的阿太的母親睡眼惺忪地看了一眼年輕人,就迷迷糊糊地說了一句「就是他了」。年輕人答應了兩個條件——倒插門、生更多的男孩——之後,母親的終身大事塵埃落定。因為是倒插門的女婿,所以爺爺一家對他特別的關心,生怕言語和行動不慎傷了他的自尊心,母親對他更是呵護關愛備至。可是,造化弄人,越是想要什麼,往往就不會滿足你的願望。阿太的母親連續生了兩個女兒——蔡屋樓(阿太)、蔡屋閣(小妹)之後,就再也沒有生育的機會,因為成了兩個孩子的父親——黃有海不辭而別,從此像從人間蒸發一般(加入討大海的行列,到海的對岸,成為有名的企業家,再也沒有回來)。

面對命運的不公,阿母訪遍了當地的廟宇,向所有的神明討公道,結果仍然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帶著兩個女兒艱難度日。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千金到兩個孩子的母親,命運與阿母開了天大的玩笑。尋夫、望夫、盼夫,最後帶著遺憾在阿太出嫁的當天被大海吞噬,成為海的女兒。不幸把阿母折磨的神智有些紊亂,在神婆——蔡也好獨特藥方的治療下,慢慢回歸正常。本來想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可是大海無情的地剝奪了她的生命。十六歲的阿太在母親去世後,成為了蔡也好的媳婦。婆婆蔡也好在丈夫討大海喪命之後,慢慢變得異常,成為了陰陽人——她能夠聽見鬼魂和神靈的講話,也能夠和它們說話;丈夫楊萬流是一個憨厚勤勞的英俊小伙子,特別疼愛阿太。一家人,衣食無憂,其樂融融,本是一個幸福之家。可是,阿太自第一次流產之後,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偏方,都沒有懷上孩子,這正應了神婆的讖語——阿太無子無孫無兒送終。不能做正常的女人,這是阿太一生的痛。「上帝為你關起一扇門,肯定為你打開一扇窗子。」想方設法無法成為母親的阿太飽受痛苦的煎熬,楊北方、楊西方和楊百花(都是被父母遺棄的孩子)相繼喊阿太「阿母」,又重新喚醒了她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母性。

命運總是與善良的人過不去,一家人的日子剛剛穩定下來,時局動盪,戰火波及,又打亂了他們的生活。楊萬流被抓壯丁帶到海的對岸,從此與家人隔海相望。阿太與神婆一起艱難地維繫著一家人的生活。保住命,活下去,就有希望。正是以這個信念支撐,他們一家才度過難關。一封從遙遠的馬來西亞寄來的信給全家帶來了喜悅。楊萬流從台灣逃到馬來西亞,在那裡自主創業獲得成功,打算接一家人到馬來西亞去。五口之家(神婆在念夫盼兒中離世)——阿太、阿妹、楊北方、楊西方、楊百花精心準備著馬來西亞之行。可是在出境口岸檢查證件時,因為阿妹與楊萬流不是情緣關係,資格審查沒有通過。一家之主的阿太不得不做出犧牲,讓阿妹帶著三個孩子前往馬來西亞,自己留在了老屋。面對這樣的決定,阿妹因為思夫心切也就接受了。而身患小兒麻痹的楊百花哭著鬧著要與阿母在一起。迫不得已,五個人,分成了兩部分——阿母帶著兩個男孩前往馬來西亞,阿太跳著殘疾的女兒回到了老屋,以種植海邊的兩畝地維持生計。沒有接到妻子,楊萬流一氣之下在當地找了個女子成了家,時間不長就溘然長逝,留下了兩個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兒子——楊北方和楊西方。

因為與丈夫沒有任何親緣關係,所以楊萬流的老婆對兩個孩子十分的苛刻。迫於無奈,兩個還沒有完全成人的孩子在馬來西亞過起了艱難的打工生活。從書信和電報里獲悉這些零零散散的消息,阿太的心如刀絞。丈夫是帶著遺憾和怨恨離開這個世界的,他不會原諒自己;兩個無辜的孩子在舉目無親的陌生世界能不能很好地生活,這些都是時刻壓在心頭的石頭。好在天佑好人,兩個孩子憑藉著實幹和韌勁在馬來西亞終於創業成功。好了不忘本,兩個吃盡苦頭的孩子銘記這個做人的底線。只要有機會和可能,他們都會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出一份力量,各地楊西方出資修建的「報恩學校」就是最好的見證。

一切景象似乎都預示著生活會越來越好、日子會越來越紅火。可是,命運之手再次對善良的一家人發起攻擊。楊北方回鄉創業失敗,負債纍纍,最後投海身亡;楊西方身患癌症,命留故里——雲南,楊百花自三十歲臥床,後來的二十多年都是在床上度過。親眼目睹著自己身邊的親人在命運的捉弄下,雖稱不上是傷痕累累,但真正順遂順意的幾乎沒有。也許是經歷了太多苦難的折磨,阿太的內心已經被淬鍊的極其強大。自己一生雖然沒有親生的兒女,但是現在已經子孫滿堂。書中的一段話對阿太的人生經歷:「人間在說話,一代又一代人聽到了。有的人寫下了,有的人說出來,有的人活出來,用文字、用語言,用神像、用草藥,用自己的一生——代土地說話,變成土地的器官,變成生養我們的土地本身......人生便是如此,人間便是如此。這很容易,普通的不易;生而為人,共同可知的不易。」阿太的故事在講完九十九本日曆之後就戛然而止,但是關於命運的拷問與嗟嘆從小說散落到塵世,留待一代代人去探尋。最後用白岩松的話作為結束:「《命運》這本書具有當下的價值,到底該怎樣活著,阿太的一生或許給大家答案。希望更多的人讀完這本書能活得更堅定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