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陵一半毀於盜墓,為何朱元璋明孝陵600年無人敢盜?

讀史看天下 發佈 2023-05-27T22:46:14.003621+00:00

在中國歷史中,其實當皇帝是最不好乾的職業,乾的好有人嫉妒你,乾的不好老百姓罵你,干失敗了不僅丟人,還會被永遠掛在史書上成為負面教材。

在中國歷史中,其實當皇帝是最不好乾的職業,乾的好有人嫉妒你,乾的不好老百姓罵你,干失敗了不僅丟人,還會被永遠掛在史書上成為負面教材。

更慘的是。

中國的皇帝無論生前多麼牛,多麼風光,死後也都往往沒個好下場。有時候前腳剛下葬,後腳墳就被人給掘了。

細數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陵墓,幾乎一半都被盜過。

比如,漢文帝的、西晉四帝的陵墓、南朝十九陵、唐朝的十九座皇陵、宋理宗的永睦陵、清朝的清東陵...



這些皇家陵墓,全都被盜墓賊挖掘破壞過。

而且手段十分粗暴,完全不會顧及陵墓主人的皇家身份,有時甚至會羞辱踐踏這些一國之君。

像南宋第五位皇帝宋理宗趙昀,不僅陵墓被瘋狂盜掘,連屍體都被人給抬了出來,掛在荒郊野外的一棵樹上,長達三天三夜。



之後又被砍掉頭顱,將宋理宗的頭蓋骨去掉皮肉,給製作成了一個「骷髏碗」,相當喪心病狂。

還有臭名昭著的「軍閥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事件」,軍閥混戰時期,土匪出身的軍閥孫殿英為了鞏固壯大自己的軍隊,以軍事演習為由,對慈禧和乾隆所在清東陵進行了盜掘。



直接用炸藥將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入口給炸開,上千人的部隊在裡面挖了三天三夜,最終將這兩座皇陵挖得乾乾淨淨,無數珍寶被洗劫一空。

足足裝了三十輛車。



更過分的是,孫殿英盜墓時,直接將慈禧的屍體丟在墓穴的西北角,後來被發現時,全身已經發霉長滿了白毛,嘴角也有破損。

後來孫殿英的惡行遭到全國批評,但他卻通過賄賂,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歷史上像以上這種對皇家陵墓瘋狂盜掘和踐踏的事件,遠不止這兩起。

可以說,皇帝生前最大的敵人是「侵略者」,死後最大的敵人就是「盜墓賊」。

中國皇陵一半毀於盜墓!



在過去,盜墓賊是相當猖獗的,根本管不住,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據不完全統計,發生在全國各地的盜挖古墓案就有10多萬起,被盜古墓20多萬座。

導致很多國寶流失海外,後來對這方面進行了嚴打,盜墓賊才大大減少。



不過,在盜墓賊猖狂的時候,卻有一座著名的皇家陵墓600年來無人敢盜,這就是被稱為「中國明清皇家第一陵」的明孝陵。

專家用磁場探測器對明孝陵進行了長達6年的考古勘察和研究,發現朱元璋的墓室地宮龐大,面積達到了4000多平方米,而且裡面完好無損,沒有被任何人盜掘過。

這在中國帝皇陵墓的歷史中是很少見的。

明孝陵的名氣太大了,絕對算的上歷史前十的皇陵,裡面埋葬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妻子馬皇后。



明代有一個親王的墓室只有31平方米,但裡面的發掘出的陪葬品就多達5300件,其中金銀玉器1400多件,珠寶玉石34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50餘件。

朱元璋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開國皇帝,不用想,就知道他陵墓中珍寶和陪葬品有多少了。

而且陵墓的位置,從建造之初,就沒做任何隱秘工作,公諸於世,南京城內誰都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

身份、地位、位置都知道,相當於直接明牌了,為什麼600多年來都沒人敢盜?



主要有三個原因,特殊防盜措施、地理位置,以及歷史機緣。

首先不是沒人不敢盜,而是不知道怎麼盜。

其實,這600多年來,已經有太多盜墓賊光臨過明孝陵了。根據考古調查,朱元璋陵墓的周圍幾乎快被挖完了。

整個山體表面60%的地方都被挖掘過,有很明顯的盜墓痕跡。

但都沒有找到朱元璋的陵墓的地宮入口。


為什麼?

因為整個明孝陵的設計都是打破常規,一反常態的。

朱元璋對自己的「最終歸宿」是異常注重的,在登基的第十三年後,他就開始研究規劃自己的陵墓。

皇上選墓地往往都是越遠越好,越隱蔽越好。

像清朝為了不讓外人知道皇陵在哪,基本都把墓建在深山老林之中,比如埋葬乾隆和慈禧的清東陵就在離北京125公里之外的河北遵化縣。

但朱元璋卻出人意料地將墓地就定在了邊,最顯眼、最熱鬧的紫金山腳下。

沿襲了唐宋時期「依山為陵」的老傳統,然後對應天上的北斗七星進行布局,前後動用了10萬名軍工,耗時了整整25年時間才完成。



朱元璋也真是敢想敢幹,因為就在明孝陵建完第二年,他的摯愛馬皇后就因病去世了。

也許這就是命運吧!

在這25年的時間裡,朱元璋事無巨細地調整陵墓的建造,而且還自創了一種方形的墳墓。

目的就是為了將人文和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

甚至為了達到這種目標,朱元璋不顧反對,重新啟用了從漢朝就廢除的「活人陪葬制度。」

而且朱元璋的活人陪葬,非常誇張和殘忍!

據歷史記載,朱元璋死後,為他陪葬的僅僅是妃子,就有四十多個。

幾十人的陪葬,朱元璋還不滿足,還找來了一些孩子進行陪葬,這些孩子被稱為仙童,說是能夠引領死人成仙。

而且為了不讓這些陪葬的孩子,在死後屍體腐化,在他們體內灌滿了水銀,簡直令人毛骨悚然。

這種活人陪葬的方式,不僅可以看出古代殉葬制度的殘忍,還能看出朱元璋對自己陵墓有多麼注重。

可以說,用心程度完全不亞於他對國家的治理。

他也確實做到了,朱元璋精心設計的明孝陵一經面世,就轟動全國,影響後面明清兩代的所有皇家陵墓,紛紛進行仿造。

成為了「皇家陵墓」的最佳模版!

建造出一個中國歷史上壯觀的皇陵並不難,難得是建造出一個能抵擋盜墓賊的皇陵。

歷盜墓賊和建墓者是在不斷鬥爭的,但大多時候的勝利者都是前者。

歷史上很多皇陵不管藏得多麼隱秘,建的多麼牢固,總能被盜墓賊找到漏洞和缺點。

盜墓賊為什麼這麼厲害?

和一個我們家喻戶曉的人物有關,這個人就是三國的亂世梟雄——曹操。

可以說,他是盜墓賊的祖師爺,也是他將盜墓賊第一次組建成了一個體系。

有一部很出名的小說,叫做《盜墓筆記》很多人都看過,裡面將很多盜墓賊都稱為「摸金校尉」。

這個名稱就是曹操創造的。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戰爭不斷,作為一方霸主的曹操,為了招兵買馬,偷偷組建了一支「盜墓小分隊」。

雖然見不得人,但整個團隊非常正規,分工明確,曹操為他們提供了的「盜掘辦公室」,還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位,前者是領導,後者是幹活的。

加上放風的、挖土的,總共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

跟隨著大部隊南征北戰,軍隊去打仗,他們去盜墓,走哪盜哪,哪座墓大,盜哪座。

這個盜墓小分隊,就是曹操軍隊的重要補給站,養活了大半個軍隊。

其中,曹操盜過最大的一個墓,就是梁孝王劉武的墓。

劉武是劉邦的孫子,漢文帝劉恆和竇太后的親兒子。

而且還立下不少戰功,地位是相當高的。

劉武死的時候正處於「文景之治」,漢代最國富民豐的年代,所以他的墓建造的是十分豪華的。

比北京的「十三陵」還要大4倍,被稱為「天下石室第一陵」,可以想見劉武墓陪葬的豐厚程度。

據說,曹操靠盜劉武的墓,養活了軍隊整整三年。

後來袁紹準備討伐曹操的時候,還專門讓「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寫了一篇《為袁紹檄豫州文》的檄文。

以這件不齒之事為主,將曹操狠狠臭罵了一頓,將他盜墓的勾當告訴了全天下。

裡面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這篇檄文也將曹操盜墓的醜聞,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後來三國時代結束,曹操死後,他的「盜墓小分隊」也宣告解散,不過這些人經過常年的訓練和經驗累積,已經可以獨挑大樑。

隊伍散了,手藝還在,慢慢還傳下去了。

後來很多「摸金校尉」都把曹操拜為祖師爺,稱自己是曹系盜墓的傳人。

曹操盜墓的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很多皇帝死後都絞盡腦汁在自己的陵墓上大作文章,防盜墓賊。

畢竟誰也不想落得梁孝王劉武墓那般的下場。

自然,朱元璋也不想。

所以,朱元璋在反盜墓上,可是下足了功夫!

他想了三個絕招。

第一招是橫鑿山體。

自古以來,很多帝王的陵墓都是從山頂打洞,然後掏空山體修建地宮,修建完,再填土封上。

但明孝陵不是,它是橫著在山體打洞,然後挖空修建地宮。

而且朱元璋選的地方叫做獨龍阜,原本是一座堅固無比的岩石山,用了上萬人才鑿開。

這樣一來,盜墓賊就算知道準確的地宮位置,再怎麼從上往下挖,把洛陽鏟鏟壞,也挖不進去。

在沒有炸藥的情況下,古代盜墓賊從頂部向下打盜洞根本行不通。

所以很多盜墓賊,在山上挖了一半,就撂挑子不幹了,只留下那些徒勞的盜痕。

第二招是墓道偏移。

盜墓賊們上面挖不動,肯定轉攻到山體外圍尋找地宮入口,但朱元璋太聰明了,直接預判了盜墓賊的預判。

按理來說,皇家陵墓的地宮通道,一般都是在陵墓的南北中軸線上。

但明孝陵的地宮墓道,卻不按常規出牌,是歪的,往西偏了20多米。皇家陵墓十分講究是不可能出錯的,除非是故意的。

顯然墓道偏移,就是故意為了防盜墓賊的。

而且裡面是呈90度角的,進來以後墓道忽然拐彎,往那邊過去,然後才通往地宮。

而盜墓賊是萬萬想不到這一點的。

第三招是填鵝卵石。

專家通過儀器探測出在明孝陵的墓室頂部,堆積了很多鵝卵石,不是自然形成,都是人工進行填充的。

這些鵝卵石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防盜墓賊的,一旦墓穴被挖開,鵝卵石就會震落坍塌。

這個原理很像西漢的「流沙墓」,當盜墓者挖掘盜洞深入墓穴時,沙土會從四面流入把盜洞堵住,石塊會砸下來把盜墓者砸傷砸死。



在襄陽曾經發現過一座流沙墓,在裡面發現了足足80名盜墓賊的屍體,被稱為「中國第一凶墓。」

所以,盜墓賊對這種墓,一律都不敢碰,因為一旦下去,基本就沒有生還的機會了。

雖然朱元璋靠著這些創新,讓盜墓賊摸不到頭腦,但這三大絕招也不能一直都是明孝陵的「保護符」。

畢竟盜墓賊的「裝備」,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

之所以600多年都沒被盜,這就和歷史機緣和朱元璋的人格魅力有關了。

明孝陵是歷史中的「幸運兒」。

無論是明代、清朝、太平天國、民國,幾乎每個政權都對它給予「特別關照。」

首先明朝時期,對明孝陵的保護是最為嚴格的。

在南京地鐵的2號線上,有個地鐵站叫做孝陵衛,這就是600年前專門負責保護明孝陵的一個軍事警衛機構。

「衛」是明朝軍事編制的名稱,所以駐紮在明孝陵的就叫孝陵衛。

朱元璋還活著時,就已經考慮到了自己死後怎麼守衛陵墓的問題,他從最信任的周、李兩個家族中,親自挑選了5600名皇家士兵,為他守護陵墓。

孝陵衛,相當於現代軍隊半個師的規模。

更重要的是,孝陵衛不僅人多,而且全都是精銳,據說個個武藝高強,和明朝排名第一的錦衣衛差不多。

當時別說盜墓者了,連只蒼蠅都很難飛進來。

根據史料記載,孝陵衛的官兵共駐紮了167年,直到明朝滅亡。

明朝因為李自成起義,亡了國,清朝打著「滅流寇而安天下」 的口號,趁機撿大便宜,建立了大清王朝。

這事搞的明朝子民心裡很膈應。

所以,漢人和滿人一直以來都不怎麼對付。

但被漢人視為「根本之地」的明孝陵,卻被清朝早早納入了保護對象的名單。

當時滿清還沒入關時,攝政王多爾袞就派大學士馮銓跑到明孝陵來祭拜朱元璋。

第二年,豫親王多鐸就親自去拜祭了明孝陵。

並且還專門派了兩名內官,四十名護衛,日夜守護明孝陵。

到了康乾時期,這兩位歷史上最有名的清朝皇帝,更是六下江南親自前往明孝陵,把朱元璋當「老祖宗」對待,行三跪九叩之大禮。

康熙第三次來拜祭的時候,還親手為朱元璋寫了一塊御碑,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治隆唐宋」,意思是讚美朱元璋的功績,堪比唐宋。

現在這塊碑仍在立在明孝陵第一道門「文武方門」後面的碑殿裡。

雖然清朝的動靜很大,但他們對明孝陵的「關照」,是帶有一定目的性的。

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鞏固江山和拉攏人心。

當時清朝建立後,埋葬朱元璋的南京是民亂最多的,多次派兵鎮壓都沒有太好的效果,最後康熙明白了,這裡的百姓仍然是向著朱元璋的大明的。

朱元璋作為明代中最優秀的漢人皇帝。

他把明朝帶到了一個絕無僅有的高度,重現了唐宋王朝的盛況,無論是眼界、想法、治國能力還是精神屬性,都是歷史上很多皇帝難以媲比的。

所以他死後,埋葬他的明孝陵就成了漢人,尤其是明代遺民的心理寄託。

滿清的死對頭洪秀全,更是對明孝陵充滿尊敬。

太平天國時期,南京很多明朝建築都遭到了損毀,而作為核心的明孝陵是受損最少的。

天王洪秀全曾率領太平天國百官到明孝陵拜祭朱元璋,甚至在祭文中稱自己為「不肖子孫」,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

太平天國對朱元璋的尊敬和認同,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了對明孝陵的盜掘,如果不是因為這一點,明孝陵是極有可能在此時就被盜一空的。

當時的明孝陵牢牢拴住了民心。

可以說,誰能保護好明孝陵誰就能得民心。

哪怕後面進入了革命時代,到了民國,孫中山和袁世凱相互對抗的關鍵時刻,孫中山也率領民國百官,前來明孝陵拜祭。



所以,這才是明孝陵600年來無人敢盜的根本原因。

除了朱元璋那些極具創新性的反盜機制,還融匯著後世統治者們的敬仰和認同,是他們作秀的最佳舞台。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當年「法外狂徒」孫殿英盜的不是清東陵,而是明孝陵,無論他如何賄賂,他都難以脫身。

傷的是統治者們的利益,也傷了天下人的心。

這些種種的歷史和政治因素,才是明孝陵的最大的「保護傘」。

明孝陵不僅盜不了,也不能盜!

能夠歷經600年的滄桑,依舊完好無損,這就已經不是一座陵墓,而是一個超脫歷史的文化符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