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扒泥鰍

中國鄉村美文 發佈 2023-05-27T23:07:34.252850+00:00

扒土扒沙扒河床,你聽到過扒泥鰍嗎?那是我少年時期的樂事,在那個物質不豐富,難以吃得上肉的年代,用自己捕捉到的野生泥鰍,做個美味佳肴,也是一件大快朵頤的事兒。

扒土扒沙扒河床,你聽到過扒泥鰍嗎?那是我少年時期的樂事,在那個物質不豐富,難以吃得上肉的年代,用自己捕捉到的野生泥鰍,做個美味佳肴,也是一件大快朵頤的事兒。

江淮地區的雨水充沛,河渠水網縱橫,泥鰍的分布很廣,正如一首童年兒歌《捉泥鰍》所唱的「池塘里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里到處是泥鰍」,不但池塘、河流、溝渠,連水稻田裡都有。每年夏季下午三四點以後,我和弟弟光著腳,穿著短褲和背心,露出在太陽底下曬得黝黑的胳膊,提著小木桶,拿著破舊的臉盆、網漏兜子等工具,到村外去扒泥鰍。

泥鰍喜歡在草叢邊淺水的溝渠內,岸邊的淤泥肥沃,有洞口,水面上有氣泡,下面就准有泥鰍。我們先用泥土把溝渠分割成幾部分,用臉盆把水舀干,就看到有小魚小蝦活蹦亂跳,還有田螺在淤泥里遊動,預示著會有不小的收穫,因為這些都是泥鰍的喜歡的食物,果不其然,剛一腳踩進淤泥里,就感到腳底下似有東西在遊動,伸雙手到腳底去摸,身子滑滑的,連忙抓住,緊緊地攥在手裡,拿上來一看,不大不小的一條泥鰍,烏黑色,與淤泥顏色相仿,算是旗開得勝,放入有淤泥水的木桶中,弟弟高興地叫起來。

看來是個好兆頭,我馬上彎下腰,開始用雙手扒開前面的淤泥,只見一條泥鰍一動不動地躺在泥里,正逮它個正著,這條泥鰍見勢不妙,迅速轉身向側後,企圖再鑽入泥里,說時遲,那時快,我雙手捧起周邊的一塊淤泥,連同泥鰍一起合圍在掌中,它這時再也逃不掉,乖乖就擒,不一會兒工夫,就在這塊淤泥里抓住了十幾條,回首身後是一堆堆隆起的淤泥,看著它們在木桶里歡快地游來游去,心裡可高興啦。

看來今天收穫不小,趕緊在第二塊淤泥里繼續圍剿,不料除了幾條老泥鰍外,收穫並不大,想再扒深一點,如沒有就放棄吧,剛扒開一多半,就瞥見米黃色帶斑點的一段泥鰍迅速閃過,鑽泥好快啊!不,不是泥鰍,應該是條黃鱔,怪不得這塊淤泥里泥鰍少呢,原來它給吃掉了!黃鱔遊走的速度飛快,我趕緊抖擻精神,搶在前頭瘋狂扒開泥塊,不時還能看到黃鱔的身影,它也想逃啊!弟弟站在旁邊觀戰並吶喊,幸好這塊泥土比較干硬,在一塊較乾的淤泥下,終於攔腰截住了它,迅速用食指和中指掐住它的背部,把它揪了出來。直覺告訴我,這塊溝渠里還有黃鱔,於是更加提起勁頭,就這樣,半個多小時在這塊不大的溝渠里,收穫了兩三斤的泥鰍和黃鱔。

泥鰍冬天深藏泥土裡冬眠,春夏秋三季節都可捕捉,四、五月間,溫度回升,萬木蔥蘢,田野里青蛙呱呱叫的夜晚,冬眠後的泥鰍晚上會趴在秧田和溝渠有淤泥的淺水裡,我經常和小夥伴們乘著月色,帶著手電筒,去野外捕捉,一撈一個準。秋天的沖田裡,晚稻成熟後,稻田控水後逐漸變干,泥鰍鑽入泥土中,外面露出許多大大小小的洞口,有的洞裡還汪著水,只要沿著洞扒開,就能捉到泥鰍,經過一個有豐富食物來源的夏季的成長,多半是大個的老泥鰍,而且這時它不好動,特別容易捕捉。

每次拎著收穫的戰利品回到家,母親就特別珍惜,把泥鰍養在自家的水缸里,舀上半桶的水,有時還要放點餌料,再壓上蓋子,防止貓偷吃,在這期間,母親總是給我做最愛吃的飯菜——泥鰍煮掛麵,有時家裡剛好沒有麵條,就到鄰居家去借,先紅燒泥鰍,後在沸水裡放入麵條,煮上一點時間入味,待看到鍋里的泥鰍面咕咚咕咚地冒著熱氣時,撒上點紅辣椒絲,簡直色香味俱全,我經常連吃三碗,連鬆軟的泥鰍小骨頭也能吃下去,特別有滋有味。

現在的水產品和魚類市場已經很少見到泥鰍了,我甚至都忘卻了它們的存在,偶爾看見也基本是養殖的,往事湧上心頭,年少時在野外扒泥鰍是一件生活趣事,但又何嘗不透出當年生活的艱辛呢?


審閱:駱榮君

簡評:情節描述較生動,鄉土氣息較濃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上個世紀中葉孩子們的生活現狀。

終審:嚴景新


作者簡介:魏兆中,199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從事科技外語翻譯,現居無錫,在《國外科技動態》等核心雜誌上發表多篇譯文,喜歡文學寫作,在有關公眾平台和報刊發表過多篇散文。


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

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