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陰謀的真相

古今故事雜談 發佈 2023-05-27T23:19:59.771403+00:00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今天這一講里,我們終於要揭曉巫蠱之禍的真相了。征和三年(BC.90),也就是太子起兵失敗的第二年,漢帝國和匈奴之間又發生了劇烈的衝突。漢武帝派李廣利為統帥,出擊匈奴。這個李廣利是誰呢?他是漢武帝晚年最寵愛的妃子李夫人的哥哥。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今天這一講里,我們終於要揭曉巫蠱之禍的真相了。征和三年(BC.90),也就是太子起兵失敗的第二年,漢帝國和匈奴之間又發生了劇烈的衝突。漢武帝派李廣利為統帥,出擊匈奴。這個李廣利是誰呢?他是漢武帝晚年最寵愛的妃子李夫人的哥哥。李夫人是一位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人,既有傾國傾城之色,又有看透人性的高超智慧,深得漢武帝之心。

因此在漢武帝晚年,後宮局勢發生了明顯變化,衛子夫雖仍然貴為皇后,是後宮女性中政治地位最高的,但在漢武帝心目當中地位最高的女子則是李夫人。衛子夫的弟弟名將衛青去世以後,漢武帝就開始提拔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把打擊匈奴的重任交給了李廣利。而李夫人也給漢武帝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字叫劉髆,是漢武帝的第五個兒子。


我們上一講介紹過衛氏集團有一個三角關係:皇后衛子夫、大將軍衛青、太子劉據形成了一個相互支撐的鐵三角。現在我們發現以李夫人為核心,也形成了一個三角關係:寵冠後宮的李夫人、統帥雄兵的李廣利,以及李夫人誕育的皇子劉髆。在漢武帝晚年,我們發現這兩個三角關係發生了一種替換關係。首先,在漢武帝心目當中,李夫人取代了衛子夫的位置;其次,在戰場上,李廣利填補了衛青留下的空缺。衛氏集團的鐵三角中,只剩下劉據還在太子的位置上。但問題是李氏三角中也有一個皇子。當劉據的母親和舅舅的地位都被劉髆的母親和舅舅替代之後,他本人的太子之位是否也可能被這位弟弟替代呢?這種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


現在我們把故事回到開篇提到的征和三年。李廣利率兵出征之前,丞相劉屈氂去送他。請注意,這位丞相劉屈氂就是上一講里提到的,指揮鎮壓太子劉據起兵的那位。李廣利對劉屈氂說了這麼一番話:「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君侯,是對劉屈氂的尊稱。李廣利對劉屈氂說,原來的太子已經死了,太子這個位置現在空著,希望你早點想想辦法,把昌邑王立為太子。如果昌邑王被立為太子,並且在將來能順利登基的話,那你和你的子孫們,也就不用擔憂富貴前程了。李廣利為什麼囑託劉屈氂,要他去為昌邑王爭取太子地位呢?因為李廣利和劉屈氂是兒女親家,李廣利有個女兒是劉屈氂的兒媳婦。由於這個原因,李廣利認為,在爭取立昌邑王為太子這件事上,劉屈氂和李家是有共同利益的,所以他囑託劉屈氂去辦這件事。

這是原太子劉據死於巫蠱之後,一個重要的後續話題,也是我們反過來看巫蠱之禍的一個重要窗口。大家看李廣利和劉屈氂談話中提到的這個人,也就是昌邑王劉髆。這個人,可以說在漢武帝時代的政治舞台上,沒有正面出現過。但在原太子劉據失敗之前,他卻是劉據最有力的潛在競爭對手。

再看劉屈氂。劉屈氂在歷史上留下最重要的事跡,就是鎮壓原太子劉據的兵變。他鎮壓太子,當然是經漢武帝授權的。但他對劉據本人什麼態度,對太子爭奪戰什麼態度,我們沒有看到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現在我們找到一條線索,發現劉屈氂和李廣利是親家。而且在劉據死了之後,迅速和李廣利結盟,打算推動劉髆上位。

李廣利和劉屈氂的組合,是不是巫蠱事件的隱形推手?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最能仰賴的史書《史記》、《漢書》其實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這兩部偉大的史書在這個問題上的描述,晦澀不明。可能跟涉及到宮禁秘聞,史學家不方便放開手來寫。但從巫蠱案的後續發展來看,劉據死後不久,李廣利就迫不及待地把推動昌邑王上位的事情提上日程。我們至少可以肯定,以李廣利為代表的李氏勢力集團,是劉據的重要敵手。李廣利找的盟友是劉屈氂。李廣利是將,領兵在外;劉屈氂是相,主政在內。這一將一相的組合,可以說是強強聯手。那麼他們謀劃讓昌邑王成為繼任太子這件事,能不能成呢?

就在李廣利和劉屈氂達成協議之後不久,劉屈氂被人揭發了。什麼事情呢?他同樣被人指認,利用巫蠱,使用邪術來達到目的。其中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讓昌邑王順利上位。史書中的原話是說:「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貳師就是指貳師將軍李廣利。說劉屈氂和李廣利一起,共同利用巫術禱告,把昌邑王推上去。大家看,這個揭發是非常厲害的,它不是說劉屈氂和李廣利的目的在於讓昌邑王做太子,而說他們的目的是要讓昌邑王「為帝」,做皇帝。漢武帝還在呢,昌邑王怎麼直接做皇帝?不言而喻,這是說他們在詛咒漢武帝,希望漢武帝早點去閻王那兒掛號,給昌邑王騰騰位置。

揭發他們的人,是一個宦官。為什麼太子死後,還會有人在巫蠱上面做文章,以這個理由來控告劉屈氂和李廣利呢?因為之前的巫蠱事件,雖然是一場針對衛氏集團和原太子的陰謀,但漢武帝對巫蠱的疑心、警惕也在這場運動中被放大到極致。所以漢武帝並沒有因為太子之死,減少對巫蠱的疑慮。

於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為這件事,劉屈氂被殺。李廣利因為領兵在外,躲過一劫,他的家人卻被族滅。當李廣利在前線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也就投降匈奴了。沒有正面出場的隱性主角:昌邑王劉髆,史書雖然沒有交代他是否受到牽連,但我們看到,短短一年半之後,劉髆死了,死因不明。巫蠱案發展到這一步,可以說是衛氏集團和李氏集團兩敗俱傷。這才有了我們上一講提到的,最終繼承漢武帝皇位的既不是劉據,也不是劉髆,而是是另一位皇子,漢昭帝劉弗陵。


堂堂皇家發生這樣的人倫慘劇,不禁令人唏噓。一代雄主漢武帝的聲名,也因為晚年這場宮廷惡鬥而蒙上了一層陰影。我們把劇情理清楚之後,回過頭來總結這次規模浩大的政治鬥爭,它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漢武帝寵愛李夫人,培植出李氏集團膨脹的野心,導致了這次悲劇嗎?恐怕並不這麼簡單。我們認為這場政變有更深厚的歷史背景。


《資治通鑑》在談到原太子劉據在朝廷中處境的時候,有這麼一段話:「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這段話是說,由於漢武帝和太子性格不同,整個朝廷劃分成兩大陣營。漢武帝性格嚴酷,喜歡嚴刑峻法,手下有一批以此為能的大臣。漢武帝時代酷吏特別多,就跟這個背景有關。而太子性格寬厚,經常放寬刑罰尺度,替人平反。朝廷上也有一批性格仁厚的大臣,站在太子這邊,形成另一個陣營。依附漢武帝、用法嚴酷的這些人,不喜歡太子的所作所為,經常詆毀他。

在當時,酷吏們的勢力很大,所以太子得到的毀謗遠遠多於得到的讚譽。學者們認為,這段話是解釋巫蠱案為什麼會發生的關鍵。我們以前談漢武帝和太子關係的時候,講到過一點,父子倆性格上的巨大差別,是影響漢武帝考慮是否要換太子的重要因素。而朝廷上兩大陣營的存在,也是植根於父子倆性格的差別。這個矛盾和太子爭奪戰交織在一起,最終釀成巫蠱之禍。

講到這裡,我們可以對巫蠱事件做個總結。整個事件可以說是錯綜複雜,其中還有很多解不開的謎團,說不清的內幕。大致的看來,由於漢武帝和太子劉據對如何治國存在完全不同的看法,導致朝廷上出現對立的兩大陣營。也因為父子之間巨大的性格差異,曾使漢武帝萌生過更換太子的念頭。這個情況,被覬覦太子之位的其他勢力利用,最終以巫蠱栽贓的方式,除掉了太子,以及太子母舅一系的衛氏勢力。太子死後不久,李廣利就聯合他的親家劉屈氂,試圖讓自己的外甥、昌邑王劉髆成為新太子。這件事不僅沒有做成,還給風波未平的巫蠱事件添了續集。李廣利和劉屈氂的勢力同樣以巫蠱的罪名被剿滅。

關於巫蠱之禍,我們已經占用了太多的篇幅,就先介紹到這裡吧。每天15分鐘,歷史為你所用。拓寬認知視野,塑造人生格局。復旦大學歷史系姜鵬老師。

參考

【1】《中國通史課》 復旦大學姜鵬老師

另有姜鵬老師講解的音頻 https://1-jc68q.61v.cn/s?u=166754848244487209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