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海軍復興之路,歷史上北洋水師到底是什麼水平

豁達的歷史泡泡 發佈 2023-05-27T23:27:10.547683+00:00

鄭和七次下西洋後,由於明帝國內憂外患而逐步放棄官方海外貿易擴展,明帝國的海貿轉入民間走私,明帝國的水師也逐步轉為福建地區商隊家族武裝與海盜武裝構成。


鄭和七次下西洋後,由於明帝國內憂外患而逐步放棄官方海外貿易擴展,明帝國的海貿轉入民間走私,明帝國的水師也逐步轉為福建地區商隊家族武裝與海盜武裝構成。

明末,鄭芝龍的水師,商人和海盜及冠軍三重身份轉換,鄭氏水師壟斷印太貿易,以商養軍而發展成為遠東最強大的海軍。

位於澳門的葡萄牙人和竊取台灣省的荷蘭人都跟鄭家水師交過手,結果是鄭氏水師將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

鄭氏的水師,船政和軍政及商政融為一體,自成體系的鄭氏水師後來歸降清帝國,清帝國以鄭氏水師為模板打造長江水師護衛漕運。

經歷三百年的歷史演進,清帝國對外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水師逐漸沒落,沒有發達的海外商業利益支撐,清帝國水師失去與時俱進船政和軍政,最後只能躺平到鴉片戰爭。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日不落帝國將駐紮印度和東南亞的艦隊開往清帝國的廣東福建沿海,這個時候清帝國的水師已經失去了海上對陣日不落艦隊實力,只能依靠著沿海的炮台來進行戰略防禦。腐敗的清帝國軍政體系,沿海炮台形同虛設,以至於日不落帝國的軍隊乘虛而入攻入腹地。

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清帝國新興崛起的漢族管理階層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先期是「求富」,後期是「自強」。

求富,洋務運動的優先任務,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建立帝國自己的船政,李鴻章等籌措了二十萬兩白銀送十名在國內洋務學堂學習完預科的學童留學英國,這十名學童中五人考取了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學習,他們學習海洋公法和海上反海盜法及相關的船政技術。

十名留學英國的學童,除了三名病故外,其餘七人全部回國,他們被分配的水師和船政及學堂任職。七個品學兼優的留學學童,他們將留學學習的西方現代海軍的法令和軍政技術以思想啟蒙的方式傳授給國內船政學堂的學生。

隨後,第二批留學英國和法國的學童出發,這一次派出17人,他們學習的範圍更加廣泛,涉及到船政和軍政及製造業領域,這些國內層層選拔的精英在英法學習都達到一流水準。

第二批留學生歸國後開始著手建立清帝國自己的水師教育和船政技術及軍政訓練體系,其中最為著名留學生有嚴復和劉步蟾及丁汝昌等。

清帝國重新開始恢復大明帝國海洋霸業,從英法購買戰艦,從德國購進槍械,以西方的海軍教育來培養帝國的人才。

從整體規劃和投資而言,清帝國在水師上注入的資源遠遠高於同時期明治維新的日本,以實際形成戰鬥力而言,清帝國的北洋水師也高於日本。

不過,軍隊服務於政治,政治的科學性將決定軍隊戰鬥力發揮。洋務運動是漢族官僚地主們技術層面社會革新運動,這樣的改革並沒有革除清帝國深刻內部矛盾,清帝國仍然維持八旗統治體系來防範漢人的崛起,以至於整個帝國仍然是傳統守舊派掌握方向,而洋務派只能是裱糊匠一樣存在。

日本明治維新,仿照英國和德國君主立憲制度打造自己的中央集權,明治天皇在保皇派軍閥支持下獲得實際的掌控力,明治維新自上而下,從移風易俗到政治革新,整個日本經歷三十年的明治維新國家綜合實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清帝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在1894年爆發了,北洋水師被李鴻章嚴格限制避免與日軍作戰,這裡面有其保存實力的私心,更主要的是北洋水師沒有足夠軍餉和炮彈。

北洋水師沉澱數十年的實力被腐敗的政治自誤了,甲午中日海戰後,清帝國重新聚攏殘存的軍力恢復了北洋水師的建制,但是北洋水師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權,從此中國海軍一蹶不振,直到現在臥薪嘗膽重新開始崛起。

關鍵字: